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位域的存储
    C语言标准并没有规定位域的具体存储方式,不同的编译器有不同的实现,但它们都尽量压缩存储空间。

    位域的具体存储规则如下:
    1) 当相邻成员的类型相同时,如果它们的位宽之和小于类型的 sizeof 大小,那么后面的成员紧邻前一个成员存储,直到不能容纳为止;如果它们的位宽之和大于类型的 sizeof 大小,那么后面的成员将从新的存储单元开始,其偏移量为类型大小的整数倍。

    以下面的位域 bs 为例:
    1. #include <stdio.h>
    2. int main(){
    3. struct bs{
    4. unsigned m: 6;
    5. unsigned n: 12;
    6. unsigned p: 4;
    7. };
    8. printf("%d\n", sizeof(struct bs));
    9. return 0;
    10. }
    运行结果:
    4

    m、n、p 的类型都是 unsigned int,sizeof 的结果为 4 个字节(Byte),也即 32 个位(Bit)。m、n、p 的位宽之和为 6+12+4 = 22,小于 32,所以它们会挨着存储,中间没有缝隙。
    如果将成员 m 的位宽改为 22,那么输出结果将会是 8,因为 22+12 = 34,大于 32,n 会从新的位置开始存储,相对 m 的偏移量是 sizeof(unsigned int),也即 4 个字节。

    如果再将成员 p 的位宽也改为 22,那么输出结果将会是 12,三个成员都不会挨着存储。

    2) 当相邻成员的类型不同时,不同的编译器有不同的实现方案,GCC 会压缩存储,而 VC/VS 不会

    请看下面的位域 bs:
    1. #include <stdio.h>
    2. int main(){
    3. struct bs{
    4. unsigned m: 12;
    5. unsigned char ch: 4;
    6. unsigned p: 4;
    7. };
    8. printf("%d\n", sizeof(struct bs));
    9. return 0;
    10. }
    在 GCC 下的运行结果为 4,三个成员挨着存储;在 VC/VS 下的运行结果为 12,三个成员按照各自的类型存储(与不指定位宽时的存储方式相同)。
    3) 如果成员之间穿插着非位域成员,那么不会进行压缩。例如对于下面的 bs:
    1. struct bs{
    2. unsigned m: 12;
    3. unsigned ch;
    4. unsigned p: 4;
    5. };
    在各个编译器下 sizeof 的结果都是 12。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位域成员往往不占用完整的字节,有时候也不处于字节的开头位置,因此使用&获取位域成员的地址是没有意义的,C语言也禁止这样做。地址是字节(Byte)的编号,而不是位(Bit)的编号。

    无名位域

    位域成员可以没有名称,只给出数据类型和位宽,如下所示:
    1. struct bs{
    2. int m: 12;
    3. int : 20; //该位域成员不能使用
    4. int n: 4;
    5. };
    无名位域一般用来作填充或者调整成员位置。因为没有名称,无名位域不能使用。

    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没有位宽为 20 的无名成员,m、n 将会挨着存储,sizeof(struct bs) 的结果为 4;有了这 20 位作为填充,m、n 将分开存储,sizeof(struct bs) 的结果为 8。
posted on 2020-06-15 20:23  redman274  阅读(13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