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象局实习的时候接触到科学数据模型也就是Common Data Model,c/java/python都有实现,我主要就是用java基于netcdfAll-4.6.jar进行接口开发。

      一开始主要就是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看netcdfAll-4.6.jar源代码,进度是真心慢,但是不好好看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觉得自己好笨的说,现在觉得对一个东西的了解还是要有一个顺序:定义,必要性,示例,问题,解决。就这样我每遇到一个新的东西,就强迫自己走这个流程,虽然有点强迫症,但是改变了我不求甚解的态度,不会所有的东西知道是知道,但是不会用不懂原理。

       过了一周吧,主任要想知道用nc和grib两种存储格式哪种读取的块,我心想看了一周还是要出点成果,我就找了ECMWF欧洲的气象数据下载的网站找了同一个数据分别下载了nc和grib的格式,事实证明nc是小啊,然后我写了个代码读这两个的文件,nc又快啊,我就赶紧做了个ppt给领导,也算是对我这一周的学习汇报~

       后来就进了系统科,虽然我干得好像是数据科的活,我觉得我是桥梁,把数据科生成的数据按系统科的要求读取出来,我的职责是写出一个通用的数据结构,所有的数据读取行为我都能解析出来并返回正确的数据,我当时觉得没什么,但是隐隐的觉得不好写,后来我写的通用接口被证明了无能,不过我也不气馁啊,我就每个情况写一个,这就样,我写了5个版本,因为他们的需求多啊,就在我纠结怎么整合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软件叫IDV,可视化nc里面的数据,我就想有人实现了借鉴就好了,我就去下载了IDV的源代码,看了代码,我发现我不会抄,我连我想抄的模块在哪里我都不知道啊,我现在仍然不会~~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我觉得自己还是似懂非懂。。。下次继续写,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