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探测综述阅读笔记——Recent trends in deep learning based personality detection
目录
abstract
近年来,个性的自动预测受到了广泛关注。 具体而言,从多重数据(多模态) 预测人格已成为情感计算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用于个性检测的重要机器学习模型,重点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这篇综述文章概述了最流行的人格检测方法,各种计算数据集,工业应用以及用于人格检测的最新机器学习模型,文章将重点关注多模态。 人格检测是一个非常广泛而多样的主题:本次调查仅关注计算机方法方法,而没有进行关于人格检测的心理学研究。
1. introduction
人格是个人的行为,情感,动力和思想模式特征的组合。我们的性格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影响我们的生活选择,福祉,健康以及我们的喜好和欲望。因此,自动检测人格特征的能力具有许多重要的实际应用。伍德沃思精神神经病学调查表(Papurt,1930年)通常被称为第一个人格测验。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军方开发的,目的是对新兵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 的筛查。如今,PCM 是一种广泛使用和被认可的个性模型。它是由Taibi Kahler在NASA资助下开发的,最初用于协助航天飞机宇航员的选择。现在,该模型主要用于个人咨询,用以帮助个人提高沟通效率。
除了直接确定一个人的个性之外,人们可能还想知道周围的人如何看待他们。与自动人格识别不同,感知人格分析的目标不是自己认为的真实人格,而是与之互动的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他们的人格。测试方法是, 被测者的周围的人填写个性问卷,然后确定该被测者人的感知个性。
1.1 个性衡量方法
表示个性的方法有很多种,有16PF (Cattell and Mead 2008), EPQ-R (Miles and Hempel 2004), PEN (Eysenck 2012),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等, 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拓展
比较流行的就是Big-Five, 将一个人的个性分为
- Extraversion
- Neuroticism
- Agreeableness
- Conscientiousness
- Openness
衡量标准是 Yes /No, 是否具有这方面的个性特点
1.2 应用前景
可以用作以下这些方面:
Enhanced personal assistants | 应用于个人助手, Siri等,使之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性格产生个性化的回应 |
Recommendation systems | 推荐系统 |
Word polarity detection | 流行词的探测 |
Specialized health care and counseling | 心理健康咨询 |
ForensicsIf | 犯罪侦查,通过探测在场人员的性格,减少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
Job screening | 帮助雇佣者找到更符合此工作(性格检测)的人 |
Psychological studies | 心理学研究 |
Political forecasting | 帮助政客提出更有效的拉票方案 |
1.3 伦理道德
讨论了个性探测的合法性, 目前对于这方面的法律不健全, 而且分析他人的性格是否是一种侵犯有待商榷。
2. Related works
- 2014年以前, 使用 Naïve Bayes, kNN, mLR, Gaussian Process 这种浅学习技术进行分类
- 2014年后, 逐步采用了深度学习模型来提升准确率
- 2016年, 使用来**s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图片处理技术) and facial feature analysis(面部特征分析)**进行对图片上的个性分析
- 使用不同的个性衡量标准如, MBTI以及加入了不同的指标如, unhappy, weird, intelligent, confident,等等
- 2014年, Vinciarelli and Mohammadi 等人 将性格探测分出来三个下游任务, -
- Automatic Personality Perception (APP) 个性感知
- Automatic Personality Synthesis (APS)
- AutomaticPersonality Recognition (APR). 个性识别
- 2018年, 使用多模态技术, 将不同的数据(文本,图像)同时输入到模型中
3. Baseline methods
介绍一些基本的模型,结构和技术
3.1 文本
文本分为三个个方面
- 通过LIWC, MRC等文本特征提取技术以及简单的分类器(SVM, SMO)进行分类
- 通过fine-tune的词嵌入模型(GloVe or Word2Vec)结合深度神经网络(LSTM,GRU )等进行分类
- 两者结合
3.2 音频
这个领域方法稍微少些, 主要是利用一些标准的声音特征提取模型,例如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 (MFCC), Zero Crossing Rate (ZCR), Logfbank, 然后再加上简单分类器SVM等
3.3 图像
首先是使用一些基本的CNN。
使用来一些fine-tuned的模型如,VGG-Face,EigenFace,等
3.4 多模态
将以上的两类或三类的数据,输入到一个多模态的模型中,比较常见的有Deep Residual Networks
目前流行的特征提取工具以及介绍
4. Detailed overview
4.1 文本
4.1.1 LIWC/MRC
- LIWC是一个基于心理学的文本情感分析关键, 它根据心理学研究将要单词分成不同的单词种类, 然后计算每个种类的频率, 将其作为模型输入, 然后进行分类。
- The PR2 system (Celli and Poesio 2014) 则是从LIWC/MRC进一步提取出特征,例如标点符号等,不同的是,只有提取的特征数值大于平均值,才能被用来进行分类, 研究发现这些特征和人的个性具有相关性。这项技术虽然没有提升准确性,但是却有助于更有效的特征提取
4.1.2 Receptiviti API
这个是基于LIWC, 相当于LIWC的API, 通过提交文本, 返回文本的特征提取结果, 但是这个API对于社交媒体的文本的效果不是很好。
4.1.3 社交网络文本研究
- 当前,通过社交网络上的文本进行性格探测,非常流行 Kalghatgi et al. (2015)等人,将用户的社交习惯(平均使用表情数目)以及 文本的语言学特征(平均文本长度)作为特征输入,然后输入到a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多重感知器)进行分类预测
4.1.4 深度神经网络应用
- 对于新的数据集consciousness essay dataset (Pennebaker and King 1999)文本类型是文章, Majumder et al. (2017)等人使用CNN来进行文章的特征提取,下图是具体的网络结构, 其中:每一篇文章,看成句子向量的集合,句子向量是通过对单词向量的卷积形成, 单词使用Word2Vec进行词嵌入,最终得到的文档向量, 文档向量再加上LIWC和MRC提取的特征作为提取的最终结果, 将此结果放入一个全连接层,接Sofmax,求出yes/no的概率。
- Hernandez and Scott (2017) 等人,则另辟蹊径, 将表示好的句向量,作为一个时间序列, 输入到一个循环神经网络中(用了多种, RNN, LSTM, 双向LSTM, GRU)
- Liu et al. (2016) 等人则不用GloVe 和 Word2Vec, 而是使用一个双向的GRU进行词嵌入, 将单词向量组再输入到一个双向的RNN形成句向量, 最终放到前馈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分类。结果发现此模型在corpus of Tweets. 的结果较好。
- Sun et al. (2018) 提出了Latent Sentence Group用来表示文章特征, LSG的提取是通过双向的LSTM,以及CNN得出的, 文章细节可以看Who Am I? Personality Detection based on Deep Learning for Texts 阅读笔记
4.1.5 SenticNet 5
(Cambria et al. 2018)等人 使用SentiNet模型, 此模型结合了情感分析的两类方法(基于统计模型和基于知识模型), 利用此网络提取出的特征,放到SMO(序列最小优化算法)进行分类。
4.1.6 weighted ML-kNN(多标签学习)
Zuo (2013)等人认为,每个性格类别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准确率提不高的原因在于5个类别,同时训练5个分类器,独立分类。于是他们选择多标签学习模型进行分类,提取出的特征权重,使用熵权理论得出。
4.1.7 其他信息作为特征加入
- (Chittaranjan et al. 2011) 不局限于单纯的文本, 他将研究方向转到来与人息息相关的手机信息上, 他开发一个软件, 提取用户的手机习惯(应用打开频率, 音乐偏好等)作为提取的特征,然后使用了回归分析, SVM, C4.5等进行分类。
- conversations作为特征, 有时候是通过两个个体的聊天记录来进行个性探测, 信息作为一个时序序列, 被放到RNN中,**Su et al. (2016)提出了Hidden Markov Model HMM **模型通过输入两个人的对话记录,来进行个性探测。
Conversational Dialog Corpus作为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