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以及就业感想

 

题记:大学就要毕业了,时逢西南大学新BBS开放,我作为西南大学首届毕业生,很想为BBS做一份微薄之力,写下原创作品。重庆大学民主湖论坛我去的时间不多,但是翻看了里面内容确实很好,这可能得益于广大校友真心的努力。最近我也常常逛我们BBS,看到斑竹们策划的专题还有一些同学的积极的原创作品,都做得很好,希望我们西南大学樟树林论坛越办越好,大家在这里可以放飞思想,产生共鸣,得到收益。此文希望抛砖引玉。

 

非常感谢网友“不曾见过海”,以及他的就业感想;

感谢李开复先生,他让我学到如果做的事情能够积极地影响他人,这是最大的欣慰。

 

 

正文:

总不知道该怎么下笔才好,我的大学并不十分精彩,结局也不是很好,但是整个大学还是有一些感想,大学在社会上的经历比较多,求职过程经历也比较多,也许我的经历能够给一些人一些启发或者鼓励,如果是这样,将是莫大的欣慰。由于我是工科生,这篇文章主要从工科生的角度去体会的,文章主要是表达一种体会而不是为了说明自己先见之明,这篇文章可能适合成绩不大好,无心学习的人,以及迷茫的人。可能写得比较乱,大家原谅。

 

文章大概先聊聊自己认为的大学可以去怎么做,然后说说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三个公司一些过程、感受和感悟,然后说说自己就业过程中的一些遭遇和感悟。主题在于积极心态、超越自己。

 

大学,不仅是学业,还应有社会实践!

 

首先说下我们学校在历史以及地理条件下的劣势,作为师范类的学校,前西南师范大学的确在工科方面和历史悠久的工科类学校有很大差距,远的不比,我们就只和重庆的高校相对比,我相信我们工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深有一会,别的不说,光是前来学校招聘的单位就可以做出对比,前来我校招聘的企业型的不是很多,即使来了,也很多是招聘文科性质的岗位。作为企业的招聘,选择工科历史悠久的大学招聘人才当然我们要理解,另外,我校地处偏远郊区,远离市区,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方面的确机会比在市区的学生少很多,锻炼的机会少了,可说是所谓的见世面少了,所以从一个群体上来说,我们西师的工科类学生比市区大学的学生少了很多锻炼,西师接触的最多的社会实践就是协会、家教、张贴广告、手机通信类促销等,可能再就是学术科技大赛,可以说这些都不大适合一个群体去做,一个群体的环境,工科生的环境,可能处于市区更好一些。当然,正是要认清这些劣势,而我们在这样劣势中仍然去做一些积极的努力,那么,你将换取一份回报。

大学,本来我们就是来学习的,所以学习可千万不要放,除非你走纯管理路线。有很多人一天埋怨课程索然无味,你可以不听老师上课,但是你千万要保住你期末考试能90分,80分多有一些,不要在应聘的时候招聘官数你的60分到底多少,或者70分以下到底多少,大学,我自认为可以用前两个月甚至三个月在课余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然后后面疯狂学习,虽然工科生在大23时候课程比较重,采用此法我相信仍然奏效,要不就抓好几门课程,保证至少80分左右,当然,这样的说法只针对目前没有学习心态的同学,因为那些有学习心态的同学会自觉去争取很好的分数。

 

刚才上面说了我们学校工科历史与地理的劣势,不完全代表因为劣势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看了一个同学在BBS里面回复,很受启发,决定从同学关系,社团关系(也包括学生会),社会关系等来说说。一个班级,班委代表了那部分积极做事情的人,他们大多数对自己要求严格,想得到锻炼,想建立好关系,想积极表现自己,同时,我相信很多经历过大学班委的同学在最后就业中都很占优势(只能说是大多,因为有些人逐渐自甘堕落的也有),所以,打点江山,先从班级干部入手,但是竞争总是很激烈,班干部位置也不是很多,我只能说,努力去争取。学校有很多人大骂学校的协会一天就在骗人,但是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骂人的其实都是一些等待期望的会员,他们大多数确实受益很少,社团,你得想去做干事,去做更高一级的领导者。有的人,他们认识稍微低,干劲十足,想得到一定锻炼,那么去争取做干事吧,有的人,认识比较高,可以跳过干事做更高级干部,无论做什么,你都是得到了锻炼,无论是做做策划,写写稿纸,帮忙维持秩序,幕前幕后的一些后勤工作如果你用心去做了,肯定会受益的,其实对于一些会员,只要他们积极参与,他们同样有机会参与社团的工作,积极的人,总比别人会多一些机会,而机会,也经常给予了这些积极的人,大学四年,可以用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用来做社团,如果感觉良好,一直做下去。社团里的领导层,都是一些有着积极心态,不满足现状的人,他们可以说是勇于挑战,不断创新,而且积极探索、创造,跟他们在一起,至少可以让你的心态得到提升,技术我们可以学习进步,一个人的心态更是需要不断提升,而心态,正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上课期间去做社团,那么暑假,寒假,我们用这个时间去建立我们的社会关系,我们可以选择去一个公司实习,尽管可能是免费劳动力,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些挑战性的工作,比如商品促销,这个过程,我们会接触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同事,找工作中认识的朋友,也许还有我们的顾客。这是个很好的关系链,我的经历,将说明到这点,这将在后面说明。现在机会越来越多,很多知名企业已经在全国招聘管理实习生、培训生,一般来说,这类招聘很适合大三的学生暑假去做,而且也基本针对的是大三的学生,这类招聘,英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将是一个基本条件,如果能顺利进入,你的人生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从很多案例来看,在学校有积极的班干部、学生会、社团经验以及社会经验的同学将有更多的机会。

 

情商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在情商所描述的各项能力因素中,自觉、同理心、自律和人际关系是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摘自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我认为,大学的社会实践正是一个人情商的表现同时是锻炼。按照上面李开复先生的情商的定义,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都可以在我们的不断实践中得到改善,我们可以培养情商,而情商,正是企业所看重的,相比情况,选择人才的时候差不多IQ的人基本上会选择EQ高的人,而且很多时候,当IQ(只能说是从成绩上或者学校名气上对比)不显得特别低而EQ还不错的时候,公司同样会选择EQ高的人,所以,今天训练和培养你的EQ,你将会比别人多很多的机会,班级,社团,社会的锻炼,使你的EQ比没经过这些锻炼的人要高很多,西南师范大学工科类学生,群体上不可能全部去做技术性或者研究性工作,有一些人,有做纯管理,我没学过管理学,对管理分类不是很清楚,我把管理分为纯管理,技术型管理两类,纯管理可以不懂技术,他们基本属于高层,技术型管理对技术和管理方面都要有,低层一点偏技术,中层一点偏管理,我们工科生,很多人可以发展成是技术管理类,朝技术(前期偏技术)+管理(后期偏管理)型发展,这就需要不光在专业知识过关情况下,努力去培养我们的EQ,多去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很多人工科生想做销售,但是大学连基本的社会时间经验都没有,我有个同学,成绩可以说不是很好,因为没花时间,他最后做了销售,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做了一些销售相关工作,参与和策划了一些活动,我们班在班级、社团、学生会、社会有过经验的同学在就业时候都占优势,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实践带来的实际好处。

下面说说我曾经的经历的三个公司的过程和感悟。

 

大一暑假做了次家教,家教过程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尝试,寻找家教的过程实际就是推销自己的过程,我是工科生,对家教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也因为是大一,其他很多事情认识很少,再就是做家教空余时间比较多一些,所以还是选择做这个,北碚这边几百人都在找家教,有的同学可以做23份,有的同学一份都做不了,也许这就是差距。有同学在永川读书,我那时没电脑,刚好他那里有,我原来对电脑疯狂的喜爱,可惜当时没电脑,我相信电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暂时不说这个了)。我过他那里去,结果却跑到很偏远的一个小村庄,家教做得很悠闲,做完回来后我发誓以后不做家教了,工科生应该去公司去企业,然后就是下面我的选择(大二寒假至大二暑假中间的事情很难忘,主要是社团经历以及和朋友一起做了些小单子业务,但是不是主题,省略)。

第一个公司是一家几乎只有老板和我的IT公司,大三的寒假的周期不长,一心想进入公司的我认为只要是公司进去体验下也就够了,我的环境找不到什么关系,所以自己找一个公司去体验在那时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技术方面确实不强。我应聘的时候刚好公司有三个人在,老板,还有一男一女,公司电脑有十几台,因为是星期天,我没在意公司到底有多少人,后来才知道公司几乎倒闭,就老板一个人撑着外加那一男一女兼职,公司有过“辉煌期”,辉煌的时候50多个人,如今,老板一个人。边工作边与老板闲聊,老板很自豪的告诉我公司曾经做了多少义务,他还为很多中小企业做过培训,还上了什么报纸。。。他从来没有在我面前表露一下今天公司的苍凉,我记得有次有个业务人员来公司谈业务,万把块的业务,老板高兴惨了,西装革服出面,“亲自接待”,当别人问公司怎么没人的时候,老板咿呀的解释我们星期天与你们放得不同,一个老板,做到这个份上真可谓羞辱,而自己不审视自己更是对自己的羞辱。这段时间寄居在老板开的另一个小店的一个伙计那里,让我体会到一种叫义气的情感,影响一生。

 

第二个公司也是IT公司,当时正处于大三刚完放暑假,大四上又有一部分实习时间,这段时间比较多,以前曾经想从事WEB行业的我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去发挥目前掌握的技术,然后边工作边学习新的技术,以达到大四顺利找到工作的目的,同时打发这段无聊的时光,因为的确我那时方向不是很明确,混时间的想法也有,再者就是手机被盗(汗:被盗了两次,在此特强烈谴责那个盗贼,为J3抓到学生贼喝彩同时悲哀),必须赚点外快解决通信工具问题,暑假找了两家IT公司,都是比较小(我不是牛人啊),最后选择了其中一家,因为待遇高一些,这家公司可谓人事变动频繁,我在里面呆的四个月里,一拨人马全部换了,(其实也没几个人,高峰期也就5个人,再冒汗),人少就代表每个人都有一个任务,各挑一个方面,少了谁都会要必须马上补充人力,四个月的主要收获:新技术出炉,认识了几个社会朋友,认识了网站联盟秘书长(他的口才和胆识比较钦佩,后来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过他当面试官),对重庆IT业有了一定了解,了解了部分品质与管理方面知识,最重要的是,开始孕量着转型。

 

第三个公司是我成功转型的公司,也是在求职路上的第一个公司,重庆信威通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SCDMA无线通信产品生产制造商,是北京信威子公司,北京负责研发,这里负责生产,在重庆,信威拥有一栋很大的办公楼,具有国际性质水准,办公楼里面规划模式仿照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知名企业中做得很好的公司,进入信威的时候公司刚搬迁不久,北部新区的海王星搬迁到旁边的金星大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我拥有了一个暂时的私人空间:办公桌,电脑,但是更多的时候,我是呆在生产现场,我是在技术部,技术部直接为生产部服务,现场是第2个办公地。当时进去的时候是软件工程师职位,后来根据我专业情况调节成性能工程师职位,然后实习职位又变成了工艺工程师,公司的这种调整很让人忐忑不安,后来事实也证明公司的确是拿我们做实验一样。实习期间更多的是学习,熟悉工艺流程,公司管理制度。我们专业涉及通信的课程几乎没有什么,还好我公共选修课学习了的现代通讯技术 》有了一些帮助,但是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在这里,可以说几乎从零开始学习。其实呆在现场,不是光学习到一些技术,更多的是学习到现场管理,团队的合作,人际交往技巧,因为即使你不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这个时候,我对企业的认知,对团队的认知都有很多提高和体会。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现场管理人员来说具有的应做到的人格魅力和做事情的气质。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信威是与奇瑞、华为同时以自主创新获得国家高度重视的公司,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这个提升,对于后来成功进入格力电器,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求职篇

可能大家不大清楚,我在刚才说的第2个公司工作结束时候已经是大四下的2005121号了,毕业生就业高峰已经能过去,我失去了很多招聘会机会。大四上12月份,一件让我感受深刻的面试是宏信软件,宏信软件11月份就在我们学校就业网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后来才知道我们有同学曾经参加了笔试,我看到的招聘信息是在他们网站上,我投递的是电子邮件,在市区朋友那里耍的时候接到了面试通知,当天笔试后马上面试,之前没有多少时间了解宏信,只大概了解了下公司的管理层背景,公司老总曾经和李开复先生一起创建微软亚洲研究院,也同时在微软工作过多年,由此可见公司的底牌。这样的公司,能够进去简直可谓是梦想,由于是.net方向的工作,笔试主要是和计算机基础、面向对象、数据库等相关,我不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在理论上确实优势不突显,再加上根本没去复习过基础知识,也不知道笔试会有什么题型,笔试完后面试开始,面试我的是一位年轻的先生,可以说是儒雅精明,满口的文言理论却不会让你觉得是复古,把文言说到这个份上绝对会让很多人冒汗的,他开口的几句话就让我对他十分佩服,看来我也得去研究下古代名人写的文章。面试主要针对基础知识和德方面考核,所谓的德,首先是一个人的品德,然后是你对一个职业的认识,规划,公司需要的是符合公司价值观和职业观的人。说起这件事情,主要是想说明面试官给了我很大印象,第一是儒雅精明,第二他说理论指导实践,我很赞同,第三是高而不傲,表现一种素质、修养,对于他来说,我可算是个小丑,而他却没表现出半丝傲意。一个和李开复先生共事过的人,他的员工表现如此的让人感动,一个公司,将会很精彩。回想招聘过程能中遇到的一些面试官,鲜明的对比。一个公司,睿智的人努力创造成为一个品牌,同时,品牌后面,是这样一些平和谦虚、睿智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修养、他们的素质。从别人身上获取好的品质,感觉润物细无声,这是我很大的收获。

 

之前说的信威实习是作为招聘进去后的实习,没有签定就业协议,刚才上面说了毕业生就业高峰期已经过去,我失去了很多招聘会机会,信威虽然不签定就业协议,我的想法是即使最后失败也获取了经验,这个经历可能会改变我,没进入信威的时候对公司不大了解,进入后开始感到骄傲与自豪,当然,最后信威因为社会人才的加入,同时人力资源给我们算帐说应届本科生成本比有经验的人高,从而大幅度缩减计划,重庆应届生基本被刷,3月初,我开始重新求职,同时重新定位自己,开始面向电子测试、自动化与检测类专业求职,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信威的经历,将是我大学乃至人生重大的转折,我感觉一向很准,这次,更没错了。

 

我的专业成绩总体不大好,但是电子、检测类的成绩看起来稍微过意,三月份到4月初,不知道参加了多少次的招聘,反正只要与我求职相关的都去参加了,从三月到四月中旬,我除了跑招聘,我的时间都花费在专业知识复习和技术技能培训上面了,进入电子领域,PROTEL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期间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上在信威期间对它的了解,入门比以前学习其他软件更快速,另外虚拟仪器测试方面Labview我也对基础进行了学习,既然专业成绩已无法改变,就得在其他方面突出自己,这个过程中,我参加过一次电子方面的笔试,考得很深,社会上工作过的人也基本不会做,也许会做的也不会来找这个工作。回来后我猛补了一下电子方面基础,事实证明这在后来非常有用,我想我最后的结果,与这段时间的努力也有很大关系,其他成绩比我好的人很多,考研没成功的同学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和他们竞争,成绩上我没一点优势,重庆大学也有很多还没就业的竞争的同学,这段时间的压力其实非同小可。

 

写到此处显得很乱了,那么就大概说一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广东一家专业PCB生产制造企业来重庆大学招聘,每个人都有几分钟的面试时间,我给人力资源经理说我做过电子测试方面工作,是关于SCDMA手机单板测试的,她在我简历上打了个勾,然后看我成绩单,考试勾我60分的科目,寒得冒汗勾得我毛骨悚然的,她说我专业成绩不大好,我说我电子方面成绩都还可以的,然后就叫等通知。最后当然是挂了,因为重庆大学当天不知道多少人都去参加了,这就是我开始为什么说成绩要尽量去做好的原因,遇到这种面试,成绩因素很重要,再说很多人的简历上都会写上一些经历,是真或者造假也好。

另一件事情是参加西南水电设备厂面试,相当顺利,由于是出差工作,基本工资很低,但是其他方面比如保险住房什么的都提供,水电气什么的钱也是公司缴纳,半年后独立出差待遇会高很多,主要搞PLC变频器调试安装工作,可能空闲时候可能参与一些设计工作,知识面集中在PLCAUTOCADPROTEL,电子基础方面,考虑到长期的发展,我不是很满意,然后答应考虑,到最后还是决定放弃,我不大甘心,或许这种工作是我不大想做的。这个时候放弃就是一种选择,后来我听了李开复先生关于选择的智慧后深有体会。3月中旬就业机会仍然不是很多,竞争也相当大,但是放弃并不代表失去,只是自己要把握好,同样在应聘格力过程中我放弃了一家厦门的设备安装公司,那边没过来招聘,只是电话问了些问题,比如大学怎么度过的什么的,我问为什么会选择我,我的成绩也不算好,那边电话里说我的经历很好,做现场并不需要成绩特别好,但是社会经历很重要。最后我还是选择放弃,虽然工作了就很少有机会回家,但是我还是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地方,再就是格力第三轮和主任的谈话让我感觉进入的机会很大了,在此我很强调的说,上面提到的社会关系在此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在重庆信威呆过,而格力新成立的电子公司规划时候正是参观信威办公楼后按照他们的模式建设的,人力资源主任曾经去参观过,印象很好。当然我在生产现场呆了那么长时间,也应该至少潜移默化对班组管理等有一定了解和感悟,还有什么5S管理。

 

很幸运经过格力五道关卡,特别是专业考试和主任面试那环节,我相信这得益于我期间的积极复习和经历过的社会实践,我顺利进入了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格力空调作为行业领头羊,以良好品质著称,四家具有竞争力的空调企业,格力,海尔,美的,志高,这个夏天,竞争正在激烈进行着。我对格力一直亲切感比较强,“好空调,格力造”这句广告让我第一次接触了格力,然后到后来有高中的同学进入格力,然后到后来一个QQ上的朋友说珠海格力。社会实践是格力招聘的必须具有的经历,当然,这里说的社会实践部分主要是在大学部分的学生会、社团里面的领导层工作实践,我们没有问人力资源,但是我们进去的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面试过程也十分注重大学几年你做过什么,做了什么,千万不要试图去用没有的经历去骗,因为谎话其实很好辨别的。

 

说到此处,感觉还是乱,感觉没有了主题,我是想以我的经历和感受、感悟来说明,很多人,可以在社会实践中为以后就业添加一笔财富。我想我的大学如果光是闷闷的学习,疯狂的游戏,那么,我的大学将注定毕业就失业,因为我大学读书读得不安心,学习花费全部精力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大学其实我感觉很迷茫的,但是由于经历了很多,感觉又是很充实的,软件、电子、我们专业我都有了一些认识和反复的认识,还有对企业的认知、价值观、品牌。我感觉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提升,一个超越。

 

关于其他

曾经也尝试参加学术科技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准备做一个北碚综合性质网站,并且规划赢利点,由于人力、以及思维的限制,最终没做完,这个过程结交了几个朋友,这也许是很好的收获了,还有就是锻炼了协作方面的一些能力。那次的创业计划大赛,我一个朋友的小组获取了第一名,很替她高兴。我们班也有一些人参加了,我对这些积极的人都很钦佩的。

 

很多人对专业抱怨、对学校抱怨。大家都在留意大学的排名,我们前西南师范大学,如果从工科方面来排名,我相信大家都会很自卑,悲观一些,我们相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等来说,我们的确会很悲哀。我们都很羡慕一些名人以及他们的成就,现在流行的余世维管理讲座,我们羡慕余世维先生的成就,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他的资力,会有很多个博士头衔;现在对中国大学生深有影响的李开复先生,他的学业过程以及成就,如果你关注了,你就会知道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么好……,如果这样去做比较,我相信很多人会很自卑,我们做到的,我们能做到的,相比他们,将是多么的渺小。如果我们再从一个人拥有的先天环境去分析一个成功的群体,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的平台都很好……可是我们该这么去怨天尤人么,我们该这么自卑的去比较么?我们有人BS一些三流的大学大专学生,看不起他们,但是三流的大专生,也有很多比我们做得好的多----大学,不该总是抱怨,我们,不该总是抱怨。

 

推荐大家去看看李开复先生写的《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大学总有一些人,一天迷茫着,总羡慕别人可以做得很好。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李开复先生《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中提到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一个提升,一个超越。我们可以不断地去尝试,我们可以坚持超越自己。

 

附:

Ø         非常推荐大家去开复学生网:http://www.kaifulee.com/,阅读李开复先生写给中国学生的几封信。也许我们无法达到李开复先生所说的一些意见,但是记得上面所说的:超越自己!

 

备注:全文8600字左右,完稿于2006612日。

posted @ 2009-05-13 23:05  棋木空间  阅读(2906)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