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redis的安装,主从配置

一,redis安装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类型)。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

1,yum安装redis

#前提得配置好阿里云yum源,epel源
#查看是否有redis包
yum list redis
#安装redis
yum install redis -y
#安装好,启动redis
systemctl start redis

检测redis是否工作

redis-cli    #redis 客户端工具
#进入交互式环境后,执行ping,返回pong表示安装成功
127.0.0.1:6379> ping
PONG

2,源码安装redis,编译安装

编译安装的优势是:

  • 编译安装时可以指定扩展的module(模块),php、apache、nginx都是一样有很多第三方扩展模块,如mysql,编译安装时候,如果需要就定制存储引擎(innodb,还是MyIASM)
  • 编译安装可以统一安装路径,linux软件约定安装目录在/opt/下面
  • 软件仓库版本一般比较低,编译源码安装可以根据需求,安装最新的版本
1.下载redis源码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4.0.10.tar.gz
2.解压缩
tar -zxf redis-4.0.10.tar.gz
3.切换redis源码目录
cd redis-4.0.10.tar.gz
4.编译源文件
make 
5.编译好后,src/目录下有编译好的redis指令
6.make install 安装到指定目录,默认在/usr/local/bin

redis可执行文件

./redis-benchmark //用于进行redis性能测试的工具
./redis-check-dump //用于修复出问题的dump.rdb文件
./redis-cli //redis的客户端
./redis-server //redis的服务端
./redis-check-aof //用于修复出问题的AOF文件
./redis-sentinel //用于集群管理

启动redis服务端

启动redis非常简单,直接./redis-server就可以启动服务端了,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指定要加载的配置文件:
./redis-server ../redis.conf
默认情况下,redis-server会以非daemon的方式来运行,且默认服务端口为6379。

使用redis客户端

#执行客户端命令即可进入
./redis-cli  
#测试是否连接上redis
127.0.0.1:6379 > ping
返回pong代表连接上了

//用set来设置key、value
127.0.0.1:6379 > set name "glh"
OK
//get获取name的值
127.0.0.1:6379 > get name
"glh"

二,redis数据结构

redis是一种高级的key:value存储系统,其中value支持五种数据类型
字符串(strings)
散列(hashes)
列表(lists)
集合(sets)
有序集合(sorted sets)

详情:https://www.cnblogs.com/glh-ty/p/9727458.html

三,centos下redis安全相关

为了防止遭遇挖矿病毒的攻击

我们在使用redis时候,最好更改默认端口,并且使用redis密码登录。

redis.conf设置

vim /opt/redis-4.0.10/redis.conf   # 进入文件编辑
protected-mode yes   #打开保护模式
port 6380  #更改默认启动端口
requirepass xxxxxx   #设置redis启动密码,xxxx是自定义的密码
daemonize yes  # 让redis-server在后端运行  或者启动时 redis-server  redis,conf  &

启动redis服务端

redis-server /opt/redis-4.0.10/redis.conf &     #指定配置文件启动redis,且后台启动

使用密码登录redis,使用6380端口

方法1,使用这个

[root@oldboy_python ~ 09:48:41]#redis-cli -p 6380
127.0.0.1:6380> auth xxxx
OK

方法2,此方案不安全,容易暴露密码

[root@oldboy_python ~ 09:49:46]#redis-cli -p 6380 -a xxxx
Warning: Using a password with '-a' option on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may not be safe.
127.0.0.1:6380> ping
PONG

检查redis是否设置了密码

127.0.0.1:6380> CONFIG get requirepass
1) "requirepass"
2) "xxxxxx"

如果没有,也可以给redis设置密码(命令方式)

CONFIG set requirepass "xxxxxx"

因此你的redis就不容易被黑客入侵了。

补充一下知识,redis 的发布订阅功能

redis自带的推送与订阅功能,类似次世代的古董收音机,我们需要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就得需要调整好频道,下面具体说明如何使用,

redis发布订阅

  三个角色,提供的redis命令
  1.发布者
    publish 频道 消息 给频道发消息

    

    

  2.订阅者
    SUBSCRIBE 频道 订阅频道 
    PSUBSCRIBE 频道* 支持模糊匹配的订阅
  3.频道
    channel 频道名 自定义

redis持久化

Redis是一种内存型数据库,一旦服务器进程退出,数据库的数据就会丢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提供了两种持久化的方案,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磁盘中,避免数据的丢失。

RDB持久化

redis提供了RDB持久化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将redis在内存中的的状态保存到硬盘中,它可以手动执行。

也可以再redis.conf中配置,定期执行

RDB持久化产生的RDB文件是一个经过压缩二进制文件,这个文件被保存在硬盘中,redis可以通过这个文件还原数据库当时的状态。

RDB(持久化)
内存数据保存到磁盘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生成数据集的时间点快照(point-in-time snapshot)
优点:速度快,适合做备份,主从复制就是基于RDB持久化功能实现
rdb通过再redis中使用save命令触发 rdb


rdb配置参数:

dir /data/6379/
dbfilename  dbmp.rdb

每过900秒 有1个操作就进行持久化

save 900秒  1个修改类的操作
save 300秒  10个操作
save 60秒  10000个操作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redis持久化之RDB实践

1.启动redis服务端,准备配置文件

daemonize yes
port 6379
logfile /data/6379/redis.log
dir /data/6379              #定义持久化文件存储位置
dbfilename  dbmp.rdb        #rdb持久化文件
bind 10.0.0.10  127.0.0.1    #redis绑定地址
requirepass redhat            #redis登录密码
save 900 1                    #rdb机制 每900秒 有1个修改记录
save 300 10                    #每300秒        10个修改记录
save 60  10000                #每60秒内        10000修改记录

2.启动redis服务端

3.登录redis设置一个key

redis-cli -a redhat

4.此时检查目录,/data/6379底下没有dbmp.rdb文件

5.通过save触发持久化,将数据写入RDB文件

127.0.0.1:6379> set age 18
OK
127.0.0.1:6379> save
OK

redis持久化之AOF

AOF(append-only log file)
记录服务器执行的所有变更操作命令(例如set del等),并在服务器启动时,通过重新执行这些命令来还原数据集
AOF 文件中的命令全部以redis协议的格式保存,新命令追加到文件末尾。
优点:最大程序保证数据不丢
缺点:日志记录非常大

redis-client   写入数据  >  redis-server   同步命令   >  AOF文件

配置参数

AOF持久化配置,两条参数

appendonly yes
appendfsync  always    总是修改类的操作
             everysec   每秒做一次持久化
             no     依赖于系统自带的缓存大小机制

1.准备aof配置文件 redis.conf

daemonize yes
port 6379
logfile /data/6379/redis.log
dir /data/6379
dbfilename  dbmp.rdb
requirepass redhat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appendonly yes
appendfsync everysec

2.启动redis服务

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3.检查redis数据目录/data/6379/是否产生了aof文件

[root@web02 6379]# ls
appendonly.aof  dbmp.rdb  redis.log

4.登录redis-cli,写入数据,实时检查aof文件信息

[root@web02 6379]# tail -f appendonly.aof

5.设置新key,检查aof信息,然后关闭redis,检查数据是否持久化

redis-cli -a redhat shutdown

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redis-cli -a redhat

 

redis 持久化方式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rdb:基于快照的持久化,速度更快,一般用作备份,主从复制也是依赖于rdb持久化功能

aof:以追加的方式记录redis操作日志的文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redis数据安全,类似于mysql的binlog

 

四,redis主从同步

 

1.安装好master、slave两个节点的redis

2.检查master配置文件

#查看配置文件有用信息行
egrep -v '#|^$' /etc/redis.conf
#主要修改的几行
bind 192.168.119.10 #填写本机ip地址
daemonize yes #设置后台进程方式运行

3.检查设置slave配置文件

bind 192.168.119.11 
daemonize yes
slaveof 192.168.119.10 6379 #填写master的ip端口

masterauth xxxx  # 如果你的master机器上的redis有密码,这里就需要配置master机器上redis的密码

4.在master、slave皆启动redis服务,指定配置文件

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5.在master上设置key,去slave上检查数据,完成简单的主从复制配置

 

posted @ 2018-12-29 18:03  sado  阅读(39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