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经济管理课程笔记

非经管专业,期末复习自用,有误欢迎指正。
有参考往届学长笔记。

第一章 经济问题与经济学

  1.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2. 经济是指一定范围(国家、区域)内组织一切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与关系的系统之总称。

  3. 自由资源:不具备经济属性,不研究。

    空气、阳光、海水

  4. 除了时间、信息这两种重要的资源外,经济资源基本分为三种,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

  5. 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企业家才能

  6.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感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7. 机会成本。将某资源投入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8.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9. 宏观经济学所考察的基本问题:经济总量问题

  10.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11.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

  12. 社会经济体制四种类型:

    • 自给经济:习惯和传统
    • 市场经济:市场机制
    • 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
    • 混合经济: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13. 理性经济人假设利己的理性人。追求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14. 经济学说的发展: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时代

    1)亚当·斯密:《国富论》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自由竞争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不二信条。劳动和分工。价值和价格。“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劳动价值论。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2)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经济学原理》,认为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

    2)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之父。《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求减少失业。

第二章 微观市场机制分析

  1. 微观经济学(新古典)的核心:均衡价格理论

  2. 消费者:具有消费预算、能够做出统一消费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消费理性。

  3. 生产者:也称企业或厂商,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生 产和销售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生产理性。

  4. 市场:交易场所&交易行为。分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5. 需求Q: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在经济学领域,需求是指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别于人类无限多样化的需要(Needs)。

  6.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该商品自身的价格(P)、消费者的收入水平(I)、相关商品的价格(Pr)、消费者的偏好(T)、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未来价格预期(E)、其他因素(O)

  7. 需求曲线:纵轴表示自变量——自身价格,横轴表示因变量——需求量。

  8. 需求定律: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解释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9. 替代效应: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都会更多购买该商品的替代品,而更少购买价格上升的商品。

  10. 收入效应:对于正常产品,价格上升时相对收入水平下降,则消费正常品总量下降。

  11. 一般低档品:价格上升时相对收入水平下降,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会使得需求上升

    一般低档品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下降量仍然大于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上升量,符合需求定律。

  12. 吉芬品:特殊低档品,该低档品需求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吉芬品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下降量小于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上升量,不符合需求定律。

  13. 需求与需求量:

    1)需求代表一种关系(各个价格水平下),需求量代表某个数值(确定价格水平下)。

    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 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平移。

    3)题目中有价格变动,通常是需求量变动;需求曲线移动,是需求的变动

    4)需求量变动体现为需求曲线上A点到B点的移动;

    ​ 需求变动体现为整条曲线的移动。

  14. 需求的价格弹性。

  15. 【计算】需求的价格弧弹性:Ep=ΔQΔPPQ

    image-20240602112049798
  16. 【计算】需求的价格点弹性:Ep=dQdPPQ

  • 富有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反应剧烈,弹性绝对值>1
  • 缺乏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弹性绝对值<1
  • 单位弹性:弹性绝对值=1,需求曲线为双曲线。
  • 完全弹性:弹性无穷大
  • 完全无弹性:弹性为0
  1. 影响弹性的因素:

    • 商品的可替代性,越可替代弹性越大
    • 用途的广泛,越广泛弹性越大
    • 对生活的重要程度,生活必需品弹性小,非必需品弹性大。
    • 商品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比重越大弹性越大。
    • 调节需求量的时间,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2.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3. 【计算】需求的收入弹性。

    • 点弹性:EI=dQdIIQ
    • 弧弹性:EI=ΔQΔIIQ
    image-20240602113621001
  4.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5. 【计算(应该不考)】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image-20240602114240880
    • 两者为替代品:交叉价格弹性为正
    • 两者为互补品:交叉价格弹性为负
    • 两者相互独立:交叉价格弹性为0
  6.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7. 影响商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商品自身价格P、生产的成本C、生产的技术水平T、相关商品的价格Pr和生产者的未来价格预期E等。

  8. 供给曲线:纵轴表示自变量——价格,横轴表示因变量——供给量。

  9. 供给定律: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一般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对于土地、劳动力等一些特殊的生产资源来说,其供给曲线不总是向右上方倾斜。

  10. 供给的价格弹性。(书40页图)

  11. 【计算】供给的价格弹性。

  12. 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3. 供给的成本弹性:在一定时期内当生产的成本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一般为负值。

  14. 市场均衡

  15. 计算】商品的均衡价格: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称为均衡数量。

    image-20240602115121847
  16.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17. 只对生产者征税 / 补贴,供给减少 / 增加;只对消费者征税 / 补贴,需求减少 / 增加。税收 / 补贴都由斜率大(价格弹性小)的一方更多承担。

第三章 要素投入与市场结构

  1. 四类主要生产投入要素:劳动力、资金、土地、企业家才能(管理)

  2. 【计算(不考)】边际产量: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增加某要素单位x投入所引起的总产量变化:MPx=dQ(x)/dx

  3. 边际报酬递减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生产系统而维持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不变,那么当这一要素总投入量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增加该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其边际产量(注意:不是总产量)会逐渐减少。

    简单翻译:加太多了对增量的影响会下降,边际产量甚至可能变负。

  4. 平均产量线和边际产量线和交点,就是平均产量的最高点

  5. 规模报酬:因为要素的投入规模变化而导致的产量变动,称为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不变:投入比例 = 产出比例

    2)规模报酬递增:投入少,产出多

    3)规模报酬递减:投入多,产出少

  6. 等产量线:产量相等的生产要素组合组成的曲线。

    image-20240602164026753image-20240602164043030

  7. 生产要素可替代性:增加其中之一的投入而减少其他对应要素的投入,可以维持相同的产出。

    1)完全相互替代:等产量线是直线

    2)不完全替代:等产量线是曲线

    3)完全不能替代:等产量线是直角折线

  8. 【计算】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时要素x减少单位数量所应增加的y的投入量。表示单位x可以抵多少y。

    xy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MRS=MPxMPy=dydx

  9. 【计算 / 大题】投入要素组合:已知生产函数、生产要素价格、预算总成本。如何在总成本确定的情况下确定生产要素投入量,使得产量最大

    方法:找给定的预算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之间的切点。

    image-20240602164926696
  10. 【计算】成本最小决策:如何以最小成本达到给定的目标产量。

  11. 【计算例题】

    image-20240602170314074
  12. 产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物化成本、工资、利润和税金

  13. 产品成本包括:物化成本、工资

  14.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厂房建设成本

    变动成本:原材料、一线工人工资等。

  15. 机会成本、会计成本。

  16. 平均成本线和边际成本线的交点,是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17. 利润最大的必要条件:边际收益 = 边际成本

    收益:销售商品得到的收入

    利润:收益 – 成本

  18. 【计算】成本函数 / 利润决策。

  19. 产量最大不一定对应利润最大。确定是否增加产量:边际收益 > 边际成本,即可增加产量

  20. 市场结构:买主和卖主数量的多少、产品之间相互差异的程度以及新的生产者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

  21. 完全竞争市场,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完全垄断市场,价格是销量的函数。

  22. 产品提供者数量由少到多排序: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自由竞争市场

  23. 【计算】垄断价格。完全垄断时,市场价格不再是外生给定的,垄断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控制价格。

    价格P=P(Q)

    总收益TR(Q)=P(Q)·Q

    边际收益MR=dTR(Q)dQ=dP(Q)dQ·Q+P(Q)

    例如:若价格P(Q)=abQ,则TR(Q)=aQbQ2MR(Q)=a2bQ

    利润最大点依然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处。

  24.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起作用。

  25. (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不完全竞争/垄断、产品外部性、非对称信息/不完全信息、公共产品问题

第四章 宏观经济分析

  1.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国民收入、社会就业、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总产出、通货膨胀、失业、宏观经济政策

  2.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既衡量总支出又衡量总收入。

  3.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区别:GNP主要看国民,GDP主要看地域。

  4. GDP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5. 中国GDP曾经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

  6. 计算】支出法GDP:消费C+投资I+净出口NX+政府购买G

    1)消费:居民个人除购买新住房和建造住宅之外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买房和建房不算,但是买房中介费算。

    2)投资:一段时期内的建筑物(包括买房、建房)、机械设备、存货等资本存量增加部分的支出。考试时这一部分主要是企业存货。不是金融投资!!

    3)净出口:出口额 - 进口额。

    4)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支付公务员薪酬、建筑道路、开办学校、武器采购等。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支付公债利息。

  7. 【计算】名义GDP、真实GDP、GDP平减指数、实际GDP增长率。

    GDP=×GDP=×GDP=GDPGDP×100%GDP=GDPGDPGDP×100%

  8. 失业者的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现在没有工作

  9. 失业分为:

    •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 摩擦性失业:劳资纠纷等导致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 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化产生的失业,如技术进步导致员工被淘汰。
  10. 自然失业: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和。只有自然失业的状态称为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不代表就业率100%。

  11. 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体中的大多数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上涨的一种现象。

  12.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CPI)、通货膨胀率

    CPI=×100%t=tCPIt1CPIt1CPI×100%

  13. 批发价格指数WPI,大宗物资批发价格加权平均得到的价格指数。

    CPI比WPI滞后,可以根据观察WPI来预测CPI

  14. (理解)费雪方程M×V=P×Y

    M表示货币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平均周转次数),P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总产出。

  15.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6.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以调节市场经济。

第五章 管理学概述

  1. 管理:管理者在动态环境下通过对组织内部资源及整合的组织外部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和艺术过程。

  2. 管理过程由一系列相关联的基本职能完成。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法约尔提出)。

    1)计划职能:管理者对组织的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和具体安排的活动过程。

    2)组织职能:管理者根据计划制定的目标,对组织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力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配置过程。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管理者运用事先确定的标准,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寻找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过程。

  3. 管理者角色:基层管理者、中级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4. 管理者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5. 管理者工作内容: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

  6.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之父。

    亨利 · 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提出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把领导拆成了指挥和协调)。

  7. 霍桑实验:测定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人的生产效率不光受到生理、物理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制约。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韦伯:官僚制度。

  8.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

    1)工作定额原理:根据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确定合适的标准劳动定额;

    2)挑选和培养工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管理者有责任针对工人特长分配他们做适合的工作,并且应该对工人进行培训以提高专业技能;

    3)标准化原理:工作环境、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必须统一和标准化;

    4)差别计件工资制:效率越高的工人,给予其单位产出的报酬越高;

    5)计划和执行职能必须分开:管理专业化,计划和执行职能必须分开;

    6)实行职能工长制:工长应成为工人的老师、朋友、建议者,帮助工人进步;

    7)例外原则:经理人员应该着重处理最好和最差的事情,不能羁绊于日常事务。

第六章 管理的职能

2024年没有考这章,复习课也直接跳过了。

  1. 计划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程序就是确定目标。目标管理应遵循SMART原则明确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时限性(Time-based)

  2. 组织结构类型:简单结构、官僚结构、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矩阵结构

  3. 如何激励员工是领导职能的一个核心。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基本)和激励因素(进一步)。

    麦克利兰需求理论: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归属需求。

    亚当斯公平理论:个人所得报酬 / 个人的投入 = 另一个人的报酬 / 另一个人的投入。

    弗鲁姆期望理论:激励 = 效价 × 期望。

第七章 企业与管理

  1. 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及服务性活动,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利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人型或非法人型的基本经营单位。

  2. 企业的类型,按照企业的法律形式分类:

    独资企业(非法人型独资企业、法人型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

    公司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制企业

    1)非法人型独资企业: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没有差别,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2)法人型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外商独资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仅需以法人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而与企业所有者的私人财产无关。

    3)普通合伙企业:负无限连带责任。

    4)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负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数量较少: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投资咨询机构)。

    5)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6)有限责任公司: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而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不公开发行股票严格限制股权转让。

  3. 公司三个利益方:股东、董事会、高层管理者

    +监事会。

  4. 企业制度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企业管理制度

    产权是最基础的。

  5.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6. 企业主要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研发管理、营销管理。

  7. 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1. 股东大会: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2. 董事会:企业的法定代表和决策者
    3. 监事会:法定监督机构
    4. 以总经理为首的执行机构
  8. 营销组合理论

    1)4P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

    2)4C理论:顾客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 needs and wants)、顾客的成本(cost to consumer)、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

    3)4R理论:关系(relationship)、节省(retrenchment)、关联(relativity)、回报(retribution)

    4)4P理论以市场 / 产品为导向,是一种静态组合;4C理论以顾客为导向,企业和顾客双向动态沟通,维持良好关系;4R理论强调企业与顾客在市场变化的动态环境中应建立长久互动的关系,以防止顾客流失,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

第八章 产品开发管理

  1. 产品开发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要,为顾客带来期望的利益和价值。

  2. 产品开发的驱动方式市场拉动模式、技术推动模式、竞争驱动模式

  3. 集成产品开发(IPD)工具:质量功能展开(QFD),将顾客需求转化为设计需求。

  4. QFD的基本设计工具:质量屋:(不用会画,但要知道结构)

    获取用户需求(Whats,A区)

    确定每一需求的相对重要性(B区)

    竞争性评价:C区域

    确定技术特性(Hows,图中D区)

    确定关系矩阵(E区)

    确定技术方案之间的相关性(F区)

    确定产品设计目标(G区)

  5. 产品的顾客价值:因使用产品而为顾客带来的利益。

  6. 顾客满意度模型: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兴奋需求

  7. 产品设计要面向顾客、面向制造与装配、面向环境

  8. 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价值 = 功能 / 成本

    价值分析:分析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

    价值工程:用来在产品投产之前削减成本

第九章 生产运作流程管理

  1. 生产运作流程:运用转换资源把一定的被转换资源转化为 一定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结构化活动的集合。

  2. 职能型组织可以实现较高的资源效率

    流程型 / 聚焦型组织可以实现很高的过程效率

    复合型组织中既有职能型结构也有流程型结构。

  3. 流程型组织减少了部门间的协调过程。

  4. 流程图的两种形式:顺序流程图、跨职能流程图(展开矩阵图)

    顺序流程图又分为基本流程图和流程程序图。

    跨职能流程图能说明流程如何在不同部门之间流转,分析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

  5. 流程分析的方法:活动价值分析、绩效分析、流程参数分析

  6. 企业流程经常存在的问题包括流程之间存在:冗余、浪费、流程串行、资源冲突、反复

  7. 增值活动:给顾客带来直接价值的活动。

    非增值活动:不能增加产品或服务价值的活动。

    浪费:原本不该发生却发生了的活动。

  8. 流程周期效率(PCE)= 增值活动时间 / 总流程时间。

    制造流程中,总流程时间不包括准备时间。

  9. 流程改进的ECRSA方法。

第十章 生产系统结构与战略

  1. 生产线布置工艺式布置、对象式布置、固定式布置单元式布置

    1)工艺式布置:

    按生产工艺布局,同种工艺的放在一起。

    搬运距离远,搬运量大;产品停放时间长,生产周期长;计划安排、制品管理、质量控制复杂。适用于每种产品产量比较低的生产系统。

    2)对象式布置:

    生产线。

    物流运输少,缩短生产周期,简化管理。产品批量不大时,难以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

    3)固定式布置:

    在固定位置投入材料、设备、劳动力,通过生产过程转化就输出成品。

    大型航空航天产品装配、大型轮船制造。

    4)单元式布置介于工艺式布置和对象式布置之间,需要工人能操作多种设备。

  2. 制造系统集成:单元制造、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

  3. 生产管理方式:按单生产 / 拉式生产、 备货型生产 / 推式生产、混合型生产流程

  4. 推拉过程的过渡点,称为客户定制分离点CODP。分离点越靠上游,说明定制能力越强。

  5. 三种产品竞争战略

    • 成本领先战略
    • 差异化战略
    • 集中化战略
  6. 生产系统类型:单件小批型、批量流水型、人工节拍流水线、机器节拍流水线(大量流水型)、连续流程型

  7. 结构——功能悖论:没有任何一种生产系统能在订单要素的六个方面都达到最优。(交付、成本、质量、优异性、弹性、创新性)

  8. 世界级制造:CIMSJIT

    CIMS创新性更强,但JIT投资成本、风险、动态改善方面都更优。

  9. 制造业产业链三环节:原始设计制造商、原始设备制造商、原始品牌制造商

第十一章 库存与生产计划管理

  1. 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趋势因素、季节性因素、周期性因素、随机因素

  2. 需求预测方法:主观预测法、客观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关联预测模型 / 因果预测模型)

  3. 计算】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第t期预测 = 第t1期预测+α(第t1期实际t1期预测)

    ​ =α×t1期实际 +(1α)t1期预测

  4. 库存:企业所持有的原材料、零部件、产品等用于生产或销售的物资。

  5. 库存成本:保存成本、订购成本、缺货惩罚成本

  6. 计算(公式要背)】经济订货批量EOQ

    假设不允许缺货,不考虑订货提前期,产品入库瞬间完成。

    单位时间的需求率为D,每件产品的单位时间保存成本为Ch,每次订货成本为A

    Q=2AD/Ch为订货量Q的最优值。

    C=2ADCh为最低总库存成本。

  7. 产品BOM结构:产品物料清单

    第一个数字表示生产单件父节点所需要的该节点零部件数;

    第二个数字表示该零部件的生产周期。

    image-20240612203034418

  8. 生产计划体系结构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调度计划、生产计划滚动

  9. 物料需求计划MRP),推式生产计划:从成品主生产计划开始,逆工艺路线,从成品向下逐层分解,直到得到各零部件以及外购原材料的生产和采购计划。

    主生产计划要进一步分解为物料需求计划。

  10. 【计算】物料需求计划:根据BOM逆工艺路线。

  11. 准时制生产JIT):就是要求产品线各环节将必要的产品( 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以必要的数量完美的质量,在正确的时间送往正确的地点

  12. JIT定义了七大浪费:过量生产、等待、搬运、无效的流程、库存、冗余 / 无效的动作、次品和缺陷

  13. 搬运看板生产看板

  14. 看板系统的核心原则是:“看板为王”,无看板,不搬运;无看板,不生产

  15. 计算】看板数量。记得取整。kDL(1+S)a

第十二章 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1. 供应链管理: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 / 商流、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一体化管理。

  2. 工作流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逻辑支撑。包括业务循环流和产品增值流。

  3. 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理解)

  4. 产品增值流:原材料—零部件—成品—分销—零售—顾客

  5. 第三方物流是由产品提供方与需求方以外的专业物流企业负责产品运输的物流管理模式。

  6. 牛鞭效应:客户需求的微小波动,会引起上游制造商、供应商等所获信息的剧烈变化。

    主要原因:信息加工、配给和短缺博弈、大批量效应、价格恐惧 、其他原因

第十三章 质量管理

  1.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 质量管理大师:

    1)戴明:“十四要点”、戴明环。

    ​ 戴明环: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 检查(Check)、处理(Action)

    2)朱兰:朱兰三部曲、质量螺旋曲线。

    ​ 朱兰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3)克劳斯比:“零缺陷之父“、零缺陷质量管理。

    4)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TQM)。

    ​ 全面质量管理: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控制全部业务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

    5)石川馨:鱼骨图 / 因果图 / 鱼刺图,用于寻找质量出问题的原因。

  3. 质量管理工具: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散布图、控制图。

  4. 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

  5. 控制图,3σ原理:上下控制线不是3σ线。

  6. 控制图的判断。

  7. 6σ管理:挑战0缺陷,

  8. 6σ管理的作业流程改进DMAIC: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 (Analyze)、 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

第十四章 项目管理

  1. 项目:独特性、临时性

    运作:持续、重复

  2. 项目管理技术:工作分解结构、责任分配矩阵、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挣值分析

  3. 挣值分析需要获取三种不同的费用值:计划价值、挣值、实际成本

  4. 【计算 / 大题】关键路径法

    image-20240603161113697

    其中:

    image-20240603163129452 image-20240603163117004
  5. 【计算】挣值分析。

    判断项目当前的进展情况。

    完工预算BAC、计划值PV、实际成本AC、挣得值EV

    PV=BAC×

    EV=BAC×

    成本偏差:CV=EVAC,成本绩效指数:CPI=EV/AC

    进度偏差:SV=EVPV,进度绩效指数:SPI=EV/PV

    完工估算:EAC=实际支出+对剩余预算的估计

第十五章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

  1. 项目分为建设和运营两个阶段(投资者角度)

  2. 投资形成的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流动资产

  3. 折旧: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使用损耗而造成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4. 利润 = 销售收入 – 总成本

  5. 总成本=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6. 生产成本=直接成本(又称变动成本,原料、工资等)+制造费用

    image-20240616162959057
  7. 净现金流 = 利润 + 折旧 + 资产类摊销

    净现金流:某支付周期的收入和支出的代数和。

  8. 净现金流的抵减项:经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变动成本,不包含折旧费、资产类摊销

    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绝对不包含折旧费。

  9. 【计算】资金的等值换算:利息。

  10. 【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11. 【计算】动态回收期。

  12. 【计算/大题】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

    NPV:不同时间上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通过基准贴现率i0统一折算为第0年的现在值,然后求代数和。Ft:第t年末的净现金流量。

    NPV(i)=t=0nFt(1+i0)t

    注意净现值中的期末残值是一项收入。

    内部收益率IRR反应项目的资金恢复能力或收益能力,与外部利率无关。

    image-20240616164347240

    IRR=NPV(i1)×i2NPV(i2)×i1NPV(i1)NPV(i2),若大于基准收益率则可行。

  13. 【计算】最小公倍法。

posted @   qiuer0121  阅读(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相关博文:
阅读排行:
· CSnakes vs Python.NET:高效嵌入与灵活互通的跨语言方案对比
· DeepSeek “源神”启动!「GitHub 热点速览」
· 我与微信审核的“相爱相杀”看个人小程序副业
· Plotly.NET 一个为 .NET 打造的强大开源交互式图表库
· 上周热点回顾(2.17-2.23)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