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阅读记录(三):第五章 上
这个系列以往文字地址: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阅读记录(一):第二、三章
这个系列,我会把阅读《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之后,感觉讲的比较深入,而且实际使用价值较大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且注释上我的一些想法。做这个一方面是提升了我的阅读效果以及方便我以后阅读
另一个目的是,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这本书内容很多也很厚,希望其他没有时间的人可以通过看这系列摘录,就可以大体学到书里面的核心内容。
绿色背景的内容是我认为比较值得注意的原著内容。
黄色背景的内容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原著内容。
我的理解会用蓝色的字体标示出来。
这章的内容较多,而且比较重要,我会分两篇来记录。这章比较重点的地方是函数部分,学完之后我感觉收获很大。
第5章 引 用 类 型
引用类型的值(对象)是引用类型的一个实例。在 ECMAScript 中, 引用类型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将数据和功能组织在一起。它也常被称为类,但这种称呼并不妥当。尽管 ECMAScript从技术上讲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但它不具备传统的面向对象语言所支持的类和接口等基本结构。引用类型有时候也被称为对象定义,因为它们描述的是一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方法。
对象是某个特定引用类型的实例。新对象是使用 new 操作符后跟一个构造函数来创建的。
构造函数本身就是一个函数,只不过该函数是出于创建新对象的目的而定义的。请看下面这行代码:
var person = new Object();
这行代码创建了 Object 引用类型的一个新实例,然后把该实例保存在了变量 person 中。使用的构造函数是 Object,它只为新对象定义了默认的属性和方法。 ECMAScript 提供了很多原生引用类型(例如 Object),以便开发人员用以实现常见的计算任务。
5.1 Object 类型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引用类型值都是 Object 类型的实例;而且, Object 也是ECMAScript 中使用最多的一个类型。虽然 Object 的实例不具备多少功能,但对于在应用程序中存储和传输数据而言,它们确实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创建 Object 实例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使用 new 操作符后跟 Object 构造函数,如下所示:
var person = new Object(); person.name = "Nicholas"; person.age = 29;
另一种方式是使用对象字面量表示法。对象字面量是对象定义的一种简写形式,目的在于简化创建包含大量属性的对象的过程。下面这个例子就使用了对象字面量语法定义了与前面那个例子中相同的
person 对象:
var person = { name : "Nicholas", age : 29 };
虽然可以使用前面介绍的任何一种方法来定义对象,但开发人员更青睐对象字面量语法,因为这种语法要求的代码量少,而且能够给人封装数据的感觉。实际上,对象字面量也是向函数传递大量可选参数的首选方式,例如:
function displayInfo(args) { var output = ""; if (typeof args.name == "string"){ output += "Name: " + args.name + "\n"; } if (typeof args.age == "number") { output += "Age: " + args.age + "\n"; } alert(output); } displayInfo({ name: "Nicholas", age: 29 }); displayInfo({ name: "Greg" });
在这个例子中,函数 displayInfo()接受一个名为 args 的参数。这个参数可能带有一个名为 name或 age 的属性,也可能这两个属性都有或者都没有。在这个函数内部,我们通过 typeof 操作符来检测每个属性是否存在,然后再基于相应的属性来构建一条要显示的消息。然后,我们调用了两次这个函数,每次都使用一个对象字面量来指定不同的数据。这两次调用传递的参数虽然不同,但函数都能正常执行。
这种传递参数的模式最适合需要向函数传入大量可选参数的情形。一般来讲,命名参数虽然容易处理,但在有多个可选参数的情况下就会显示不够灵活。最好的做法是对那些必需值使用命名参数,而使用对象字面量来封装多个可选参数。
一般来说,访问对象属性时使用的都是点表示法,这也是很多面向对象语言中通用的语法。不过,在 JavaScript 也可以使用方括号表示法来访问对象的属性。在使用方括号语法时,应该将要访问的属性以字符串的形式放在方括号中,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alert(person["name"]); //"Nicholas"
alert(person.name); //"Nicholas"
从功能上看,这两种访问对象属性的方法没有任何区别。但方括号语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通过变量来访问属性,例如:
var propertyName = "name";
alert(person[propertyName]); //"Nicholas"
如果属性名中包含会导致语法错误的字符,或者属性名使用的是关键字或保留字,也可以使用方括号表示法。例如:
person["first name"] = "Nicholas";
由于"first name"中包含一个空格,所以不能使用点表示法来访问它。然而,属性名中是可以包含非字母非数字的,这时候就可以使用方括号表示法来访问它们。
通常,除非必须使用变量来访问属性,否则我们建议使用点表示法。
5.2 Array 类型
除了 Object 之外, Array 类型恐怕是 ECMAScript 中最常用的类型了。而且, ECMAScript 中的数组与其他多数语言中的数组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虽然 ECMAScript 数组与其他语言中的数组都是数据的有序列表,但与其他语言不同的是, ECMAScript 数组的每一项可以保存任何类型的数据。也就是说,可以用数组的第一个位置来保存字符串,用第二位置来保存数值,用第三个位置来保存对象,以此类推。而且, ECMAScript 数组的大小是可以动态调整的,即可以随着数据的添加自动增长以容纳新增数据。
创建数组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使用 Array 构造函数,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var colors = new Array();
如果预先知道数组要保存的项目数量,也可以给构造函数传递该数量,而该数量会自动变成 length属性的值。例如,下面的代码将创建 length 值为 20 的数组。
var colors = new Array(20);
也可以向 Array 构造函数传递数组中应该包含的项。以下代码创建了一个包含 3 个字符串值的数组:
var colors = new Array("red", "blue", "green");
创建数组的第二种基本方式是使用数组字面量表示法。数组字面量由一对包含数组项的方括号表示,多个数组项之间以逗号隔开,如下所示: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en"]; // 创建一个包含 3 个字符串的数组
var names = []; // 创建一个空数组
由于数组最后一项的索引始终是 length-1,因此下一个新项的位置就是 length。每当在数组末尾添加一项后,其 length 属性都会自动更新以反应这一变化。换句话说,上面例子第二行中的colors[colors.length]为位置 3 添加了一个值,最后一行的 colors[colors.length]则为位置 4添加了一个值。当把一个值放在超出当前数组大小的位置上时,数组就会重新计算其长度值,即长度值等于最后一项的索引加 1,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en"]; // 创建一个包含 3 个字符串的数组
colors[99] = "black"; // (在位置 99)添加一种颜色
alert(colors.length); // 100
5.2.1 检测数组
自从 ECMAScript 3 做出规定以后,就出现了确定某个对象是不是数组的经典问题。对于一个网页,或者一个全局作用域而言,使用 instanceof 操作符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if (value instanceof Array){
//对数组执行某些操作
}
instanceof 操作符的问题在于,它假定只有一个全局执行环境。如果网页中包含多个框架,那实际上就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全局执行环境,从而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版本的 Array 构造函数。如果你从一个框架向另一个框架传入一个数组,那么传入的数组与在第二个框架中原生创建的数组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构造函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ECMAScript 5 新增了 Array.isArray()方法。这个方法的目的是最终确定某个值到底是不是数组,而不管它是在哪个全局执行环境中创建的。这个方法的用法如下。
if (Array.isArray(value)){
//对数组执行某些操作
}
支持 Array.isArray()方法的浏览器有 IE9+、 Firefox 4+、 Safari 5+、 Opera 10.5+和 Chrome。要在尚未实现这个方法中的浏览器中准确检测数组,请参考 22.1.1 节。
5.2.2 转换方法
如前所述,所有对象都具有 toLocaleString()、 toString()和 valueOf()方法。其中,调用
数组的 toString()方法会返回由数组中每个值的字符串形式拼接而成的一个以逗号分隔的字符串。而调用 valueOf()返回的还是数组。实际上,为了创建这个字符串会调用数组每一项的 toString()方法。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var colors = ["red", "blue", "green"]; // 创建一个包含 3 个字符串的数组 alert(colors.toString()); // red,blue,green alert(colors.valueOf()); // red,blue,green alert(colors); // red,blue,green
5.2.3 栈方法
ECMAScript 数组也提供了一种让数组的行为类似于其他数据结构的方法。具体说来,数组可以表现得就像栈一样,后者是一种可以限制插入和删除项的数据结构。栈是一种 LIFO(Last-In-First-Out,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也就是最新添加的项最早被移除。而栈中项的插入(叫做推入)和移除(叫做弹出),只发生在一个位置——栈的顶部。 ECMAScript 为数组专门提供了 push()和 pop()方法,以便实现类似栈的行为。
push()方法可以接收任意数量的参数,把它们逐个添加到数组末尾,并返回修改后数组的长度。而pop()方法则从数组末尾移除最后一项,减少数组的 length 值,然后返回移除的项。
5.2.4 队列方法
栈数据结构的访问规则是 LIFO (后进先出),而队列数据结构的访问规则是 FIFO (First-In-First-Out,先进先出)。队列在列表的末端添加项,从列表的前端移除项。由于 push()是向数组末端添加项的方法,因此要模拟队列只需一个从数组前端取得项的方法。实现这一操作的数组方法就是 shift(),它能够移除数组中的第一个项并返回该项,同时将数组长度减 1。结合使用 shift()和 push()方法,可以像使用队列一样使用数组
5.2.5 重排序方法
数组中已经存在两个可以直接用来重排序的方法: reverse()和 sort()。有读者可能猜到了,
reverse()方法会反转数组项的顺序。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var values = [1, 2, 3, 4, 5];
values.reverse();
alert(values); //5,4,3,2,1
这里数组的初始值及顺序是 1、 2、 3、 4、 5。而调用数组的 reverse()方法后,其值的顺序变成了5、 4、 3、 2、 1。这个方法的作用相当直观明了,但不够灵活,因此才有了 sort()方法。在默认情况下, sort()方法按升序排列数组项——即最小的值位于最前面,最大的值排在最后面。为了实现排序, sort()方法会调用每个数组项的 toString()转型方法,然后比较得到的字符串,以确定如何排序。即使数组中的每一项都是数值, sort()方法比较的也是字符串,如下所示。
var values = [0, 1, 5, 10, 15];
values.sort();
alert(values); //0,1,10,15,5
可见,即使例子中值的顺序没有问题,但 sort()方法也会根据测试字符串的结果改变原来的顺序。因为数值 5 虽然小于 10,但在进行字符串比较时, "10"则位于"5"的前面,于是数组的顺序就被修改了。
不用说,这种排序方式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最佳方案。因此 sort()方法可以接收一个比较函数作为参数,以便我们指定哪个值位于哪个值的前面。
5.2.6 操作方法
ECMAScript 为操作已经包含在数组中的项提供了很多方法。其中, concat()方法可以基于当前数组中的所有项创建一个新数组。具体来说,这个方法会先创建当前数组一个副本,然后将接收到的参数添加到这个副本的末尾,最后返回新构建的数组。在没有给 concat()方法传递参数的情况下,它只是复制当前数组并返回副本。如果传递给 concat()方法的是一或多个数组,则该方法会将这些数组中的每一项都添加到结果数组中。如果传递的值不是数组,这些值就会被简单地添加到结果数组的末尾。
下一个方法是 slice(),它能够基于当前数组中的一或多个项创建一个新数组。 slice()方法可以接受一或两个参数,即要返回项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在只有一个参数的情况下, slice()方法返回从该参数指定位置开始到当前数组末尾的所有项。如果有两个参数,该方法返回起始和结束位置之间的项——但不包括结束位置的项。注意, slice()方法不会影响原始数组。请看下面的例子。
var colors = ["red", "green", "blue", "yellow", "purple"]; var colors2 = colors.slice(1); var colors3 = colors.slice(1,4); alert(colors2); //green,blue,yellow,purple alert(colors3); //green,blue,yellow
下面我们来介绍 splice()方法,这个方法恐怕要算是最强大的数组方法了,它有很多种用法。
splice()的主要用途是向数组的中部插入项,但使用这种方法的方式则有如下 3 种。
删除:可以删除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指定 2 个参数:要删除的第一项的位置和要删除的项数。例如, splice(0,2)会删除数组中的前两项。
插入:可以向指定位置插入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提供 3 个参数:起始位置、 0(要删除的项数)和要插入的项。如果要插入多个项,可以再传入第四、第五,以至任意多个项。例如,splice(2,0,"red","green")会从当前数组的位置 2 开始插入字符串"red"和"green"。
替换:可以向指定位置插入任意数量的项,且同时删除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指定 3 个参数:起始位置、要删除的项数和要插入的任意数量的项。插入的项数不必与删除的项数相等。例如,splice (2,1,"red","green")会删除当前数组位置 2 的项,然后再从位置 2 开始插入字符串"red"和"green"。
splice()方法始终都会返回一个数组,该数组中包含从原始数组中删除的项(如果没有删除任何项,则返回一个空数组)。
5.2.7 位置方法
ECMAScript 5 为数组实例添加了两个位置方法: indexOf()和 lastIndexOf()。这两个方法都接收两个参数:要查找的项和(可选的)表示查找起点位置的索引。其中, indexOf()方法从数组的开头(位置 0)开始向后查找, lastIndexOf()方法则从数组的末尾开始向前查找。
这两个方法都返回要查找的项在数组中的位置,或者在没找到的情况下返回1。在比较第一个参数与数组中的每一项时,会使用全等操作符;也就是说,要求查找的项必须严格相等(就像使用===一样)。
5.2.8 迭代方法
ECMAScript 5 为数组定义了 5 个迭代方法。每个方法都接收两个参数:要在每一项上运行的函数和(可选的)运行该函数的作用域对象——影响 this 的值。传入这些方法中的函数会接收三个参数:数组项的值、该项在数组中的位置和数组对象本身。根据使用的方法不同,这个函数执行后的返回值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影响方法的返回值。以下是这 5 个迭代方法的作用。
every():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如果该函数对每一项都返回 true,则返回 true。
filter():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返回该函数会返回 true 的项组成的数组。
forEach():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这个方法没有返回值。
map():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返回每次函数调用的结果组成的数组。
some():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如果该函数对任一项返回 true,则返回 true。
以上方法都不会修改数组中的包含的值。
5.2.9 归并方法
ECMAScript 5 还新增了两个归并数组的方法: reduce()和 reduceRight()。这两个方法都会迭代数组的所有项,然后构建一个最终返回的值。其中, reduce()方法从数组的第一项开始,逐个遍历到最后。而 reduceRight()则从数组的最后一项开始,向前遍历到第一项。
这两个方法都接收两个参数:一个在每一项上调用的函数和(可选的)作为归并基础的初始值。传给 reduce()和 reduceRight()的函数接收 4 个参数:前一个值、当前值、项的索引和数组对象。这个函数返回的任何值都会作为第一个参数自动传给下一项。第一次迭代发生在数组的第二项上,因此第一个参数是数组的第一项,第二个参数就是数组的第二项。
5.3 Date 类型
ECMAScript 中的 Date 类型是在早期 Java 中的 java.util.Date 类基础上构建的。为此, Date类型使用自 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国际协调时间) 1970 年 1 月 1 日午夜(零时)开始经过的毫秒数来保存日期。在使用这种数据存储格式的条件下, Date 类型保存的日期能够精确到 1970 年 1月 1 日之前或之后的 285 616 年。
要创建一个日期对象,使用 new 操作符和 Date 构造函数即可,如下所示。
var now = new Date();
5.3.1 继承的方法
与其他引用类型一样, Date 类型也重写了 toLocaleString()、toString()和 valueOf()方法;
但这些方法返回的值与其他类型中的方法不同。 Date 类型的 toLocaleString()方法会按照与浏览器设置的地区相适应的格式返回日期和时间。这大致意味着时间格式中会包含 AM 或 PM,但不会包含时区信息(当然,具体的格式会因浏览器而异)。而 toString()方法则通常返回带有时区信息的日期和时间,其中时间一般以军用时间(即小时的范围是 0 到 23)表示。
5.4 RegExp 类型
ECMAScript 通过 RegExp 类型来支持正则表达式。使用下面类似 Perl 的语法,就可以创建一个正则表达式。
var expression = / pattern / flags ;
其中的模式(pattern)部分可以是任何简单或复杂的正则表达式,可以包含字符类、限定符、分组、向前查找以及反向引用。每个正则表达式都可带有一或多个标志(flags),用以标明正则表达式的行为。
正则表达式的匹配模式支持下列 3 个标志。
g:表示全局(global)模式,即模式将被应用于所有字符串,而非在发现第一个匹配项时立即停止;
i:表示不区分大小写(case-insensitive)模式,即在确定匹配项时忽略模式与字符串的大小写;
m:表示多行(multiline)模式,即在到达一行文本末尾时还会继续查找下一行中是否存在与模式匹配的项。
因此,一个正则表达式就是一个模式与上述 3 个标志的组合体。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结果,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 * 匹配字符串中所有"at"的实例 */ var pattern1 = /at/g; /* * 匹配第一个"bat"或"cat",不区分大小写 */ var pattern2 = /[bc]at/i; /* * 匹配所有以"at"结尾的 3 个字符的组合,不区分大小写 */ var pattern3 = /.at/gi;
与其他语言中的正则表达式类似,模式中使用的所有元字符都必须转义。正则表达式中的元字符包括:( [ { \ ^ $ | ) ? * + .]}
这些元字符在正则表达式中都有一或多种特殊用途,因此如果想要匹配字符串中包含的这些字符,就必须对它们进行转义。
下面给出几个例子前面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以字面量形式来定义的正则表达式。另一种创建正则表达式的方式是使用RegExp 构造函数,它接收两个参数:一个是要匹配的字符串模式,另一个是可选的标志字符串。可以使用字面量定义的任何表达式,都可以使用构造函数来定义,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 * 匹配第一个"bat"或"cat",不区分大小写 */ var pattern1 = /[bc]at/i; /* * 与 pattern1 相同,只不过是使用构造函数创建的 */ var pattern2 = new RegExp("[bc]at", "i");
在此, pattern1 和 pattern2 是两个完全等价的正则表达式。要注意的是,传递给 RegExp 构造函数的两个参数都是字符串(不能把正则表达式字面量传递给 RegExp 构造函数)。由于 RegExp 构造函数的模式参数是字符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要对字符进行双重转义。所有元字符都必须双重转义,那些已经转义过的字符也是如此,例如\n(字符\在字符串中通常被转义为\\,而在正则表达式字符串中就会变成\\\\)。下表给出了一些模式,左边是这些模式的字面量形式,右边是使用 RegExp 构造函数定义相同模式时使用的字符串。
ECMAScript 5 明确规定,使用正则表达式字面量必须像直接调用 RegExp 构造函数一样,每次都创建新的 RegExp 实例。 IE9+、 Firefox 4+和 Chrome 都据此做出了修改。
5.4.2 RegExp实例方法
RegExp 对象的主要方法是 exec(),该方法是专门为捕获组而设计的。 exec()接受一个参数,即要应用模式的字符串,然后返回包含第一个匹配项信息的数组;或者在没有匹配项的情况下返回 null。
返回的数组虽然是 Array 的实例,但包含两个额外的属性: index 和 input。其中, index 表示匹配项在字符串中的位置,而 input 表示应用正则表达式的字符串。在数组中,第一项是与整个模式匹配的字符串,其他项是与模式中的捕获组匹配的字符串(如果模式中没有捕获组,则该数组只包含一项)。
请看下面的例子。
var text = "mom and dad and baby"; var pattern = /mom( and dad( and baby)?)?/gi; var matches = pattern.exec(text); alert(matches.index); // 0 alert(matches.input); // "mom and dad and baby" alert(matches[0]); // "mom and dad and baby" alert(matches[1]); // " and dad and baby" alert(matches[2]); // " and baby"
正则表达式的第二个方法是 test(),它接受一个字符串参数。在模式与该参数匹配的情况下返回true;否则,返回 false。在只想知道目标字符串与某个模式是否匹配,但不需要知道其文本内容的情况下,使用这个方法非常方便。因此, test()方法经常被用在 if 语句中,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var text = "000-00-0000"; var pattern = /\d{3}-\d{2}-\d{4}/; if (pattern.test(text)){ alert("The pattern was matched.");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正则表达式来测试了一个数字序列。如果输入的文本与模式匹配,则显示一条消息。这种用法经常出现在验证用户输入的情况下,因为我们只想知道输入是不是有效,至于它为什么无效就无关紧要了。
RegExp 实例继承的 toLocaleString()和 toString()方法都会返回正则表达式的字面量,与创
建正则表达式的方式无关。例如:
var pattern = new RegExp("\\[bc\\]at", "gi");
alert(pattern.toString()); // /\[bc\]at/gi
alert(pattern.toLocaleString()); // /\[bc\]at/gi
5.5 Function 类型
说起来 ECMAScript 中什么最有意思,我想那莫过于函数了——而有意思的根源,则在于函数实际上是对象。每个函数都是 Function 类型的实例,而且都与其他引用类型一样具有属性和方法。由于函数是对象,因此函数名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向函数对象的指针,不会与某个函数绑定。函数通常是使用函数声明语法定义的,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function sum (num1,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这与下面使用函数表达式定义函数的方式几乎相差无几。
var sum = function(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以上代码定义了变量 sum 并将其初始化为一个函数。有读者可能会注意到, function 关键字后面没有函数名。这是因为在使用函数表达式定义函数时,没有必要使用函数名——通过变量 sum 即可以引用函数。另外,还要注意函数末尾有一个分号,就像声明其他变量时一样。由于函数名仅仅是指向函数的指针,因此函数名与包含对象指针的其他变量没有什么不同。换句话说,一个函数可能会有多个名字,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function sum(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alert(sum(10,10)); //20 var anotherSum = sum; alert(anotherSum(10,10)); //20 sum = null; alert(anotherSum(10,10)); //20
以上代码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 sum()的函数,用于求两个值的和。然后,又声明了变量 anotherSum,并将其设置为与 sum 相等(将 sum 的值赋给 anotherSum)。注意,使用不带圆括号的函数名是访问函数指针,而非调用函数。此时, anotherSum 和 sum 就都指向了同一个函数,因此 anotherSum()也可以被调用并返回结果。即使将 sum 设置为 null,让它与函数“断绝关系”,但仍然可以正常调用anotherSum()。
5.5.1 没有重载(深入理解)
将函数名想象为指针,也有助于理解为什么 ECMAScript 中没有函数重载的概念。以下是曾在第 3章使用过的例子。
function addSomeNumber(num){ return num + 100; } function addSomeNumber(num) { return num + 200; } var result = addSomeNumber(100); //300
显然,这个例子中声明了两个同名函数,而结果则是后面的函数覆盖了前面的函数。以上代码实际上与下面的代码没有什么区别。
var addSomeNumber = function (num){ return num + 100; }; addSomeNumber = function (num) { return num + 200; }; var result = addSomeNumber(100); //300
通过观察重写之后的代码,很容易看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在创建第二个函数时,实际上覆盖了引用第一个函数的变量 addSomeNumber。
5.5.2 函数声明与函数表达式
本节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没有对函数声明和函数表达式加以区别。而实际上,解析器在向执行环境中加载数据时,对函数声明和函数表达式并非一视同仁。解析器会率先读取函数声明,并使其在执行任何代码之前可用(可以访问);至于函数表达式,则必须等到解析器执行到它所在的代码行,才会真正被解释执行。请看下面的例子。
alert(sum(10,10));
function sum(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以上代码完全可以正常运行。因为在代码开始执行之前,解析器就已经通过一个名为函数声明提升(function declaration hoisting)的过程,读取并将函数声明添加到执行环境中。对代码求值时, JavaScript引擎在第一遍会声明函数并将它们放到源代码树的顶部。所以,即使声明函数的代码在调用它的代码后面, JavaScript 引擎也能把函数声明提升到顶部。如果像下面例子所示的,把上面的函数声明改为等价的函数表达式,就会在执行期间导致错误。
alert(sum(10,10));
var sum = function(num1, num2){
return num1 + num2;
};
以上代码之所以会在运行期间产生错误,原因在于函数位于一个初始化语句中,而不是一个函数声明。换句话说,在执行到函数所在的语句之前,变量 sum 中不会保存有对函数的引用;而且,由于第一行代码就会导致“ unexpected identifier”(意外标识符)错误,实际上也不会执行到下一行。
除了什么时候可以通过变量访问函数这一点区别之外,函数声明与函数表达式的语法其实是等价的。
5.5.3 作为值的函数
因为 ECMAScript 中的函数名本身就是变量,所以函数也可以作为值来使用。也就是说,不仅可以像传递参数一样把一个函数传递给另一个函数,而且可以将一个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的结果返回。来看一看下面的函数。
function callSomeFunction(someFunction, someArgument){
return someFunction(someArgument);
}
这个函数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应该是一个函数,第二个参数应该是要传递给该函数的一个值。然后,就可以像下面的例子一样传递函数了。
function add10(num){ return num + 10; } var result1 = callSomeFunction(add10, 10); alert(result1); //20 function getGreeting(name){ return "Hello, " + name; } var result2 = callSomeFunction(getGreeting, "Nicholas"); alert(result2); //"Hello, Nicholas"
这里的 callSomeFunction()函数是通用的,即无论第一个参数中传递进来的是什么函数,它都会返回执行第一个参数后的结果。还记得吧,要访问函数的指针而不执行函数的话,必须去掉函数名后面的那对圆括号。因此上面例子中传递给 callSomeFunction()的是 add10 和 getGreeting,而不是执行它们之后的结果。
当然,可以从一个函数中返回另一个函数,而且这也是极为有用的一种技术。例如,假设有一个对象数组,我们想要根据某个对象属性对数组进行排序。而传递给数组 sort()方法的比较函数要接收两个参数,即要比较的值。可是,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指明按照哪个属性来排序。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定义一个函数,它接收一个属性名,然后根据这个属性名来创建一个比较函数,下面就是这个函数的定义。
function createComparisonFunction(propertyName) { return function(object1, object2){ var value1 = object1[propertyName]; var value2 = object2[propertyName]; if (value1 < value2){ return -1; } else if (value1 > value2){ return 1; } else { return 0; } }; }
这个函数定义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无非就是在一个函数中嵌套了另一个函数,而且内部函数前面加了一个 return 操作符。在内部函数接收到 propertyName 参数后,它会使用方括号表示法来取得给定属性的值。取得了想要的属性值之后,定义比较函数就非常简单了。上面这个函数可以像在下面例子中这样使用。
var data = [{name: "Zachary", age: 28}, {name: "Nicholas", age: 29}]; data.sort(createComparisonFunction("name")); alert(data[0].name); //Nicholas data.sort(createComparisonFunction("age")); alert(data[0].name); //Zachary
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包含两个对象的数组 data。其中,每个对象都包含一个 name 属性和一个age 属性。在默认情况下, sort()方法会调用每个对象的 toString()方法以确定它们的次序;但得到的结果往往并不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因此,我们调用 createComparisonFunction("name")方法创建了一个比较函数,以便按照每个对象的 name 属性值进行排序。而结果排在前面的第一项是 name为"Nicholas", age 是 29 的对象。然后,我们又使用了 createComparisonFunction("age")返回的比较函数,这次是按照对象的 age 属性排序。得到的结果是 name 值为"Zachary", age 值是 28 的对象排在了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