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之session

请求过程

session 的大致解析过程是这样的:

  • 请求过来的时候,flask 会根据 cookie 信息创建出 session 变量(如果 cookie 不存在,这个变量有可能为空),保存在该请求的上下文中
  • 视图函数可以获取 session 中的信息,实现自己的逻辑处理
  • flask 会在发送 response 的时候,根据 session 的值,把它写回到 cookie 中

注意:session 和 cookie 的转化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安全性,不然直接使用伪造的 cookie 会是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知道,每次请求过来的时候,我们访问的 request和 session 变量都是 RequestContext 实例的变量。在 RequestContext.Push() 方法的最后有这么一段代码:

 

self.session = self.app.open_session(self.request)
if self.session is None:
    self.session = self.app.make_null_session()

它初始化了 session 变量,保存在 RequestContext 上,这样后面就能直接通过 from flask import session 来使用它。如果没有设置 secret_key 变量, open_session就会返回 None,这个时候会调用 make_null_session 来生成一个空的 session,这个特殊的 session 不能进行任何读写操作,不然会报异常给用户。

我们来看看 open_session 方法:

def open_session(self, request):
    return self.session_interface.open_session(self, request)

在 Flask 中,所有和 session 有关的调用,都是转发到 self.session_interface 的方法调用上(这样用户就能用自定义的 session_interface 来控制 session 的使用)。而默认的 session_inerface 有默认值:

session_interface = SecureCookieSessionInterface()

后面遇到 session 有关方法解释,我们会直接讲解 SecureCookieSessionInterface 的代码实现,跳过中间的这个转发说明。

null_session_class = NullSession

def make_null_session(self, app):
    return self.null_session_class()

def open_session(self, app, request):
    # 获取 session 签名的算法
    s = self.get_signing_serializer(app)
    if s is None:
        return None

    # 从 cookie 中获取 session 变量的值
    val = request.cookies.get(app.session_cookie_name)
    if not val:
        return self.session_class()

    # 因为 cookie 的数据需要验证是否有篡改,所以需要签名算法来读取里面的值
    max_age = total_seconds(app.permanent_session_lifetime)
    try:
        data = s.loads(val, max_age=max_age)
        return self.session_class(data)
    except BadSignature:
        return self.session_class()

open_session 根据请求中的 cookie 来获取对应的 session 对象。之所以有 app 参数,是因为根据 app 中的安全设置(比如签名算法、secret_key)对 cookie 进行验证。

这里有两点需要特殊说明的:签名算法是怎么工作的?session 对象到底是怎么定义的?

session 对象

默认的 session 对象是 SecureCookieSession,这个类就是一个基本的字典,外加一些特殊的属性,比如 permanent(flask 插件会用到这个变量)、modified(表明实例是否被更新过,如果更新过就要重新计算并设置 cookie,因为计算过程比较贵,所以如果对象没有被修改,就直接跳过)。

class SessionMixin(object):
    def _get_permanent(self):
        return self.get('_permanent', False)

    def _set_permanent(self, value):
        self['_permanent'] = bool(value)

    #: this reflects the ``'_permanent'`` key in the dict.
    permanent = property(_get_permanent, _set_permanent)
    del _get_permanent, _set_permanent

    modified = True

class SecureCookieSession(CallbackDict, SessionMixin):
    """Base class for sessions based on signed cookies."""

    def __init__(self, initial=None):
        def on_update(self):
            self.modified = True
        CallbackDict.__init__(self, initial, on_update)
        self.modified = False

怎么知道实例的数据被更新过呢? SecureCookieSession 是基于 werkzeug/datastructures:CallbackDict 实现的,这个类可以指定一个函数作为 on_update参数,每次有字典操作的时候(__setitem____delitem__clearpopitemupdatepopsetdefault)会调用这个函数。

NOTECallbackDict 的实现很巧妙,但是并不复杂,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参考代码。主要思路就是重载字典的一些更新操作,让它们在做原来事情的同时,额外调用一下实现保存的某个函数。

对于开发者来说,可以把 session 简单地看成字典,所有的操作都是和字典一致的。

加密算法

都获取 cookie 数据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几句话是:

s = self.get_signing_serializer(app)
val = request.cookies.get(app.session_cookie_name)
data = s.loads(val, max_age=max_age)

return self.session_class(data)

其中两句都和 s 有关,signing_serializer 保证了 cookie 和 session 的转换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果 flask 发现请求的 cookie 被篡改了,它会直接放弃使用。

我们继续看 get_signing_serializer 方法:

def get_signing_serializer(self, app):
    if not app.secret_key:
        return None
    signer_kwargs = dict(
        key_derivation=self.key_derivation,
        digest_method=self.digest_method
    )
    return URLSafeTimedSerializer(app.secret_key,
        salt=self.salt,
        serializer=self.serializer,
        signer_kwargs=signer_kwargs)

我们看到这里需要用到很多参数:

  • secret_key:密钥。这个是必须的,如果没有配置 secret_key 就直接使用 session 会报错
  • salt:为了增强安全性而设置一个 salt 字符串(可以自行搜索“安全加盐”了解对应的原理)
  • serializer:序列算法
  • signer_kwargs:其他参数,包括摘要/hash算法(默认是 sha1)和 签名算法(默认是 hmac

URLSafeTimedSerializer 是itsdangerours 库的类,主要用来进行数据验证,增加网络中数据的安全性。itsdangerours 提供了多种 Serializer,可以方便地进行类似 json 处理的数据序列化和反序列的操作。至于具体的实现,因为篇幅限制,就不解释了。

响应过程

flask 会在请求过来的时候自动解析 cookie 的值,把它变成 session 变量。在视图函数中可以使用它的值,也可以对它进行更新。最后再返回的 response 中,flask 也会自动把 session 写回到 cookie。我们来看看这部分是怎么实现的!

在响应过程中finalize_response 方法在根据视图函数的返回生成 response 对象之后,会调用 process_response 方法进行处理。process_response 方法的最后有这样两句话:

def process_response(self, response):
    ...
    if not self.session_interface.is_null_session(ctx.session):
        self.save_session(ctx.session, response)
    return response

这里就是 session 在应答中出现的地方,思路也很简单,如果需要就调用 save_sessoin,把当前上下文中的 session 对象保存到 response 。

save_session 的代码和 open_session 对应:

def save_session(self, app, session, response):
        domain = self.get_cookie_domain(app)
        path = self.get_cookie_path(app)

        # 如果 session 变成了空字典,flask 会直接删除对应的 cookie
        if not session:
            if session.modified:
                response.delete_cookie(app.session_cookie_name,
                                       domain=domain, path=path)
            return

        # 是否需要设置 cookie。如果 session 发生了变化,就一定要更新 cookie,否则用户可以 `SESSION_REFRESH_EACH_REQUEST` 变量控制是否要设置 cookie
        if not self.should_set_cookie(app, session):
            return

        httponly = self.get_cookie_httponly(app)
        secure = self.get_cookie_secure(app)
        expires = self.get_expiration_time(app, session)
        val = self.get_signing_serializer(app).dumps(dict(session))
        response.set_cookie(app.session_cookie_name, val,
                            expires=expires,
                            httponly=httponly,
                            domain=domain, path=path, secure=secure)

这段代码也很容易理解,就是从 app 和 session 变量中获取所有需要的信息,然后调用 response.set_cookie 设置最后的 cookie。这样客户端就能在 cookie 中保存 session 有关的信息,以后访问的时候再次发送给服务器端,以此来实现有状态的交互。

解密 session

有时候在开发或者调试的过程中,需要了解 cookie 中保存的到底是什么值,可以通过手动解析它的值。session 在 cookie 中的值,是一个字符串,由句号分割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base64 加密的数据,第二部分是时间戳,第三部分是校验信息。

总结:

 

flask 默认提供的 session 功能还是很简单的,满足了基本的功能。但是我们看到 flask 把 session 的数据都保存在客户端的 cookie 中,这里只有用户名还好,如果有一些私密的数据(比如密码,账户余额等等),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可以考虑使用 flask-session 这个三方的库,它把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本地文件、redis、memcached),客户端只拿到一个 sessionid。

 

session 主要是用来在不同的请求之间保存信息,最常见的应用就是登陆功能。虽然直接通过 session 自己也可以写出来不错的登陆功能,但是在实际的项目中可以考虑 flask-login 这个三方的插件,方便我们的开发

 

posted @ 2018-03-28 17:51  流星之泪  阅读(6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