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 PSP
内容 | 类别 | 预计时长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中断时间 | 实际花费时间 |
第一周作业一 | 写作 | 1h | 2017-9-7 19:25 | 2017-9-7 20:18 | 回复微信消息5min | 48min |
看《构建之法》 | 阅读 | 一周,每天1h30min | 2017-9-7 21:35 | 2017-9-10 | 每天抽空看一些 | 没有具体时间 |
采访记录 | 写作 | 1h | 2017-9-9 20:46 | 2017-9-9 22:04 | 一边写一边吃火龙果 | 1h左右 |
构建之法读后感 | 写作 | 1h | 2017-9-10 19:34 | 2017-9-10 21:21 | 洗头发30min左右 | 1h10min |
psp | 图表 | 30min | 2017-9-7 19:30 | 2017-9-10 22:11 | 每天写点 | 未知 |
随笔二: 自我介绍:
这篇博客包含三部分内容:
一. 自我介绍:
我叫任思佳,是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研一的学生,本科也就读于东北师大,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来自辽宁沈阳,希望和大家互相帮助学习,共同进步。
二. 关于计算机专业的想法:
(1)
选择了计算机这个专业其实并不是最初的想法,一开始想报考的专业是金融类的专业,高考之后根据估分选择了最稳妥的志愿填报,于是被东师的计算机录取了。
过去四年中我接触到了很多课程,也对计算机这个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我和许多人一样,并不知道计算机这个专业究竟是要学习些什么,编程,这个词,对于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概念,就像好多人以为我们学计算机的一定会修电脑,我从无知,到接受,到熟悉并发展。这些课程,可以说是超出了我对计算机专业的期待,带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我对计算机这个专业的感情说实话是平淡的,没有特别的喜欢或是讨厌,因此它并不是我特别擅长的领域。
(2)
现在我感觉自己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也掌握了许多理论上的相关知识,然而并没有付诸于实践,没有真的做过什么大型项目,没有真正的长时间坐下来编程的体验,本科期间没有做过任何课外的项目,只有之前的项目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编程也是完成课业内的编程,能说熟悉的只有c语言,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接触了一些Python 语言,算法了解的也只是算法课上学到的。距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有很大差距,编程能力还不足,相关知识,算法,掌握的也不够多。希望通过研究生期间参加讨论班以及在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参与项目获得锻炼,取得进步,能够做到多学并真正付诸于实践,而不是都只学皮毛,杂而不精。这一学期我要跟紧导师的步伐,完成张老师布置的阅读书和论文的任务,完成老师交给我们的环境数据库项目,通过实践真正的得到锻炼,而不是只是学习理论知识。
三. 对于软件工程这门课的期待:
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软件工程,但是上过杨老师的课,感觉老师是一个很擅于调动气氛的人,和有些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的模式不同,老师通过提问互动,以及幽默的语言,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注意力集中。期待能在这门课上让自己的能力真正有所提高,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一开始的确被作业的形式和数量惊讶到了(附上第一次作业要求:https://edu.cnblogs.com/campus/nenu/SWE2017FALL/homework/876),但是并没有抱怨的意思,感觉这样真的可以学到东西,每天打算用一个半小时在这门课上,因为还有其他的课程以及组里导师布置的任务需要完成,时间是变动的,如果有意外会进行适当调节。
随笔三: 构建之法读后感:
通过软件工程一课认识了《构建之法》这本书,老师要求通读一遍,提出五个问题。初步略读后感觉这本书和之前上课用到的教材不同,语言可以说是幽默好懂的,阅读体验比其他的书要欢乐,虽然还是有许多部分不理解,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和贴近生活的举例,让我们这些初学者觉得软件工程并没有那么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是我的问题:
1.第六章敏捷流程中提到:Scrum Sprint能实施成功的关键在于Scrum Master,这个人的任务不仅仅是招呼大家开开会,记录下进程而已。那么对于一群不熟悉的人组成的新团队来说,如何有效的挑选出Scrum Master的人选呢?这个人是否就相当于后文中提到的PM?
2.第七掌中提到的增量迭代的螺旋模型是什么?
3.第九章中提到交流成本问题,交流成本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减少交流成本?团队内部的交流不是好事么?
4.第十一章中提到的Literate Programming使用“Marco”来进行抽象和信息隐藏?什么是类自然语言?
5.第十二章中提出要降低用户的认知阻力,即减少用户想象是什么样的操作,和实际的差距。为什么要降低认知阻力呢?如果用户发现实际和自己想象中差距不大,不会减少用户使用产品的惊喜感和创新感么?
随笔四: 采访往届团队:
我采访了同导师组的武志远学长,他的团队名为新蜂,项目名称为:java俄罗斯方块NEO
1. 问:当时的项目有多少用户,给用户多少价值? 现在还有人用吗?
答:当时我们的项目是java俄罗斯方块,几乎所有组都下载了,所以用户数目应该有20个左右。有个同学津津有味的玩了好多关,结果由于不是最终版没有保持用户名用户成绩的功能而沮丧,我对此感到抱歉,但是可以客观的反映出用户对我们产品的喜爱程度,体现了我们产品的价值。现在应该没有人用了,还不如去打王者荣耀。
2. 问:这个项目能否给我们团队继续开发,源代码/文档还有么?
答:源代码还有,文档有一部分,不涵盖所有细节,但是注释还可以。
3. 问:项目开发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答:一定要提高自己对软件工程的知识水平。虽然杨老师一再强调和你的基础关系不大,但是事实证明,基础不好寸步难行,很容易失去信心,变成一个流于表面的演员。项目开发最好是采用的现代的编程语言和工具,推荐javascrip,html等,效率高上手快,开发游戏javascrip好,效率高,易移植。
4. 问:对学好软件工程有什么建议?
答:学好软件工程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软件工程属于工业界的范畴,决定了现代软件开发的生产力,里面大部分思想都是前人的经验,所以软件工程是经验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不谋而合,党坚守马克思,所以也是唯物的,经验至上的,所以我们从思想上相比其他国家理解软件工程更有利。经验主义要求我们要多实践,也就是多写代码。然而大部分人难有动力和必要性去敲代码,所以注定学不好软件工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当程序员,希望能正确看待这个事情,不要过多的考虑这个建议本身,有敲代码的动力自然能学好,所以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于个人兴趣的培养,越多体会敲代码的乐趣和必要性,越能学好软件工程。
最后诚挚的感谢武志远学长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学长的话让我更加意识到实践,即坐下来踏实的敲代码的重要性。希望以后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说给其他人听。
随笔五: 历年学生作品评论: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hots团队:学霸系统手机客户端
相关链接:http://www.cnblogs.com/hotsbuaa/p/4190787.html
他们团队的项目是在原先的学霸网站基础上改进的,整体界面十分美观有趣,有许多卡通人物的小对话框等,在视觉上用户体验良好。用户在注册登录后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具有点赞功能,算是特色。感觉是一个实用性挺强的软件,可惜没有推广起来,用户少的话感觉提出的问题没人回答,就没有实用意义了,而且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叫做百度知道,让这个应用缺乏市场,但是考虑到这是2014年的思路,在当年看应该是很好的想法。还有一个功能是可以上传自己的文档,也可以下载他人上传的文档,有利于学习资料的流通,但是百度文档和豆丁网等早就做到了这个功能,所以觉得实用,但是不是很好的创意。
2 .耐撕抢答器:
链接:https://modao.cc/app/ylGTXobcMU7ePNi6tY53gG4iraLl0md
这个抢答器的主界面我觉得还算简洁美观,但是点进去登录之后我根本就没搞懂使用方式,三个按钮不停的闪烁,点击之后出现卡顿,抢答键并不能使用,也许是我安装的版本不对?不支持苹果系统?而且每次退出这个应用,比如去回复微信消息,再点进去就需要重新登陆,一切从头开始,感觉还需要改进。
3.滑稽约拍
相关链接:http://www.cnblogs.com/ZeJuan/
这个app我觉得很时尚也很实用,创新度绝对是够的,具有预约摄影师拍照的功能,可以选择约拍的城市,摄影师,拍照形式,可以填写预约时间,预约地点,预约成功后还可以查看自己的订单,这是主界面的样子:
我觉得不足之处是这个界面的美观度欠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界面上使用的图片感觉就像是翻阅网页时弹出来的小广告,约拍是两个陌生人见面,本身就给人一种不信任感,这个界面更是给人一种这是不正规的网站的感觉。创意和功能性都很好,但是主界面的设计减分了。还有感觉选择摄影师这个功能应该和预约功能合并,而不是让客户自己去填写摄影师的名字,应该设置可以成直接选择的摄影师列表。随叫随到这个功能点击后出现,该功能还未实现字样,感觉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可以继续做下去,实现这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