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来源教材)
1946年 美国 ENIAC 1955年退役
十进制运算
18000 多个电子管
1500 多个继电器
150 千瓦
30 吨
1500 平方英尺
5000 次加法/秒
现代计算机产生的驱动力
- 需求、需求、还是需求
- 战争期间计算火力表
- 技术发展
- 电子技术的发展
- 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的发展
硬件技术对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影响
代 | 时间 | 硬件技术 | 速度(次/秒) |
---|---|---|---|
一 | 1946-1957 | 电子管 | 40 000 |
二 | 1958-1964 | 晶体管 | 200 000 |
三 | 1965-1971 |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 1 000 000 |
四 | 1972-1977 | 大规模集成电路 | 10 000 000 |
五 | 1978-现在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100 000 000 |
IAS
冯·诺依曼 结构(运算器为中心)
IBM System/360
System/360是IBM在1964年4月7日,推出的划时代的大型电脑,这一系列是世界上首个指令集可兼容计算机。
简介
1964年以前,计算机厂商要针对每种主机量身定做操作系统,而System/360的问世则让单一操作系统适用于整系列的计算机。
这项计划的投入规模空前,特为此招募了6万名新员工,建立了5座新工厂,当时的研发费用超过了5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40亿美元)。直到1965年首台System/360才开始出货,但是到1966年,IBM每月售出超过千台。每台的价格在250到300万美元之间,约合现在的2000万美元。
在当时被视为是一场商业豪赌,然而System/360上市后全球各地的订单蜂拥而至,同时也实现了日后的许多第一,例如:协助美国太空总署建立阿波罗11号数据库,完成航天员登陆月球计划;建立银行跨行交易系统(ATM)以及航空业最大在线票务系统。 System/360其实是源自于希望能建构一个可向上和向下兼容,并可快速撷取数据的系统;在IBM发表System/360大型主机之前,每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指令集,所以每发展一台新计算机就必须重新撰写程序,正是因为System/360改变这种作法,成为了史上第一个指令集可兼容的计算机。
此外,因为向上兼容的技术,System/360系列可随需求增加而逐步扩充,并可依耗电量、运算速率、内存需求搭配硬件组合,成为第一部具有硬件扩充弹性化的特点的大型主机。许多System/360的核心技术奠定了当今数据库技术、个人计算机风潮、因特网的发展、在线购物和e-business的基础;IBM旗下的服务器许多技术也来自于大型主机。
--来自百度百科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
微处理器芯片 1971年 存储器芯片 1970年
4位(4004) 256位
8位 1K位
16位 4K位
32位 16K位
64位 64K位
256K位
1M位
4M位
16M位
64M位
Moore定律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尽管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摩尔定律仍应该被认为是观测或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或自然法。
软件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 各种语言
- 机器语言 面向机器
- 汇编语言 面向机器
- 高级语言 面向问题
- 系统软件
- 语言处理程序 (汇编程序 编译程序 解释程序)
- 操作系统(DOS UNIX Windows Linux...)
- 服务型程序(装配 调试 诊断 排错)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网络软件
软件发展的特点
- 开发周期长
- 制作成本昂贵
- 检测软件产品质量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