简单的问题和复杂的问题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要比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难得多。
    现在能找到的学术文章几乎都是在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他们在很简单的核心思想外面包裹了一层又一层深奥的外衣,不遗余力的加大读者理解的难度。当你反复阅读并最终拨云见日的时候便会自然的发出“挺简单的一个事情,怎么说得这么复杂啊”的感慨。说到这我想起过去曾经翻过一本《2004年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编的,可以算是一本关于2004年软件领域各个方向发展情况综述性文章的汇编。我记得03、04年应该正是XP等敏捷方法刚开始火的时候,所以我特意在书中找了软件工程的相关章节,翻到最后,终于看要了一小结“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然而令我大失所望的是,作者在寥寥两页半中用纯学术化口吻把敏捷方法说得晦涩难懂,而且个别单词的翻译也有待商榷,比如作者把lightweight翻译成“轻载”,对应的,heavyweight就是“重载”,“重载”?不觉得别扭么?为什么不用“轻量级”和“重量级”这种已经被广为接受的译法呢?另外,在这一节中没有引用任何参考文献,是作者压根没看过?还是觉得没必要?刚看过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想把作者打一顿的冲动。但冷静下来想想,文章写成这样无非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作者根本就没有看过什么这个领域的经典著作,对Kent Beck,Martin Fowler,Robert C. Martin这些名字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写这种东西只是靠在“万方”、“维普”上面搜些相关文章,然后拼凑一下。可文章的作者至少也是个博士啊?你还别不信,这年月要想揪出一个没听说过“敏捷方法”,“设计模式”的软件博士,甚至软件博导还真不是什么难事!第二种可能是作者本身的确是搞软件的大牛,经典著作早已烂熟于心,无论是产业界的动态还是学术界的前沿都了如指掌,但是,《发展报告》这类出版物上面的文章都属于“学术”的性质,学术文章要用学术语言来表达。到目前为止,以我对学术文章粗鄙的认识,那些东西就是把很简单的问题用很高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还要强行挖掘出它背后的数学理论。在这种典型的八股式文风的约束下,即使你的真正水平再牛,又能怎样?
    人类发明文字,发明文章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故弄玄虚,把读者搞晕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吗?当前学术文章的这种“风格”是否会让更多的为了毕业拼命发文章的硕士博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怎么才能把自己对这个算法简单的改进说得更加复杂,更加玄乎”上面呢?那么学术文章自己不就成了学术发展的障碍了么?
记得原来听过那句“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是什么什么,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什么什么”,前面半句难道是个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么?我真是希望现在的硕士博士们能把自己听课、看书、看文章时学到的阳春白雪的东西用最简单,最平实,人类都能听懂的语言讲出来,或者贴在自己的blog上,努力实践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其实在写这种blog的时候便会发现,这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难。
posted on 2006-04-27 23:55  合金枪头  阅读(26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