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earest Neighbors algorithm
在开始kNN博文之前,举一个小栗子。当手中的杯子突然滑落,从一米多高的空中坠向地板,常人会惊慌失措,心想:坏了,要碎了!这一下意识的想法,恰恰说明了kNN运作的机理:没有人在此之前见过那只特定的杯子打碎的样子, 但是大家见过很多其他杯子打碎的样子,以及很多杯子虽然摔落但没有碎掉的例子。所以我们知道,在相似的情况下,杯子十有八九是保不住了!
如下图所示的问题:已经两类红色圆圈和绿色方块,及其分布,要预测蓝色星星的分类。
kNN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k个邻居点,然后进行投票(即选择邻居点中大多数所属的类别)。
如我标红加粗的两个关键词一样,kNN运作良好的两个前提条件是:对距离的定义,以及邻居个数k的选择。常用的距离计算公式为,Euclidean Distance:
此外还有:Manhattan, Chebyshev and Hamming distance等。
再来说说k的选择,一如在Regularization中选择lambda是一样,k值选择过小容易过拟合(Overfitting),而k值选择过大容易欠拟合(Underfitting)。如下图,注意decision boundary的不同:
将数据集分割为training set和validation set,取其trade-off的k值,从下面两张图的曲线中,我们即可得出K=10是本例中的一个不错选择。
再啰嗦两句:kNN属于所谓的lazy algorithm(lazy learning),即学习过程不是在做prediction之前提前进行的,而是在query时进行运算。优点来了,kNN不用去学习任何model,也就不用受限于任何model。因为很多模型是有假设条件的,比如training set要服从高斯分布,等等。问题也来了,其运算速度受限于training set的大小,因为要计算target example与所有examples的距离从而选取最近的k个。
kNN的原理就是如此简单,所以说,不仅仅只有神经网络在模仿人脑工作过程,kNN也在以类似人脑推理的方式运作着。回到最初的例子,在那样的高度,材质是玻璃杯,地板是硬的,我们建立起了一个三维坐标轴,根据以往那些碎了和没碎的例子,我们得出分类的结果:必碎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