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YOLO v3
论文地址:https://pjreddie.com/media/files/papers/YOLOv3.pdf
论文:YOLOv3: An Incremental Improvement
YOLO系列的目标检测算法可以说是目标检测史上的宏篇巨作,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YOLO v3算法内容,v3的算法是在v1和v2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有必要先回忆: 一文看懂YOLO v1,一文看懂YOLO v2。
网络结构
从这儿盗了张图,这张图很好的总结了YOLOV3的结构,让我们对YOLO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DBL:代码中的Darknetconv2d_BN_Leaky,是yolo_v3的基本组件。就是卷积+BN+Leaky relu。
resn:n代表数字,有res1,res2, … ,res8等等,表示这个res_block里含有多少个res_unit。不懂resnet请戳这儿
concat:张量拼接。将darknet中间层和后面的某一层的上采样进行拼接。拼接的操作和残差层add的操作是不一样的,拼接会扩充张量的维度,而add只是直接相加不会导致张量维度的改变。
后面我们一起分析网络一些细节与难懂的地方
backbone:darknet-53
为了达到更好的分类效果,作者自己设计训练了darknet-53。作者在ImageNet上实验发现这个darknet-53,的确很强,相对于ResNet-152和ResNet-101,darknet-53不仅在分类精度上差不多,计算速度还比ResNet-152和ResNet-101强多了,网络层数也比他们少。
Yolo_v3使用了darknet-53的前面的52层(没有全连接层),yolo_v3这个网络是一个全卷积网络,大量使用残差的跳层连接,并且为了降低池化带来的梯度负面效果,作者直接摒弃了POOLing,用conv的stride来实现降采样。在这个网络结构中,使用的是步长为2的卷积来进行降采样。
为了加强算法对小目标检测的精确度,YOLO v3中采用类似FPN的upsample和融合做法(最后融合了3个scale,其他两个scale的大小分别是26×26和52×52),在多个scale的feature map上做检测。
作者在3条预测支路采用的也是全卷积的结构,其中最后一个卷积层的卷积核个数是255,是针对COCO数据集的80类:3*(80+4+1)=255,3表示一个grid cell包含3个bounding box,4表示框的4个坐标信息,1表示objectness score。
output
所谓的多尺度就是来自这3条预测之路,y1,y2和y3的深度都是255,边长的规律是13:26:52。yolo v3设定的是每个网格单元预测3个box,所以每个box需要有(x, y, w, h, confidence)五个基本参数,然后还要有80个类别的概率。所以3×(5 + 80) = 255。这个255就是这么来的。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y1,y2,y3是如何而来的。
网络中作者进行了三次检测,分别是在32倍降采样,16倍降采样,8倍降采样时进行检测,这样在多尺度的feature map上检测跟SSD有点像。在网络中使用up-sample(上采样)的原因:网络越深的特征表达效果越好,比如在进行16倍降采样检测,如果直接使用第四次下采样的特征来检测,这样就使用了浅层特征,这样效果一般并不好。如果想使用32倍降采样后的特征,但深层特征的大小太小,因此yolo_v3使用了步长为2的up-sample(上采样),把32倍降采样得到的feature map的大小提升一倍,也就成了16倍降采样后的维度。同理8倍采样也是对16倍降采样的特征进行步长为2的上采样,这样就可以使用深层特征进行detection。
作者通过上采样将深层特征提取,其维度是与将要融合的特征层维度相同的(channel不同)。如下图所示,85层将13×13×256的特征上采样得到26×26×256,再将其与61层的特征拼接起来得到26×26×768。为了得到channel255,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3×3,1×1卷积操作,这样既可以提高非线性程度增加泛化性能提高网络精度,又能减少参数提高实时性。52×52×255的特征也是类似的过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y1,y2,y3的由来。
Bounding Box
YOLO v3的Bounding Box由YOLOV2又做出了更好的改进。在yolo_v2和yolo_v3中,都采用了对图像中的object采用k-means聚类。 feature map中的每一个cell都会预测3个边界框(bounding box) ,每个bounding box都会预测三个东西:(1)每个框的位置(4个值,中心坐标tx和ty,,框的高度bh和宽度bw),(2)一个objectness prediction ,(3)N个类别,coco数据集80类,voc20类。
三次检测,每次对应的感受野不同,32倍降采样的感受野最大,适合检测大的目标,所以在输入为416×416时,每个cell的三个anchor box为(116 ,90); (156 ,198); (373 ,326)。16倍适合一般大小的物体,anchor box为(30,61); (62,45); (59,119)。8倍的感受野最小,适合检测小目标,因此anchor box为(10,13); (16,30); (33,23)。所以当输入为416×416时,实际总共有(52×52+26×26+13×13)×3=10647个proposal box。
感受一下9种先验框的尺寸,下图中蓝色框为聚类得到的先验框。黄色框式ground truth,红框是对象中心点所在的网格。
这里注意bounding box 与anchor box的区别:
Bounding box它输出的是框的位置(中心坐标与宽高),confidence以及N个类别。
anchor box只是一个尺度即只有宽高。
LOSS Function
YOLOv3重要改变之一:No more softmaxing the classes。
YOLO v3现在对图像中检测到的对象执行多标签分类。
logistic回归用于对anchor包围的部分进行一个目标性评分(objectness score),即这块位置是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一步是在predict之前进行的,可以去掉不必要anchor,可以减少计算量。
如果模板框不是最佳的即使它超过我们设定的阈值,我们还是不会对它进行predict。
不同于faster R-CNN的是,yolo_v3只会对1个prior进行操作,也就是那个最佳prior。而logistic回归就是用来从9个anchor priors中找到objectness score(目标存在可能性得分)最高的那一个。logistic回归就是用曲线对prior相对于 objectness score映射关系的线性建模。
lxy, lwh, lcls, lconf = ft([0]), ft([0]), ft([0]), ft([0]) txy, twh, tcls, indices = build_targets(model, targets)#在13 26 52维度中找到大于iou阈值最适合的anchor box 作为targets #txy[维度(0:2),(x,y)] twh[维度(0:2),(w,h)] indices=[0,anchor索引,gi,gj] # Define criteria MSE = nn.MSELoss() CE = nn.CrossEntropyLoss() BCE = nn.BCEWithLogitsLoss() # Compute losses h = model.hyp # hyperparameters bs = p[0].shape[0] # batch size k = h['k'] * bs # loss gain for i, pi0 in enumerate(p): # layer i predictions, i b, a, gj, gi = indices[i] # image, anchor, gridx, gridy tconf = torch.zeros_like(pi0[..., 0]) # conf # Compute losses if len(b): # number of targets pi = pi0[b, a, gj, gi] # predictions closest to anchors 找到p中与targets对应的数据lxy tconf[b, a, gj, gi] = 1 # conf # pi[..., 2:4] = torch.sigmoid(pi[..., 2:4]) # wh power loss (uncomment) lxy += (k * h['xy']) * MSE(torch.sigmoid(pi[..., 0:2]),txy[i]) # xy loss lwh += (k * h['wh']) * MSE(pi[..., 2:4], twh[i]) # wh yolo loss lcls += (k * h['cls']) * CE(pi[..., 5:], tcls[i]) # class_conf loss # pos_weight = ft([gp[i] / min(gp) * 4.]) # BCE = nn.BCEWithLogitsLoss(pos_weight=pos_weight) lconf += (k * h['conf']) * BCE(pi0[..., 4], tconf) # obj_conf loss loss = lxy + lwh + lconf + lcls
以上是一段pytorch框架描述的yolo v3 的loss_function代码。忽略恒定系数不看,以下我想着重说几点:
- 首先,yolov3要先build target,因为我们知道正样本是label与anchor box iou大于0.5的组成,所以我们根据label找到对应的anchor box。如何找?label中存放着[image,class,x(归一化),y,w(归一化),h],我们可以用这些坐标在对应13×13 Or 26×26 or 52×52的map中分别于9个anchor算出iou,找到符合要求的,把索引与位置记录好。用记录好的索引位置找到predict的anchor box。
- xywh是由均方差来计算loss的,其中预测的xy进行sigmoid来与lable xy求差,label xy是grid cell中心点坐标,其值在0-1之间,所以predict出的xy要sigmoid。
- 分类用的多类别交叉熵,置信度用的二分类交叉熵。只有正样本才参与class,xywh的loss计算,负样本只参与置信度loss。
参考文章:
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yolo-v3-object-detection-53fb7d3bfe6b
https://blog.csdn.net/yanzi6969/article/details/80505421
https://blog.csdn.net/chandanyan8568/article/details/81089083
https://blog.csdn.net/leviopku/article/details/82660381
https://blog.csdn.net/u014380165/article/details/8020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