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实验四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1.    目的和要求

1.1.           实验目的

用高级语言完成一个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程序,以加深对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及其算法的理解。

1.2.           实验要求

采用连续分配方式之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4种算法完成设计。

(1)**设计一个作业申请队列以及作业完成后的释放顺序,实现主存的分配和回收。采用分区说明表进行。

(2)或在程序运行过程,由用户指定申请与释放。

(3)设计一个空闲区说明表,以保存某时刻主存空间占用情况。

 

把空闲区说明表的变化情况以及各作业的申请、释放情况显示。

2.    实验内容

根据指定的实验课题,完成设计、编码和调试工作,完成实验报告

3.    实验环境

可以选用Visual C++作为开发环境。也可以选用Windows下的VB,CB或其他可视化环境,利用各种控件较为方便。自主选择实验环境。

4.    参考数据结构:

#include<stdio.h>

#include<conio.h>

#include<string.h>

#define MAX 24

struct partition{

     

      char pn[10];

      int begin;

      int size;

      int end;   ////////

      char status;  //////////

      };

typedef struct partition PART;

 

第一步:(第13周完成)

完成程序数据结构的创建,初始化内存分配情况,创建空闲分区表和已分配分区表。

 

第二步:(第14周完成)

完成为某作业分配内存空间。

  1. 用户输入作业名称;
  2. 判断作业名称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要求用户重新输入;
  3. 用户输入作业所占空间大小;
  4. 判断是否能够在剩余的空闲区域中找到一块放置该作业,如果不行则要求用户重新输入;
  5. 显示菜单,由用户选择使用哪一种分配算法:

1)        首次适应算法

2)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3)        最佳适应算法

4)        最坏适应算法

    6.为该作业分配内存空间,分配处理流程图如下(size的值设定为1K):

 

   7.屏幕显示分配后的内存分区情况。

第三步:(第15周完成)

完成内存空间回收;

  1. 由用户输入作业的ID,决定所要终止的作业;
  2. 判断是否存在用户所输入的ID,如果存在则进行终止,否则提示作业不存在;
  3. 判断即将终止的作业前后是否有空闲区域,如果没有则作业所占的空间独立成为一个空闲块,在未分配区表中增加一项;

(思考:如何判断前后是否有空闲块?)

     4.即将终止作业所占空间前后有空闲块的情况:(X代表即将被终止的作业,黑色代表内存中的空闲块)

 

程序中表示内存区块的结构体如下:

struct partition {

    char    pn[10];

    int    begin;

    int    size;

    int    end;

    char    status;

};

            所以,判断某个即将被终止的作业所占空间前面是否有空闲块的方法是:作业空间的起始地址A.begin是否等于某个空闲块的结束地址B.end,若相等,则前面有空闲块,则需要合并;若不相等则再判断后面是否有空闲块。

回答:如何判断?

  1. 进行四种情况的判断,然后分别做出相应的区块回收操作。

回答:如何处理回收?

  1. 显示回收后的内存使用情况。

运行截图:

 

posted @ 2016-05-27 14:59  01丘娟  阅读(37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