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life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光耦输入端并联电阻作用

  • 主要是用于抗干扰,并联电阻导致在输入侧导通电流等于 原光耦导通电流加上电阻流过的电流,提高了光耦导通电流的阈值。在可能感应到环境中小电流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抑制误导通的情况。如果前级是 OC 晶体管,关断是可能有暗电流,光耦本身在小电流时就比较敏感,通过这个并联电阻使得这些暗电流不够导通光耦。
  • 有说法是,在输入电压接反的情况下,这是光耦上的反向电压,等于并联电阻和上拉电阻的分压,能够保护光耦。这种情况一般建议直接并联反向二极管。
  • 有说法是,光耦有时候为了抗干扰,所以并联了一个电容,但是为了防止电容上电压累计导致光耦误导通,所以再并联一个电阻,泄放电容上的电压。
  • 有说法是,光耦关断时,LED 上的结电容可以通过并联电阻快速泄放,所以能够改善脉冲信号的拖尾现象。

筛选出网上的一些说法:

光耦一次侧加上15V的TVS(取值是最高电压的120%),光耦一次回路、二次回路的电路板布线要做到回路面积最小化。光耦二次侧的上拉电阻不能太大,要取刚好满足光耦下拉到0.3V左右的最小阻值,光耦二次侧5V供电必须保证与光耦前级不共地(也就是电源隔离),光耦与单片机之间必须有磁珠,必要的话还要加施密特触发器。
我这种设计,可以通过给信号输入回路施加4000V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测试,你也可以试试。

光耦输入端并联个电阻,加大输入阙值电流,避免小干扰就导通,另外电阻上并联个二极管,因为光耦反向不耐压

坛子里果然高手如云呀。楼上两位大侠的电路加在一块,就是我现在用的开入电路。加入阙值很重要,如果开入的线路附近有强电流,开入就会有感应电压,极有可能误导通。所有要必要加入阙值控制。TVS则是抑制一些瞬态干扰,如附近的电器瞬间的开关,人手触摸时产生的静电等等。反向二极管也是有必要的,原因10楼的大侠已经说了。另外如果对延迟不敏感的话,可以加个电容。

如果防护等级再高点可以加防雷管了,另外在单片机连接除可以加磁珠和电容构成的滤波电路。
是不是还得排除一下是不是你的单板的电源输入EMI效果好不好

也许闭合回路太大遇到强脉冲干扰点亮了光耦,类似手机挂绳的来电灯

并联在光耦输入端的电阻是一个电流泻放电阻,主要是给弱电流信号一个通路,避免流过光耦的发光二极管导致误导通

并联在光耦输入端的电阻是一个电流泻放电阻,主要是给弱电流信号一个通路,避免流过光耦的发光二极管导致误导通
还有一个作用是与限流电阻分压
同时它与并联在光耦输入端电容,响应速度不高时候同时使用。

我见很多PLC中是470--680,我一般用510,

这样取值:假设光耦LED导通电压是1.5V,datasheet上给出的光耦关闭时候最小流通电流是300uA。那么这个电阻就这样取:R=1.5/0.3k=5k,也就是最大是5kohm,当饶小一些抗干扰性能强一些。下限根据输入电流计算,电阻分流不至于让光耦工作不稳定就可以了。

只讨论与光耦并联的电阻,总结一下我的用途,1 担心悬空的光耦输入端会反向积累电荷,2 微微提高阈值,而去除干扰,3 配合外部的传感器(给传感器提供电源,比如两线的)使用。

都什么年代开的帖子了?
光耦输入端并电阻是为了在非驱动状态下避免高阻,因为高阻态容易受干扰导致光耦误动作。

需要根据反向电压以及需要分流电流进行计算,以提高可靠性。

限制流过光耦的电流;
另外光耦关断后,使光耦2端的电压快速泄放;

我试验了,在不同的电压下,U1的正向压降都是1.137V(光耦导通的情况下,不同光耦该电压值都不一样),所以流过R1的电流=流过R2的电流+流过U1的电流。随着流过R1的电流增大,而流过R2的电流不变(因为U1的正向压降基本不改变),则增加都电流都加到U1上(U1最大允许通过50mA)。
我觉得作用有:
1.抬高U1光耦导通的电流阀值,可以防止U1的误导通。
2.当POW没有电压输入时,R2作用为下拉电阻。可以提高U1的抗干扰性。
3.保护光耦,相当于并联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个人意见,如有错误请见谅)

恩,你说的没错,确实有保护作用;
实际使用,有些还会再并电容(滤波抗干扰);
有些还会并个二极管(反向并联);
加电阻后,假如输入电压接反了,也不会因为反压太高烧坏光耦,通过电阻分压加在光耦2端的反压也就不高了;

这种电路一般连接到OC晶体管输出电路中,在输出晶体管关断时,可能有很弱暗电流流出,如果不并联上一个电阻,暗电流会流过发光二极管,有可能造成暗点亮的情况,导致错误信号。

最主要的作用:抗干扰。比如电源端出现5V的干扰,如果没有这个电阻,本来光耦不应该导通的结果也会微导通。有这个电阻以后,电阻分压得此处电压0.757v,不能使光耦导通。
其次的作用才是加速光耦的关断

光耦的起始段非线性,决定了小电流会导通,一般这种光耦的应用是开关状态,并联电阻的并联分流作用,减小了小电流的误导通。
线性光耦不可以这样。

1K--10K,都有作用,越小抗干扰越强,驱动电流越大

以旁路光耦电流500UA为佳,足移应付MCU,BJT的漏电流,取值,(1.2/500)=2.4k电阻,对数字信号可靠传输。

分压是肯定不对的。二极管两端电压固定,所以R1两端电压是不随着R2大小变化而变化的。进而R1中的电流是一定值(假设输入电压不变),而R2中的电流因其两端电压的固定,所以是随着R2自身阻值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最后推导出流过光耦初级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是随着R2的阻值变小而变小的。作用就是提高了点亮二极管所需的输入电流或者说是输入电压,提高了误动作的门槛。

这个电路在我们的产品里面一直使用。,前面还会并联一个101的电容,具体需要看使用环境
高速环境下不并联电容

R的作用是在关断光耦LED时,对LED结电容存储的电能起到加速放电作用,改善脉冲信号的拖尾现象,提高电路的实际工作频率。(复制隔壁的)

避免输入无效时光耦原边误导通,钳位作用吧?

同意加速放电的说法,有人测试过,确实提高的信号频率,我也正需要测试这个功能。

img

输出斯密特反相器作用

  • 主要是为了防止误动作,利用了滞回的特性。
  • 噪声余量的考虑。

筛选出网上的一些说法:

R3的选择需要注意我们选择的光耦不导通IF电流进行计算,另外需要考虑封装、可靠性问题(电流大越可靠,这也是为什么光耦输出脚接缓冲器74HC14整形后再输出,HC14输出电流能力要大于一个串电阻的形式)。

74HCT14D是施密特触发器芯片,有滞回的功能,能够防止输入信号受到干扰或者跳变时,产生多个输出跳变。

隔离了,后级这边不存在保护,应该是稳定边缘,状态的,因为光耦后面是靠电阻拉的,还整个100nF边缘肯定更缓,整个波形更好,当然还有反向,单片机那边可能有正负要求也不排除。得看具体情况而定。还有就是这个信号不讲究,闲着蛋疼放个更心安。

估计设计的人怕光耦导通后电平不是0V,是PN结的压降电压0.6V左右,然后噪声余量只有0.8-0.6=0.2V了;
加了14D芯片后,触发极性翻转,并且存在施密特触发,最后噪声余量也变为1.5V-0.6V=0.9V了。

整形作用,加了之后彻底解决光耦的线性特性对信号的不确定输出的影响。

参考:

我的开关量输入电路,采用光耦,实践证明抗干扰很差,请高手指正啊!!!!
https://www.amo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04259

光耦两端并联电阻的作用?
https://www.amobbs.com/thread-824289-1-1.html

光耦输入端并联电阻的作用之我的理解
https://bbs.21ic.com/blog-429962-683328.html

光耦输入端并联电阻的作用
https://bbs.21ic.com/icview-842388-3-1.html

[问答] 光耦隔离电路中为什么要加反相器?
https://bbs.elecfans.com/jishu_1711486_1_1.html

posted on 2022-09-15 11:14  ramlife  阅读(451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