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表是如何建立的?

  路由表是指路由器或者其他互联网网络设备上存储的一张路由信息表,该表中存有到达特定网络终端的路径。路由表中含有网络周边的拓扑信息。路由表建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选择。

  路由表的分类

    1.静态路由表

      由系统管理员实现设置好的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路由表,一边是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就根据而网络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他不会随着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特点:

        1.它允许对路由行为进行精确地控制

        2.减少了网络的流量

        3.是单向的

        4.配置简单

    2.动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表是由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状况,在需要时自动急速三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特点:

        1.节点增删时工作量少

        2.网络拓扑变化,协议自动调整。

        3.配置不容易出错

        4.对网络扩容性好

        5.需要占用路由资源

  路由表需要一个建立过程,建立过程其实就是初始化路由表,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有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大体来说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种:路由器启动时,从外村读入一个完整的寻径表,常驻内存使用;系统关闭时再将当前路由表(可能经过刷新),写回外存,供下次使用

    第二种:系统启动时,只提供一个空表,通过执行显式指令(比如批处理文件中的指令)来填充。

    第三种:系统启动时,从与本路由器直接相连的各网络地址中,推导出一组初始路由,当然通过初始路由只能访问相连网上的主机。

  显见,无论那种情况,初识路由表总是不完善的,需要不断地运行过程加以补充,这就是路由表的刷新。RIP正是用于路由表的维护和刷新,RIP协议中的路由舒心素散发是距离向量算法,他采取的初始化方法为第三种。

  每个距离矢量表项包括两个部分:到达目的节点的最佳输出路线,和到达目的节点所需时间或者距离,通信子网中的其他每个路由器在表中占有一个表项,并作为该表项的索引。每隔一段时间,路由器会向所有邻居节点发送它到每一个目的节点的距离表,同时他也接受每个邻居节点发来的距离表。这样依次类推,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将网络中各路由器所获得的距离矢量信息在各路由器上统一起来,这样各路由器只需查看这个距离矢量表就可以为不同来源分组找到一条最佳的路由。

  路由表中每一项路由具有五个属性,在此我们将它分为四个部分:

  1.网络地址、网络掩码:网络地址和网络掩码相与的结果用于定义本地计算机可以到达的目的网络的范围。通常情况下,网络目的地址方为包含以下四种:

    1.主机地址:某个特定主机的网络地址

    2.子网地址:某个特定的子网的网络地址

    3.网络地址:某个特定网络的网络地址

    4.默认路由:所有未在路由表中指定的网络地址。

在添加路由时,Windows要求输入的网络地址和网络子网掩码相遇后必须等于网络地址,否则路由添加会失败。

  2.网关(Gateway,又称为下一跳服务器):在发送IP数据包是,网关定义了针对特定网络目的地址,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服务器。如果是本地计算机直接连接到的网络,网关通常是本地计算机对应的网络接口,但是此时接口必须和网关保持一致;如果是远程网络或默认路由,网关通常是本地计算机所连接到网络上的某个服务器或路由。

  3.接口(Interface):接口定义了针对特定的网络目的地址,本地计算机用于发送数据包的网络接口。网关必须位于和接口相同的子网(默认网关除外),否则造成了在使用此路由项时需调用其他路由项,从而导致路由死锁。

  4.跃点数(Metric):跃点数用于指出路由的成本,通常情况下代表到达目标地址所需要经过的跃点数量,一个跃点代表经历一个路由器。跃点数越低,代表路由成本越低,跃点数越高,代表路由成本越高。当具有多条到达相同目的网络的路由项时,TCP/IP会选择具有更低跃点数的路由项。

posted @ 2017-03-05 14:28  请叫我小小兽  阅读(139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