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借助任何软件实现网络叠加,疯狂提升网速

要求:电脑同时具备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有线网络和一个已知密码的无线网络。

 

本教程通过设置跃点数来实现目的。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跃点。

 

跃点:即路由。一个路由为一个跃点。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网络,每个被经过的网络设备点(有能力路由的)叫做一个跃点,地址就是它的ip。跃点数是经过了多少个跃点的累加器,为了防止无用的数据包在网上流散。 为路由指定所需跃点数的整数值(范围是 1 ~ 9999),它用来在路由表里的多个路由中选择与转发包中的目标地址最为匹配的路由。所选的路由具有最少的跃点数。跃点数能够反映跃点的数量、路径的速度、路径可靠性、路径吞吐量以及管理属性。

 

用日常生活中的话就是说:如果我想去某个地方,一般情况下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但我们会根据不同的要求而选择不同的路。而跳跃数就是我要去到某个地方所经过的多少个十字路口。当然了,如果想快点的话,当然越少的十字路由就是最好的了。

 

就这样,对于网络而言,跳跃数也是影响着我们上网和访问某些网络的一些因素。跳数过多,经过的路由太多,由于每个路由处理信息肯定需要延时(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过十字路口需要等红绿灯一样)。延时太大自然上网的质量就会下降。

 

而计算这个值需要计算很多的内容:如管理距离,带宽等等

 

那么,这个跳跃数跟带宽叠加有什么关系?

 

由于windows本身netstat网络控制关系,一般情况下,windows为防止多网络出口产生的异常,会对当前接入的网络进行计算优化处理。

 

所以,当两个网络连接设置了同样的跃点数之后,就可以实现双网叠加。例如有线网络是4M宽带,无线网络也是4M宽带,双网叠加之后理论上就可以实现8M的速度,当然,知识理论,实际上速度会有所减慢,但相比单线4M,还是会有明显的提升效果。

 

下面,如何修改网络跃点呢?

 

请看图

重点是把两个网络的跃点数修改成一样的数值,具体数值请参考:

 

大于 200 Mb 10 

大于 80 Mb,并且小于或等于 200 Mb 20 

大于 20 Mb,并且小于或等于 80 Mb 25 

大于 4 Mb,并且小于或等于 20 Mb 30 

大于 500 Kb,并且小于或等于 4 Mb 40 

小于或等于 500 Kb 50 

 

修改跃点后的提升效果如上图,怎么样,是不是碉堡了?

 

不过,修改这个参数会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什么不良后果?

 

一般情况下使用自动模式(跟飞机一样,开启自动驾驶模式,什么都由电脑自动处理,不需要人员注意到很多细节)能减少不必要的一些怪异问题:如带宽使用不正常,或者无端端掉线,异常等。

 

若修改成手动模式的话,对于单接口网络虽然没什么影响,若接入多个网络的话,会产生网络出口错误的问题发生(出自默认路由上面)。若产生这个问题的话,就跟使用多WAN口路由没处理好产生的问题差不多:如QQ时不时断线,游戏时不时断线等等(原因是丢出去的数据包携带的外网IP地址不稳定)。

 

此外,这个参数对网络带宽使用率也会产生影响。因为处于手动模式跳跃数相同下,操作系统认为接入的网络是两个带宽跳数相同的网络(网络负载为1:1)若进行大负荷下载或者其他操作的时候,会产生某带宽负荷过重出现丢包的现象。(就是让操作系统作假,误认为带宽是足够的)。如果有些学了思科网络的就知道,串口的速率(一般是14400bps)跳跃数被设定成跟100M以太网相同的跳跃数的时候,串口的负荷就急剧增加,会出现巨大的数据丢包率。那么如果调小了,就造成带宽浪费了。

 

所以,对于在windows上面设定的跳跃数,如果不是非常了解网络的话,请不要乱用。否则会产生网络混乱或者是怪异问题从而无法上网。

 

不过你如果想研究试试的话也可以的(如果想两条100M的数据带宽叠加传送的话,这个办法的确是可行的),前提是你要会搞回来,不要忽然说:我忘记改哪里了!出现怪异问题只能说:卸载网卡重装吧。。。

 

PS:可能头脑发热又说了一大堆废话,对于某些人来说,能解决到实际问题的确是可以解决。但如果对于某些人来说,既要带宽叠加,又要想挂很多东西(很多人都跟我一样,一起床就是挂游戏挂QQ挂飞信挂什么什么。。。)这种办法不但对我们这种没有任何益处,更大的是给我们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看自己需求,研究就研究,做就去做。。。

 

如果实在不想折腾,好吧,你赢了。你可以用软件来实现此效果。这个软件是 Lenovo ReadyComm

 

具体使用教程请参见此帖:http://tieba.baidu.com/p/2543191722,本帖不做赘述。

(个人感觉软件的效果不如自己修改的效果)

posted @ 2014-11-22 22:25  listenerri  阅读(48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