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转)

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是由于业务需求决定的,若系统要求具备如下特性,便可考虑采用分布式架构来实现:

1.数据存储的分区容错,冗余

2.应用的大访问、高性能要求

3.应用的高可用要求,故障转移

 

分布式系统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1.CAP原理

CAP Theorem,CAP原理中,有三个要素:
一致性(Consistency)
可用性(Availability)
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
CAP原理指的是,在分布式系统中这三个要素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点,不可能三者兼顾。因此在进行分布式架构设计时,必须做出取舍。而对于分布式数据系统,分区容忍性是基本要求,否则就失去了价值。因此设计分布式数据系统,就是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取一个平衡。对于大多数web应用,其实并不需要强一致性,因此牺牲一致性而换取高可用性,是目前多数分布式数据库产品的方向。
 
从客户端角度,多进程并发访问时,更新过的数据在不同进程如何获取的不同策略,决定了不同的一致性。对于关系型数据库,要求更新过的数据能被后续的访问都能看到,这是强一致性。如果能容忍后续的部分或者全部访问不到,则是弱一致性。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要求能访问到更新后的数据,则是最终一致性。
但web应用也有例外,比如支付宝系统,就要求数据(银行账户)的强一致性,而且面对大量淘宝用户,可用性要求很高,因此只能牺牲数据的分区冗余。这一点也曾在和支付宝工程师交流时,得到验证。
 
2.C10K问题
分布式系统另一个理论是C10K问题,即系统的并发用户增加1万(customer ten thousand,过去一台服务器承载假设为1万用户,现在平均3~5万),是否意味着增加一台机器就能解决问题?答案通常是否定
因为这涉及到系统的应用架构问题----串行系统和并行系统的架构和性能提升的关系:
串行系统一般设备越多,性能成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最差情况,可能性能不增反降;而并行分布式系统设备越多,性能是正比例线性增长的直线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3.串行系统和并行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一个大系统一般都有超过 30 个环节(串行):如果每个环节都做到 99% 的准确率,最终系统的准确率是 74%; 如果每个环节都做到98%的准确率,最终系统的准确率 54%。一个 74% 的系统是可用的(有商业价值的),一个 54% 的系统仅比随机稍好一点,不可用。这就是做大系统的魅力和挑战!
而以上描述只是各模块串行系统所遇到的问题

如果是并行系统,准确率=1-(1-A)^B ,其中A是单个模块准确率,B是并行模块个数
如系统中每个模块的准确率是70%,那么3个模块并行,整体准确率=1-0.3^3=97.3%,如果是4个并行,准确率=1-0.3^4=99.19%,我在想这就是负载均衡靠谱的数学原理
5个9或6个9的QoS一定是指数思维的结果,线性思维等于送死
 
而对系统单一模块优化,准确性和可用性提升一个百分点,越接近100%,难度越大,投入成本越不可控(系统熵永不为零)
因此可靠性系统必然选择并行分布式作为架构的基本方法。
 
从数据的存储角度,多份冗余也是可靠性保障的一个方法。分布式存储的冗余备份常规是3份(aws就这么干的),古埃及的罗塞塔rosetta石碑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拼音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记录一段历史,就算象形文字缺了一部分,没人能看懂,也能破译补全,这大概也是raid5的思想起源吧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实践

1.分布式存储架构

分布式存储架构现阶段有3种模式

 1.1一种是物理存储采用集中式,存储节点采用多实例的方式,如NFS挂载SAN、NAS等等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1.2第二种是带有中央控制器的分布式存储,如luster、moosefs、googlefs等等,一般特征是具备2个角色metadata server和storage node,将文件的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如文件位置、大小等等)和数据块文件分开存储
其中metadata server除保存文件的元数据外,还维护存储节点的ip、状态等信息
 
luster的典型架构
MDS--meatadata server
MDT--metadata target
OSS--obj storage server
OST--obj starage target
其中MDT和OST是可以挂在NAS等中央存储上的;可见,luster借鉴了上面中央存储的模式,无论元数据服务还是节点服务都将服务实例和存储分离,但进化了一步,将元数据和数据块分离
 
luster系统很好解决了数据分布式存储,,在超级计算领域Lustre应用广泛,如美国LLNL国家实验室计算机系统、我国的天河超级计算机系统均采用Lustre搭建分布式存储系统。Lustre在全球排名前30个超级计算机系统中有15个在使用。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metadata server的SPoF(single point of failure)问题,即单点故障;一旦metadata server挂了,整个集群也就挂了。实际应用中,是有解决方案的,如dell的官网有个pdf,就是采用heart beat和drbd网络raid的方式,启动2个实例,再如和keepalived一起组成故障转移的方案等等,可以自己试试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再来看moosefs架构
moosefs架构和luster很相似,但进化了一步,mater(也就是metadata server)可以有从机备份了,而且可以多个
而且服务实例和存储放在一起,没有像luster,自此服务和数据不离不弃了;其实luster也可以简化成不离不弃模式,moosefs也可以学他搞个后端存储,但随着云计算、追求低成本的趋势,采用SAN这样存储设备就太贵了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1.3第三种分布式存储是去中心化、全对称的架构(non-center or symmetric)
其设计思想是采用一致性哈希consistent hash算法(DHT的一种实现,关于一致性hash具体参考后面的链接)来定位文件在存储节点中的位置,从而取消了metadata server的角色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整个系统只有storage node一个角色,不区分元数据和数据块;
典型系统如sheepdog,但sheepdog是为满足kvm镜像和类EBS块存储而设计的,不是常规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如下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为了维护存储节点的信息,一般采用P2P技术的totem single ring算法(corosync是一种实现)来维护和更新node路由信息
对称架构有一个问题,采用totem single ring算法的存储节点数量有限,因为node数量超过1000,集群内的通信风暴就会产生(此处更正,应该是环太大,令牌传递效率下降,不会产生通信风暴),效率下降,sheepdog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在一致性hash环上做嵌套处理,如图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1.4半对称结构
其实介于1.2metadata server中央控制和1.3全对称的架构之间还有一种,就是把metadata也做成对称结构,我们可以称半对称结构,典型应用如fastdfs,淘宝一大牛fishman写的,主要用作图片存储,可以实现排重存储
看图,tracker cluster就是metadata server的角色,实现了对称架构设计
国内几个大的网站都使用了fastdfs,在实际使用中,发现storage server之间同步数据较慢,一直没仔细研究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2.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一般都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数据的分片sharding,每中数据库都有自己的应用特性,就不做介绍,列出几个典型的应用,供参考
Google的big table,实现数据的追加存储append,顺序写入快速,不适合随机读的场景
hadoop的HBase
mongodb
hypertable 2010年以前,百度在用,今年infoq的中国qcon,百度的杨栋也讲了百度用hypertable的血泪史
 
3.分布式应用架构
分布式应用架构涉及具体应用场景,设计上除考虑上面的CAP和C10K等等经典分布式理论,还应根据业务进行权衡。
基本的思路是
 
3.1在做完需求和模块设计后,要对各模块进行解藕Decoupling
传统的企业应用设计一般是一条操作从头跑到尾(串行系统),拿视频网站的流程距离,传统应用设计是先上传是视频,然后存储,编码,最后发布一条龙
如下图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3.2在进行分布式设计时,先将各模块解藕,通过异步消息通知的方式将各模块链接,如下图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3.3最后,要考虑这个应用的压力承载点在哪,根据用户规模估算各模块的并行数量(如本例中的encode压力大,就增加encode模块的并行系统数量),如下图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以上是分布式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步骤,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细节要考虑。但有一点要再强调,就是要根据业务来选择各层、各模块的技术,做好业务适用、成本和难度之间的权衡
 
技术本无好坏,在于适当的使用和积累。
 
参考:

posted on 2016-03-30 08:48  舒润  阅读(347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