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总结报告

回顾0

所属团队:

杨老师粉丝群  http://www.cnblogs.com/ylsfsq/

 

团队项目:

项目名称:弹球学成语(Pinball)

项目链接:https://coding.net/u/wuyy694/p/pinball

 

在本课程(不包括本学期其他课程)中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新工具(全称、版本)及链接

Geany 使用链接:https://geany.en.softonic.com

After Effects 使用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LKCV3d  (密码:kp68)

 

在本课程(不包括本学期其他课程)中学习、提高的语言、开发平台(全称、版本)及平台链接

语言:Python、C#

 

回顾一

(1)回想一下你曾经对计算机专业的畅想

当初你是如何做出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决定的?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你认为过去接触到的课程是否符合你对计算机专业的期待,为什么?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你觉得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它是你擅长的领域吗?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经过一个学期,我的看法没有改变。当初选择计算机这个专业的时候就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才决定的。觉得通过编程可以完成很多有意思的事,完成之后就会特别有成就感,如今的想法依旧是这样。但是有些由于个人水平不够而无法完成目标时会有一些沮丧。

之前觉得学的知识太杂而且不够精细,经过了一个学期,我的想法有了一些变化。我相信每门课程安排,每位教师的授课方式都自有其道理。就像最初接触到杨老师的时候,我心里满是不解,为什么要留这么多作业?为什么Alpha阶段一定要换人?有些工作真的有必要吗?直到研一的上半学期结束后,回望这半年以来的付出与收获,当初的一些疑问也都得到了解答。所以现在的我,心里满是感激。

一个学期下来,计算机只能说是选择之下相对喜欢的领域了,但并不是我擅长的领域,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住,就算是收获甚微,也一定会学到一些什么的。

 

(2)考取研究生,对照前人们走过的路和描述未来发展,现在的你自我感觉你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有哪些?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上还差距哪些?

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经过一个学期,还是感觉自己编程能力不强,但是以及比学期初多了很多自信。目前已经具备了编写简单的python代码的能力(因为最后的团队项目是用python语言写的,所以关于pygame的相关语言已经掌握很多了)。另外学会了版本控制、PSP等软件工程中应用到的知识,也算是刚刚入门了。当然自己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我研究的方向(机器学习)就需要对python语言掌握地更加熟练,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要更加勤奋的敲代码了!

 

(3)每天都是一个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学术研究、工程项目、社会实践 (?) ,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努力方向。

对照以上你阅读的前人们的经历,你的选择是什么?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在这种选择下,你认为你相比其他同学来说有何优势,有何劣势?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针对你的选择,你给自己的本学期的规划是什么?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我的选择依旧是工程项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依旧感觉参与到工程项目中是提升自己最快的方式。在工程项目中积累经验,为日后工作做铺垫。

优势是有很多已经工作的同学,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也从他们那得到了很多有效的建议。劣势是代码量少,开发经验少,一个学期下来,虽然有提高的过程,但相比其他人来说,劣势还是很明显。

我本学期的计划有:按时完成所有课程目标;多背单词,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多读一些国内外的前沿的学术论文;熟练掌握python语言,保证自己的代码量;参与到团队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并且努力不拖团队的后腿;多参加导师带的讨论组,了解学姐学长研究的方向,学习并创新。经过一个学期,我的想法没有改变,但是学期初制定的计划还有很多没有完成得很好。

 

 

(4)你对这门课的期待是什么?

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实测结果,每周平均用在本课程上多少小时?

 我打算平均每周拿出14-18个小时用在这门课程上,但是实测结果平均下来似乎只有10小时这样。开学初第一次作业主要是文字编辑作业,耗时比较长,导致对后期的时间估计不够准确。

回顾二:

  5个问题,作业要求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nenu/2018fall/homework/2101] 题目3 中提到:

   通读《构建之法》,发布随笔1篇,要求列出5个问题,可以是读后不理解的,或者读后反对的。要求有观点、有证据或分析。字数不是直接的考核标准,但是要求长到能把观点表述清楚。

  请回顾这5个问题,自己回答一下。当初的困惑是否还在,你现在如何认为,是更深的困惑么?

问题一

  关于作者提出的在项目团队的Alpha和Beta阶段之间,要安排一个转组的活动的这种观点我有一些疑问。团队合作首先要做到相互信任且目标一致动力一致。就像老师课上举出的鲁宾逊与星期五的故事,如果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心存会不会中途被转到其他组的疑虑,能否能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呢?模拟人才流动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练习拿前人的编程软件来进行进一步地开发和优化。

 现在依旧对老师的决定报有疑问,但是询问过老师讨论会不会产生结果的改变,老师的回答是不会,所以就没有和老师讨论。

问题二

   关于第六章敏捷开发原则中第六点:“无论团队内外,面对面的交流始终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我有一些不同看法:面对面地沟通确实直接且高效,但作者说得过于绝对。我们要考虑到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选择最适合团队的沟通方式。而且,如果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可抗的因素以致不能面对面沟通的情况下,是否别的替代方式(视频、音频对话)才更有效呢?

 

一个学期下来,深刻的感受到面对面交流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立会对项目的讨论,我发现有些想法只有面对面讨论的时候才能迸发出来,在线下讨论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有特别多灵感。

问题三

  关于第八章第五小节中,利用制造惊喜来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做法,我有几点疑惑。首先,是否应该主动为用户制造惊喜呢?想到顾客之前,为他们提供一些惊喜无疑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项有效做法,但是像本书开头为儿子写四则运算程序的程序员,确实是给了用户群体(教师与学校)以惊喜。甚至用户都未曾想过要应用软件进行教学,程序员已经把惊喜摆在面前了。但是之后如何面对用户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呢?其次,文章中说这些功能一旦出现(尽管质量不是太好),就能给用户满意度带来正面的帮助。作为项目的开发者,在明知道质量不太好的情况下,要发布这一项惊喜吗?再则,如何保证我们所准备的惊喜在客户眼中也确实需要呢?

 在实际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我发现制造惊喜确实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而且我们也遇到在产品质量不太好的时候是否要发布的情况,最后还是选择发布了。(可能是不人心让自己做出来的东西雪藏吧)而且只有发布了,才能明确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以及下一步期望,才有修改的方向。

 

问题四

 关于书中第十章第一节中关于典型用户的定义里第三小点是这样描述的“代表的客户在市场上的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大不等同于重要性高,如付费的用户比例较少,但是影响大,所以更重要)”。对于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有一些疑惑。极端一点来说,假如一个产品付费人数只占到了千分之一,我们更应该考虑付费用户的需求还是更多数人的需求呢。就像QQ软件,在QQ上冲会员的人数应该远不如普通用户的数量多,但是对于QQ典型用户的定义是否更侧重于会员用户呢?

 这个问题在这个学期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体会,因为所接触到的项目都是免费的,所以对典型用户的定义并没有因为是否付费而发生改变。

 

问题五

  关于书中第十六章迷思之五:要成为领域的专家,才能创新。作者列举了一些成功的创新者在领域之外取得创新成功的案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在自己专业之外的成功创新,但是我想这些创新都是基于量的积累才达到了质的飞跃,创新者提出的想法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吗?还是经过了一些调查学习研究?如果不经过深入了解提出的想法是否能为社会环境所接受?而且我认为只有把想法付诸实践真正做出一些可见的事物才叫做创新,这样的创新过程,“专家”是不可或缺的。

 

这个问题在学习之外的领域中得到了验证,前几天哥哥求婚的时候,是一个学弟提供了很多创新的点子,但他也并不是求婚方面的专家,可见很多时候,灵感的来源或许并不需要量的积累。

 

  2. 请根据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困惑,再提出5个问题,可以是读后不理解的,或者读后反对的。有求有观点、有证据或分析。体验一下,这5个问题,是不是更有深度了 。

(1)8.4中NABCD模型是否是在当前软件企业中使用的一种模型还是说只是理论上的模型?是否还存在其他类似的模型?

(2)是否还存在其他类似NABCD的模型?

(3)用户体验有哪些重要的要素,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

(4)第13章写到我们要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开始进行集成测试,那这个合适的时机具体是什么时候呢?需要等到模块稳定后吗?这个时机最起码应该满足什么要求?

(5)我经常遇到一种情况,在设计软件之初,我自认为已经将一切想的很全面了,但是往往在编码的时候,在这个软件从抽象逐渐具体的过程中,尤其是后半段的时候,往往会不断有不错的idea浮现在脑海,甚至会完全推翻原先的想法,但是所有的软件都有时间要求,而我如果想实现它就会花费很多额外的时间,这个时候我到底要不要实现它呢?

 

3. 回忆整个学期,你有什么话想对后来的学弟学妹们说。

 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绝对是一种煎熬,你会不理解教师为什么留这么多作业,也会不理解教师为何如此不近人情!但是学期末你会发现,你在这门课上的收获会特别特别多,所以从一开始就耐心地去完成每项任务,而且接触下来你会发现,该门课的教师真的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4 . 如果重新来过一次,你打算做哪些(技术上,而不是态度上的)改变--基于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更好结果,你才希望这样改变的;更重要的是,你根据什么估计这些改变会有预期的结果。

 

如果在重新来过一次,我们团队可能不会选择python语言进行开发,因为大家对这种语言都不是十分熟悉,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

 

 

5. 终于我们即将不再是师生。当你结束本课程,你和我就站在同样的位置上,我将不再基于学校授权和知识、经验 (年龄?)上的优势而对你的自由有任何干扰。除发布及成绩以外,我最后一次行使教师特权: 请问你有什么要对教师 (我)说的,建议、抱怨、希望……多谢。

 

很感谢杨老师,尊重并支持您的每个决定,没有抱怨,希望您能一直保持现在的状态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祝您工作顺利。

 

总结

  1. 代码总量,平均每周代码量

    代码总行数为1572行,共计十一周,平均每周143行。

  2. 博客字数总量,平均每周字数

    博客字数共23352字,共计十一周,平均每周2122字。

  3. 根据PSP,平均每周在本课程中所用时间(是的,请再回答一次)多少小时。

    共计7528分钟,共计十一周,平均每周684分钟,合11.4小时。

  4. 进度条总结: 遍历每周知识点,以周为单位做如下表格。

起止时间

提交PSP例行报告时总结的知识点

现在回顾该周收获的知识点

9.11-9.17

PSP

本周主要阅读了《构建之法》,对软件工程课程中所应有的流程,需要运用到的方法手段有了一些了解。

9.18-9.24

PSP,版本控制

这周完成词频统计作业,第一次使用了版本控制,还了解了控制台、重定向等一些知识点。

9.25-10.8

PSP,版本控制

这两周的作业是结对编程,并对之前的词频统计代码进行效能分析,应用的知识点有代码复用,单元测试,PSP,版本控制,规格说明,结对编程,代码优化

10.8-10.14

PSP

本周开始小组项目选题,应用到的知识点有站立会议,燃尽图,NABCD

10.15-10.22

PSP、版本控制

本周为小组项目α阶段第一周,应用到的知识点有PSP、版本控制、团队开发、燃尽图、站立会议

10.23-10.30

PSP、版本控制

本周为小组项目α阶段第二周应用到的知识点有PSP、版本控制、团队开发、燃尽图、站立会议

10.31-11.5

PSP

本周为α阶段互评阶段,主要用到的知识点有PSP、事后诸葛亮会议

11.13-11.19

PSP、版本控制

本周为小组项目β阶段第一周,应用到的知识点有PSP、版本控制、团队开发、燃尽图、站立会议

11.20-11.27

PSP、版本控制

本周为小组项目β阶段第二周,应用到的知识点有PSP、版本控制、团队开发、燃尽图、站立会议

11.28-12.4

PSP

本周为β阶段互评阶段,主要用到的知识点有PSP、事后诸葛亮会议

12.5-12.11

PSP、版本控制

本周为Final阶段,完善功能。应用到的知识点有PSP、版本控制、团队开发、燃尽图、站立会议

 

  5.时间分配堆积柱状图。如图所示,给出每周的时间分配,数据来源是每周的PSP。(时间颗粒度:分钟)

                

 

posted @ 2019-01-11 15:37  乔静玉  阅读(29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