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集笔记(二)
引
继 紧集(compact sets)笔记(一) 之后,一个自然的目标是证明 Walter Rudin 所著的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Third Edition》(以下简称为教材)里给出的紧集定义和上次笔记里给出的紧集定义一是等价的. 具体可以分解为如下两个命题:
命题一:若子集 K 在度量空间 X 中的任意一个开覆盖都包含一个可以覆盖 K 的有限子覆盖,则 K 是有界的,且对于任意包含 K 的 度量空间 Y,K 都是闭集.
命题二:K 是度量空间 X 的子集,若 K 是有界的,且对于任意包含 K 的 度量空间 Y,K 都是闭集,则 K 在 X 中的任意一个开覆盖都包含一个可以覆盖 K 的有限子覆盖.
一些符号约定
邻域 N(p, r, X)
若 X 为一个度量空间,p ∈ X,r 为正实数,则记 N(p, r, X) = {q | d(p, q) < r, q ∈ X},这实际上就是教材里邻域的定义. 但因为邻域是个相对的概念,在符号定义里显式给出所基于的度量空间,会带来表达上的便利.
补集 Ec(X)
E ⊂ X,记 Ec(X) = {p | p ∈ X, p ∉ E}.
开集的特性
已知 E ⊂ Y ⊂ X,X 是度量空间,若 E 相对 X 是开集,即任取 p ∈ E,存在 r > 0,使得 N(p, r, X) ⊂ E,由 Y ⊂ X 可知 N(p, r, Y) ⊂ N(p, r, X),因而有 N(p, r, Y) ⊂ E,即 E 相对 Y 也是开集. 但反过来,若 E 相对 Y 是开集,并不能推出 E 相对 X 也是开集. 这正说明了开集是个相对的概念. 具体来看两个示例.
示例1
E = (0, 1) ∩ Q,Y = Q,X = R
这里 E 是开区间 (0, 1) 中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任取 p ∈ E,记 rp = min(d(p, 0), d(p, 1)),则显然有 N(p, rp, Q) ⊂ E,即 E 相对 Y 是开集. 但无论 r 取多小,N(p, r, R) 中总有无理数,即 N(p, r, R) ⊂ E 不成立,E 相对 X 不是开集.
示例2
E = {(x, y) | x = y, x ∈ (0, 1)},Y = {(x, y) | x = y, x ∈ R},X = R2
这里 Y 是 R2 中一条直线 y = x,如下图所示,E 是这条直线上的一截不含端点 a 和 b 的线段.
任取 p ∈ E,记 rp = min(d(p, a), d(p, b)),显然有 N(p, rp, Y) ⊂ E,即 E 相对 Y 是开集. 但无论 r 取多小,N(p, r, X) 中总有线段之外的点,即 N(p, r, X) ⊂ E 不成立,E 相对 X 不是开集.
示例 2 中,N(p, r, Y) 是以点 p 为中点的一截线段(不含两端端点),而 N(p, r, X) 是以点 p 为圆心的一个实心圆体(不含外围点).
定理 2.30
已知 E ⊂ Y ⊂ X,X 为一个度量空间. E 相对 Y 是开集当且仅当存在一个 X 的子集 G 满足 G ∩ Y = E 且 G 相对 X 是开集.
证明:先证充分性. 任取 p ∈ E,由 G ∩ Y = E 可知 p ∈ G,而 G 相对 X 是开集,于是存在 r > 0 使得:
N(p, r, X) ⊂ G
两端与 Y 取交集,N(p, r, X) ∩ Y ⊂ G ∩ Y,即 N(p, r, Y) ⊂ E,E 相对 Y 是开集.
必要性的证明比较麻烦,涉及 G 的构造. 由 G ∩ Y = E 可知 E ⊂ G,一个思路是对 E 作扩充得到 G,具体如下:
E 相对 Y 是开集,故对任意 p ∈ E,存在 rp > 0,使得 N(p, rp, Y) ⊂ E. 对 E 中每个点的这种邻域求并集
∪p∈E N(p, rp, Y),因为其中的每个邻域都有 N(p, rp, Y) ⊂ E,所以 ∪p∈E N(p, rp, Y) ⊂ E;另一方面,E 中任意一个点 p 都满足 p ∈ N(p, rp, Y),由此可知,E ⊂ ∪p∈E N(p, rp, Y). 因此,E = ∪p∈E N(p, rp, Y).
记 Gp = N(p, rp, X),G = ∪p∈E N(p, rp, X).
Gp 相对 X 是开集,G 相对 X 也是开集. G ∩ Y = ∪p∈E (N(p, rp, X) ∩ Y) = ∪p∈E N(p, rp, Y) = E. 证毕.
扩展分析:闭集的特性
已知 E ⊂ Y ⊂ X,X 是度量空间,若 E 相对 X 是闭集,假设点 p ∈ Y 是 E 的极限点,由 Y ⊂ X 可知 p ∈ X,再由 E 相对 X 是闭集,可知 p ∈ E,因而 E 相对 Y 也是闭集. 但反过来,若 E 相对 Y 是闭集,并不能推出 E 相对 X 也是闭集. 这正说明了闭集是个相对的概念. 对照上面开集的特性部分来看一下对应的示例.
示例1
E = [0, 1] ∩ Q,Y = Q,X = R
这里 E 是闭区间 [0, 1] 中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E 中每个点都是 E 的极限点,且 E 在 Y 中没有其它的极限点,因此 E 相对 Y 是闭集. 但 E 在 X 中还有很多极限点,比如 π / 4,它们都不属于 E,因此 E 相对 X 不是闭集.
示例2
E = {(x, y) | x = y, x ∈ [0, 1]},Y = {(x, y) | x = y, x ∈ R},X = R2
这里 Y 是 R2 中一条直线 y = x,E 是这条直线上的一截含端点 (0, 0) 和 (1,1) 的线段. 容易验证 E 相对 Y 是闭集,相对 X 也是闭集. 事实上,本例中 E 是紧集,即 E 相对任意包含 E 的度量空间都是闭集.
闭集的情形是否存在类似定理 2.30 的定理?
命题三:已知 E ⊂ Y ⊂ X,X 为一个度量空间. E 相对 Y 是闭集当且仅当存在一个 X 的子集 G 满足 G ∩ Y = E 且 G 相对 X 是闭集.
分析:先看充分性. 假设 X 的子集 G 满足 G ∩ Y = E 且 G 相对 X 是闭集. 把 G 中的全体孤立点的集合记为 S,全体极限点的集合记为 L,则 G = S ∪ L,且 S ∩ L = Φ.
S 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S1 和 S2,其中 S1 = S ∩ Y,S2 = S1c(S).
同样,L 进一步划分为 L1 和 L2,其中 L1 = L ∩ Y,L2 = L1c(L).
于是 E = G ∩ Y = S1 ∪ L1.
假如 E 相对 Y 不是闭集,则存在某点 p ∈ Y 是 E 在 Y 上的极限点,但 p ∉ E,即有 p ∉ L1. 由极限点定义可知,N(p, r, Y) 中总有 E 中的点;再由 E ⊂ G 和 Y ⊂ X,可知 p 也是 G 在 X 上的极限点,故 p ∈ L,结合 p ∉ L1,可知 p ∈ L2 ;而 L2 ∩ Y = Φ. 这与 p ∈ Y 矛盾. 因此,命题一的充分性成立.
再看必要性. 假设 E 相对 Y 是闭集. 按孤立点和极限点划分,E 分为 S 和 L 两个子集,记 E 在 X 上的全体极限点的集合为 F,由 Y ⊂ X 以及 E 相对 Y 是闭集,可知 F ∩ Y = L.
取 G = F ∪ S,则显然有 G ⊂ X,且 G 相对 X 是闭集,以及 G ∩ Y = (F ∪ S) ∩ Y = L ∪ S = E. 必要性同样成立.
因此,命题三可称为定理 2.30 的平行定理.
定理 2.33
已知 K ⊂ Y ⊂ X,X 为一个度量空间. K 相对 Y 是紧集当且仅当 K 相对 X 是紧集.
在紧集定义一中,直接由定义本身(对于任意包含 K 的 度量空间 Y,K 都是闭集)保障了紧集不是个相对的概念,因此定理 2.33 的结论是显然的. 但由教材里的紧集定义,定理 2.33 的结论并不是显然的.
证明:先证充分性:由 K 相对 X 是紧集推出 K 相对 Y 是紧集. 假设 {Gα} 是 K 在 Y 中的一个开覆盖,其中每个 Gα 相对 Y 是开集,由上面的桥接定理可知存在相对 X 的开集 Vα 满足 Gα = Vα ∩ Y.
由 K ⊂ ∪α Gα ⊂ ∪α Vα, 可知 {Vα} 是 K 在 X 中的一个开覆盖,由 K 相对 X 是紧集知 {Vα} 包含一个可以覆盖 K 的有限子覆盖,不妨设 K ⊂ Vα1 ∪ ... ∪ Vαn,两边与 Y 取交集,有 K ∩ Y ⊂ (Vα1 ∩ Y) ∪ ... ∪ (Vαn ∩ Y),即 K ⊂ Gα1 ∪ ... ∪ Gαn,至此可知 K 相对 Y 是紧集.
再证必要性:由 K 相对 Y 是紧集推出 K 相对 X 是紧集. 假设 {Vα} 是 K 在 X 中的一个开覆盖,其中每个 Vα 相对 X 是开集,即有 K ⊂ ∪α Vα,两边与 Y 取交集,有 K ∩ Y ⊂ ∪α (Vα ∩ Y). 记 Gα = Vα ∩ Y,即有 K ⊂ ∪α Gα.
Gα ⊂ Y ⊂ X,由上面的桥接定理可知 Gα 相对 Y 是开集. 于是 {Gα} 是 K 在 Y 中的一个开覆盖. 由 K 相对 Y 是紧集知 {Gα} 包含一个可以覆盖 K 的有限子覆盖,不妨设 K ⊂ Gα1 ∪ ... ∪ Gαn,由 Gα = Vα ∩ Y 知 Gα ⊂ Vα. 因此,K ⊂ Gα1 ∪ ... ∪ Gαn ⊂ Vα1 ∪ ... ∪ Vαn,至此可知 K 相对 X 是紧集.
定理 2.34 紧集是闭集
紧集定义一中,直接用闭集来定义紧集(对于任意包含 K 的 度量空间 Y,K 都是闭集),因此定理 2.34 的结论是显然的. 但由教材里的紧集定义,定理 2.34 的结论并不显然.
证明:设度量空间 X 的子集 K 是紧集,任意取定一点 p ∈ Kc(X),对 K 中的每一个点 qα,以 0 < rα < d(p, qα)/2 为半径构造邻域 Wα = N(qα, rα, X),则有 K ⊂ ∪α Wα,即 {Wα} 是 K 在 X 上的一个开覆盖,显然这个开覆盖没有覆盖点 p. 由 K 是紧集,不妨设 K ⊂ W1 ∪ ... ∪ Wn = W,其中 Wi = N(qi, ri, X),i = 1, ..., n. 相应地,构造点 p 的 n 个邻域:Vi = N(p, ri, X),i = 1, ..., n;并令 V = V1 ∩ ... ∩ Vn,由上述对半径的约束可知 Wi 和 Vi 是分离的(separated),进而可知 V ∩ W = Φ,结合 K ⊂ W 有 V ∩ K = Φ,即 V ⊂ Kc. 再结合 V 是开集,以及 p ∈ V,可知 Kc 是开集,即 K 是闭集.
定理 2.35 紧集的闭子集是紧集
证明: 已知 E ⊂ K ⊂ X,K 是紧集,E 相对 K 是闭集. 设 {Vα} 是 E 在 X 上的一个开覆盖,即 E ⊂ ∪α Vα,两边取与 K 的交集,有:
① E ⊂ ∪α (Vα ∩ K).
Vα 相对 X 是开集,由定理 2.30 可知,Vα ∩ K 相对 K 是开集,即 {Vα ∩ K} 是 E 在 K 上的一个开覆盖,① 的两边并上 Ec(K),有:
② K ⊂ ∪α (Vα ∩ K) ∪ Ec(K).
E 相对 K 是闭集,Ec(K) 相对 K 是开集. 记 Gα = Vα ∩ K,由 ② 可知,{Gα} 搭上 Ec(K) 构成 K 在 K 上的一个开覆盖. 由 K 是紧集,不妨设 K ⊂ G1 ∪ ... ∪ Gn ∪ Ec(K).
显然有 Gi ⊂ Vi,i = 1, ..., n. 故有 E ⊂ G1 ∪ ... ∪ Gn ⊂ V1 ∪ ... ∪ Vn. 因此 E 是紧集. 证毕.
教材中对这个定理的证明,给出的假设是:Suppose F ⊂ K ⊂ X, F is closed (relative to X), and K is compact. 其中标黄部分(对照教材中定理 2.35 的原文:Closed subsets of compact sets are compact.)是不够严谨的:在 F ⊂ K ⊂ X 的前提下,F 相对 X 是闭集,则 F 相对 K 也是闭集;但 F 相对 K 是闭集,则 F 相对 X 不一定是闭集(参考上面的扩展分析:闭集的特性).
推论 若 E ⊂ X,K ⊂ X,E 相对 X 是闭集,K 是紧集,则 E ∩ K 是紧集.
证明:由定理 2.34 知 K 是闭集,由题设 E 是闭集,故 E ∩ K 相对 X 是闭集,由闭集的特性知 E ∩ K 相对 K 也是闭集,由定理 2.35 知 E ∩ K 是紧集.
定理 2.36
若 {Kα} 是度量空间 X 的一组紧子集,且其中任意有限个集合的交集都不是空集,则 ∩ Kα 也不是空集.
证明:取定 {Kα} 中一个集合,记为 K1,K1 显然不是空集,并记 Gα = Kαc. 由定理 2.34 知每一个 Kα 都是闭集,因此,每一个 Gα 都是开集. 假设 ∩ Kα 是空集,则 K1 中没有同时属于每个 Kα 的点,即任给 p ∈ K1,则 p 一定属于某一个 Gα. 于是 {Gα} 是 K1 的一个开覆盖,由 K1 是紧集,不妨设 K1 ⊂ G2 ∪ ... ∪ Gn,两边取补集有 K1c ⊃ K2 ∩ ... ∩ Kn ,于是有 K1 ∩ K2 ∩ ... ∩ Kn = Φ,与题设矛盾.
推论 若 {Kn} 是一个非空紧集序列,且满足 Kn ⊃ Kn+1 (n = 1, 2, 3, ...),则这个序列的全体集合的交集 ∩ n=1,...,∞ Kn 不为空.
证明:从 {Kn} 中任意选定 m 个集合,对应的下标记为 α1, ..., αm,其中最大的下标记为 β,由题设可知这 m 个集合的交集就是 Kβ,由定理 2.36 可知推论成立.
定理 2.37
若 E 是紧集 K 的无限子集,则 E 在 K 中有极限点.
证法一:假设 E 在 K 中没有极限点,由题设可知 E 由无限个孤立点组成. 于是 E 相对 K 是闭集. 而 K 是紧集,由定理 2.35 可知 E 是紧集. 对每个 p ∈ E,因为 p 是孤立点,都有一个邻域满足 Vp = {p}. 于是 E = ∪ Vp,即 {Vp} 构成 E 的一个开覆盖,但显然不存在一个覆盖 E 的有限子覆盖. 这与 E 是紧集矛盾.
证法二:假设 E 在 K 中没有极限点,那么对每个 q ∈ K,都有一个邻域 Vq 至多含有 E 中一个点(若 q ∈ E,即为 q). 这样,{Vq} 构成 E 以及 K 的一个开覆盖,但显然不存在一个有限子覆盖可以覆盖 E (E 有无限个点,每个点对应一个 Vq),更无法覆盖 K(E 是 K 的子集),这与 K 是紧集矛盾.
这里的证法二就是教材里的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