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自由电子论与量子自由电子论2

一、准经典模型

1. 经典处理

  • 经典处理:电子的行为能用牛顿定律处理
  • Drude模型用了经典处理。(sommerfeld模型不是,sommerfeld模型是用薛定谔方程处理电子)
  • 在很多问题中经典处理是很好的近似的原因:北大书第15页(+注1

2. 准经典模型

  • 在Drude模型(完全的经典模型)中,电子的速度取平均热运动速度\(v _ { th }\),由能量均分定理\(\frac{1}{2}mv _ { th } ^ { 2 }=\frac{3}{2}k _ { B } T\)得:\(v _ { th } ^ { 2 } \approx k _ { B } T / m\)
  • 在sommerfeld模型中,几乎完全保留了Drude模型中的所有假设,只作了两点修正,一是电子在每个量子态上的分布由费米-狄拉克统计(全同粒子,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分布函数)决定,二是金属中传导电子的量子态由薛定谔方程决定。
  • 准经典模型:
    用经典处理,采取牛顿定律,但是也使用费米狄拉克统计得到的费米面,费米速度等这些概念,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对电流有贡献,故这些对电流有贡献的电子的速度的大小近似为费米速度(速度方向不同)。

二、Drude模型(完全的经典模型)求电导率

  • 复习:河北师大书18至20页
    电子的漂移速度:t时刻电子的恒定的平均的速度v(t)
    平均的含义:碰撞和未碰撞的电子都考虑了

三、准经典模型求电导率

  • 复习:河北师大书 20至22页

  • 补充1:

  • 补充2:(下面的一段话“近似估计认为......"非常重要,必须复习!)

  • 补充3:费米面的漂移一般很小:课件

  • 没时间就不复习:《solid state》第二章 sommerfeld模型 第52、53页



第13章当修正的费米分布被使用,加上能量依赖的弛豫时间,会使金属的很多性质产生量子力学的影响。

四、金属的交流电导率

未学

五、金属的热导率

  • 河北师大书22页
  • 补充1:划线
  • 补充2:(1.4.35)式下面一段话“电子的速度应取为费米速度”的补充:
    在准经典模型中,由热学中气体分子动理论,也可得到和Drude模型中相同的热导率表达式:

\[\kappa = \frac { 1 } { 3 } c _{v} v l = \frac { 1 } { 3 } c_{v} v ^ { 2 } \tau\tag{1.4.35} \]

虽然准经典模型和Drude模型有差别【差别在于电子浓度(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被热激发)和电子的平均速度(这些电子的速度近似都取为沿热流方向(不知道是否正确,应该查《solid state》或热学书中气体分子动理论推导热导率的过程)的大小为\(v_{F}\)的一个速度】,但此式和Drude模型中的热导率表达式相同,这是因为电子浓度的差别体现在热容中,由于热容和电子速度的差别,所以将热容改为量子理论的表达式,v改为,\(\tau\)改为\(\tau_{F}\),计算得热导率表达式:$$
\kappa = \frac { \pi ^ { 2 } k _{B}^ { 2 } n \tau _ { F } } { 3 m _ { e } } T\tag{1.4.36}

\[ ###六、热电子发射和接触电势 - 复习:课件 ###七、金属的霍尔效应和磁致电阻 - 河北师范书24页 - 补充1: ![](https://img2018.cnblogs.com/blog/1939334/202002/1939334-20200215151501400-214286359.png) ![](https://img2018.cnblogs.com/blog/1939334/202002/1939334-20200215151509200-407484624.png) ![](https://img2018.cnblogs.com/blog/1939334/202002/1939334-20200215151526751-955576515.jpg) - 补充2: ![](https://img2018.cnblogs.com/blog/1939334/202002/1939334-20200215151539139-1530819625.png) - 磁致电阻未学,河北师大书 *** <span id = "jump">注1:还有原因见《solid state》:因此,经典力学可以很好地描述金属电子行为的现象范围很广。然而,这并不能立即证明N个这样的电子的行为可以用经典力学来描述。因为泡利不相容原理对N个电子,为什么它不应该对它们的动力学产生同样剧烈的影响呢?它并不遵循一个基本定理,我们不需要证明它,因为这个证明虽然简单,但在标记上却相当繁琐等。这些不重要,所以不复习</span> <br/><br/> --- <center>参考文献</center> 1.《固体物理基础》孙会元 2.河北师大孙会元老师的固体物理课件 3.《固体物理基础》阎守胜 4.《固体物理学》朱建国等 5.《solid state physics》Mermin 本文图片也来源于以上2、3、4、5这四种资料 6.中科大赵瑾老师的固体物理课件 7.慕课:北京交通大学 李丹 固体物理学 8.北京大学固体物理课件:http://www.doc88.com/p-1466697881134.html <br/><br/>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emsp; &emsp; ---本文由量子凝聚态编写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 &emsp;&emsp; &emsp; &emsp; &emsp;(转载需注明来源)\]

posted @ 2020-02-15 15:20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阅读(198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