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多态方法构造器执行方法

我们参考下面这个例子:

读者可以提前考虑一下,这段程序的输出会是什么。

public class Polymorphism {

    /**
     * 创建一个类A
     * 该类中有一个方法draw,以及一个构造方法A
      */
    static class A{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A.draw()");
        }
        A(){
            System.out.println("A() before draw()");
            draw();
            System.out.println("A() after draw()");
        }
    }

    /**
     * 创建一个类B,继承A
     * 该类中同样有一个方法draw,以及一个构造方法B
     */
     static class B extends A {
         private int value=1;
        void draw(){
            System.out.println("B.draw(),value="+value);
        }
        B(int v){
            value=v;
            System.out.println("B.B(),value="+value);
         }
    }
    
    /*现在我们调用B的构造函数,构造一个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B(5);
    }
}

最后的输出结果为

A() before draw()
B.draw(),value=0
A() after draw()
B.B(),value=5

初次分析

可见,当我们试图构造一个B时,应该会优先构造B的父类A,所以会调用父类A的构造函数A(),所以会输出

A() before draw()

这时A调用了draw()方法,因为是构造B类,而B类覆盖重写A类的draw()方法,所以这里应该调用的是B类重写过后的draw()方法,而B类的value默认值为1,所以会输出

B.draw(),value=1
A() after draw()

此刻父类A已经完成构造,所以接着才会构造B,调用B的构造函数B(),且传入的值为5,所以会输出

B.B(),value=5

而实际上,最后输出的并不是

B.draw(),value=1

而是

B.draw(),value=0

最后在《Thinking in Java》一书中找到了类似的例子,其中给出了一套正确的初始化顺序


(1)在其他任何事物之前,将分配给对象的存储空间初始化为二进制的零

(2)如前所述那样调用基类构造器。此时,调用被覆盖后的draw()方法  (要在调用B构造器之前调用),由于步骤1的缘故,我们此时会发现value的值为0。

(3)按照声明的顺序调用成员的初始化方法。

(4)调用导出类的构造器主体。

 

posted @ 2017-10-22 22:22  Rekent  阅读(55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