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解析|借咨询套取公司机密已有工程师被炒

随着中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动车新能源、芯片设计制造和互联网等领域的不断突破,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各种咨询公司、投资机构,甚至是非法组织,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公司的信息,包括机密信息。

已有多起借咨询名义获取公司商业机密的案例,导致多名员工被开除,并永不录用。🌚

以下是几个案例的介绍,之后对咨询公司套取机密的套路做解析,供工程师和码农参考,引以为鉴。

1-理想汽车案例:员工接受外部机构访谈透露机密被裁

理想汽车发布《关于员工违规接受付费访谈的通报》:2022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理想汽车两名员工王某某、方某某,在已签署《保密协议》、明知负有保密义务的情况下,未经许可多次违规接受外部券商机构付费访谈,致使公司商业秘密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理想汽车按照《员工手册》对两名涉事员工予以解除劳动合同、追回所有不当获利、收回已归属和未归属的股票期权的处罚。    

71eedd913f6203a138ef905970a5e736.jpeg

理想汽车重申,禁止任何在职员工、离职人员,以及负有保密义务的合作方以任何方式泄露公司商业秘密。如有违反,公司将依法给予相关责任人警告、记过、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并要求赔偿全部损失。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刑事犯罪的,公司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处理。同时,理想汽车对相关券商、投资机构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小米公司案例:员工接受外部机构研讨会被辞退,永不录用!

2023年11月和12月,小米汽车部三名前员工于在职期间,以收取“咨询费用”为目的,未经许可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大量错误、不实信息,严重误导市场、扰乱小米汽车正常业务开展。

以上三名员工严重违背《小米集团员工行为准则》及公司规定的保密义务,小米集团己对其做辞退处理、永不录用,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小米集团对组织相关活动的券商、投资机构,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3-技术领域职场:泄密高发

技术领域一直是职场泄密事件的高发区。2018年6月,特斯拉起诉一名前员工,称其盗取公司商业机密,还向第三方泄露了大量公司内部数据;2018年7月,曾在苹果汽车项目工作的张晓浪因涉嫌窃取商业机密遭到起诉,苹果公司称,张晓浪在职期间违规下载了苹果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一个数据库,而离职后,张晓浪进入小鹏汽车工作。大家知道苹果汽车已经黄了,但当时阵仗还是很大的

4-套路解析

针对于借咨询名义套取机密的套路,在知乎和脉脉上有很多类似的提问及经验分享。笔者本人也接到过类似的电话,看了论坛上的分享,因为担心泄密,没有同意访谈,因此大概了解相关的细节和套路。

总结来说,一部分是想套取机密,一部分是想白Piao。具体套路待我细细说来

dcc2e4ef0ade42ca023a193e345c6523.jpeg

一般来说,这类咨询公司类似于媒婆,做牵线搭桥生意的,他们的上线可能是券商或投资机构,也可能是境外对公司感兴趣的机构;他们的下线就是公司的员工,可能是核心骨干员工,任职资历很深,职位较高,因为这有这帮人对公司比较熟悉的,知道公司的详细信息。

费用如果谈下来,一般大概是1000-2000元每小时,这个据说可以直接上线谈。

大概的流程是:

作为上线的甲方对某个领域感兴趣,但又没有详细的第一手信息,比如小米的电动车研发情况和进度,此时为了获取第一手详实信息,甲方会给中间商咨询公司提需求;

咨询公司通过公开信息,比如猎头,简历等各种信息渠道找到当事人,然后发一个简要的提纲,看当事人是否愿意合作,之后会安排跟上线券商机构进行简要的电话沟通,可能是5-10分钟,如果谈妥了,就会进行实际的付费咨询了,最后完成咨询后进行付费。

上述是正常的流程,但实际上,有很多坑,比如

第一,甲方可能会引导员工透露公司机密,这个很危险,拍脑袋也能想得到,这类公司多数想了解内部信息,如果是公开信息,直接搜索就能找到,没必要搞这么复杂

f5c0a3cdef7e0c70a760a8b608cb32a1.png

d8139c964300f35139f0d89a736dcfae.jpeg

第二,通常会有个预沟通几分钟,但很多券商机构比较抠门,会一直问一直问,等拿到需要的信息可能就没有然后了,看相关论坛上这样的案例非常多。简而言之,机构都爱白PIAO。另外,咨询公司一个项目会同时找多个下线员工合作,因此,问的多了,可能白PIAO到足够的信息,就不会再联系了。

a0c173fdfd3b067408555d293e6fe73e.jpeg

第三,最为重要的是,上线的来源可能不明确,如果透露机密给对手或境外机构造成重要影响的,是要负严重的额法律责任,进局子踩缝纫机的!这个就得不偿失了。

如下面这个介绍    

536f576b3c426b3a9b18c717bbf12e45.jpeg

最后,咨询公司合同条款也都有免责,有问题都是当事人承担法律后果。

如下公开报道的案例:

据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干警介绍,知名咨询公司凯盛融英拥有1000多家客户,遍布境内外。凯盛融英有着庞大的专家数据库,库里的专家数超过30万人。实际工作中,公司的工作人员会专门围绕境内政策研究、国防军工、金融货币、高新科技、能源资源、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重要行业物色挑选有影响力的专家。

“凯盛融英公司与每名受访专家均会提前签署含有‘免责条款’的业务合同,要求专家自己履行保密责任,自己承担法律后果。相关专家被咨询公司开出的丰厚报酬所吸引,并认为对方是守法合规、管理规范的企业,进而放松了警惕,在涉外咨询中泄露内部敏感内容甚至国家秘密和情报,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干警称。 

   

5-总结

看起来付费咨询不错,回报不错,但实际坑却很多,风险很大,大家一定注意不要因小失大,尤其是这类咨询主要针对公司中高层或核心员工,别因为贪小便宜而丢掉公工作,背负臭名。

正如知乎一位网友说的:

如果透露的信息价值度很高,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f0e3b4a55e06fda9413c62f28e4d2db5.png    

posted @ 2024-03-06 17:24  启芯硬件  阅读(2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