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面向对象专题(七):基础(七)异常处理
1 了解异常
当检测到⼀个错误时,解释器就⽆法继续执⾏了,反⽽出现了⼀些错误的提示,这就是所谓的"异常"。
例如:以 r ⽅式打开⼀个不存在的⽂件。
open('test.txt', 'r')
2. 异常错误分类
-
语法错误
if 2 > 1 print(222) dic = {'name'; 'alex'} # 错误使用; tu = (2, 3, 4'' 6 ) # 错误使用''
-
逻辑错误
num = int(input('请输入数字')) # 输入的不是数字的时候就会报错 dic = {'name': '张三', 'age': 18} dic['hobby']
3. 异常处理
- 当代码出现异常时,通过某种方式不让程序中断,合理的跳过去.
4. 为什么要有异常处理
- 用户体验良好
- 使代码更有健壮性、容错性
5. 异常处理的两种方式
1.if判断
利用if 只能处理简单的异常,如果异常需要考虑的方面比较多,不合适
2.try
1)快速体验
try: 可能发⽣错误的代码 except: 如果出现异常执⾏的代码
需求:尝试以 r 模式打开⽂件,如果⽂件不存在,则以 w ⽅式打开。
try: f = open('test.txt', 'r') except: f = open('test.txt', 'w')
2)捕获指定异常
try: 可能发⽣错误的代码 except 异常类型: 如果捕获到该异常类型执⾏的代码
try简单示例:利用try的方式进行异常处理,try会尝试执行里边的代码
try: num = int(input('>>>')) # 出现ValueError错误之后,直接跳转到except语句. print(111) except ValueError: print(222)
3)结构一:单分支
try: num = int(input('>>>')) # 出现ValueError错误之后,直接跳转到except语句. dic = {'name': '张三'} print(111) except ValueError: print(222)
注意:
1. 如果尝试执⾏的代码的异常类型和要捕获的异常类型不⼀致,则⽆法捕获异常。
2. ⼀般try下⽅只放⼀⾏尝试执⾏的代码。
4) 结构二:多分支
try: num = int(input('>>>')) # 出现ValueError错误之后,直接跳转到except语句. dic = {'name': '张三'} print(111) except ValueError: print('输入的有非数字元素') except KeyError: print('没有此键') except IndexError: print('没有此下标') print(222)
5)结构三:万能异常:处理所有Python识别的异常
如果你对错误信息不关心,只是想要排除错误,让程序继续运行用万能
如果你对错误信息要进行明确的分流,让你的程序多元化开发用多分支
Exception是所有程序异常类的⽗类。
try: dic = {'name': "张三"} print(111)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 print(222)
6)结构四:多分支 + 万能异常
def func(): pass def func1(): pass dic = { 1: func, 2: func1, } try: num = int(input('请输入序号')) dic[num]() except ValueError: print('请输入数字') except KeyError: print('请输入范围内的序号') except Exception: print('程序出现意料之外的错误....')
7)结构五:try else finally
try: dic = {'name': '二狗'} print(111) except KeyError: print('没有此键') except IndexError: print('没有此下标') else: print('如果没有出现异常则执行这里') finally: print('finally 666') # else:如果没有出现异常,则执行else # except:必须依赖try, else:必须依赖except和try # finally:只是依赖于try # finally 不管程序出不出现异常都会执行finally,如果程序出现异常在异常出现之前,执行finally语句
finally应用场景:
1.用在关闭数据库连接,文件句柄关闭,数据保存,用到finally,可以在finally后边用with open 将文件写进去
2.在return结束函数,执行finally代码
3.在break前,会执行finally代码
8)结构六:主动触发异常
raise ValueError ('出现了value错误')
结构七:断言,展示出一种强硬的态度
# assert 条件
name = '张三'
user = input('请输入:')
assert name == user
print('正常通过了')
# assert 条件,assert a == b
# 条件不成立直接报错 AssertionError
9)结构八: 自定义异常
Python中给你提供的错误类型有很多,但不是全部的错误;
Python会报所有错误信息,但是没有错误的类型
class LeError(BaseException): def __init__(self,msg): self.msg=msg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elf.msg try: raise LeError('自定义异常') # 实例化 except LeError as e: # 有LeError异常用执行except语句 print(e)
在Python中,抛出⾃定义异常的语法为 raise 异常类对象 。
需求:密码⻓度不⾜,则报异常(⽤户输⼊密码,如果输⼊的⻓度不⾜3位,则报错,即抛出⾃定义异
常,并捕获该异常)。
# 1. 自定义异常类, 继承Exception, 魔法方法有init和str(设置异常描述信息) class ShortInputError(Exception): def __init__(self, length, min_len): # 用户输入的密码长度 self.length = length # 系统要求的最少长度 self.min_len = min_len # 设置异常描述信息 def __str__(self): return f'您输入的密码长度是{self.length}, 密码不能少于{self.min_len}' def main(): # 2. 抛出异常: 尝试执行:用户输入密码,如果长度小于3,抛出异常 try: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密码:') if len(password) < 3: # 抛出异常类创建的对象 raise ShortInputError(len(password), 3) # 3. 捕获该异常 except Exception as result: print(result) else: print('没有异常,密码输入完成') main()
5. 异常的传递
体验异常传递
需求:
1. 尝试只读⽅式打开test.txt⽂件,如果⽂件存在则读取⽂件内容,⽂件不存在则提示⽤户即可。
2. 读取内容要求:尝试循环读取内容,读取过程中如果检测到⽤户意外终⽌程序,则 except 捕获异常并提示⽤户。
# 需求1: 尝试只读打开test.txt 文件存在读取内容,不存在提示用户 # 需求2:读取内容:循环读取,当无内容的时候退出循环,如果用户意外终止,提示用户已经被意外终止 import time try: f = open('test.txt') # 尝试循环读取内容 try: while True: con = f.readline() # 如果读取完成退出循环 if len(con) == 0: break time.sleep(3) print(con) except: # 在命令提示符中如果按下ctrl+C结束终止的键 print('程序被意外终止') except: print('该文件不存在')
6. 常见异常种类
-
常见异常种类释义
AttributeError # 试图访问一个对象没有的树形,比如foo.x,但是foo没有属性x IOError # 输入/输出异常;基本上是无法打开文件 ImportError # 无法引入模块或包;基本上是路径问题或名称错误 IndentationError # 语法错误(的子类) ;代码没有正确对齐 IndexError # 下标索引超出序列边界,比如当x只有三个元素,却试图访问x[5] KeyError # 试图访问字典里不存在的键 KeyboardInterrupt # Ctrl+C被按下 NameError # 使用一个还未被赋予对象的变量 SyntaxError # Python代码非法,代码不能编译(个人认为这是语法错误,写错了) TypeError # 传入对象类型与要求的不符合 UnboundLocalError # 试图访问一个还未被设置的局部变量,基本上是由于另有一个同名的全局变量, 导致你以为正在访问它 ValueError # 传入一个调用者不期望的值,即使值的类型是正确的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秋华,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qiu-hua/p/1286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