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列荐书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我们在生活中所做出的大部分决定,一方面基于自己的喜好程度,还有某个因素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稀缺。

  全篇注重探讨一些思维层面上的东西。聊聊这个关键点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的。

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对注意力的俘获,会改变人的体验。在诸如车祸和抢劫等短暂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件中,注意力的增强会引发研究人员所谓的“ 主观时间延展”现象一人们会感到这类事件的持续时间更长,因为在短时间内人们需要处理更大量的信息。同样,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

  稀缺俘获我们的注意力之后,会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这一观点不仅有 助于对稀缺塑造行为的现象进行解释,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并对我们应如何对自身的稀缺状态进行管理这个问题提供新答案。

  无论是有关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尽量将其利用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红利”( focus dividend ),也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各自的体会,如果过分关注某一件事情,会导致忘掉其他的事情,假如一定要提醒自己出门要带钥匙,可能走出几步路后发现眼镜落在了沙发上。

专注红利(focus dividend)

  “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带宽的第二类元素是执行控制力。执行控制力拥有多个层面,自我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60年代后期.沃尔特.米歌尔( Walter Mischel )与同事就“冲动”进行了一项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甘蔗农们在收获前后的表现也很悬殊。在瑞文推理测验中,收获后的甘蔗农比收获前的甘蔗农能多答对25%的问题。像之前提到的商场实验一样,换作IQ分数来看,这就相当于1Q测试的9分或10分。虽然差距没有商场实验那么明显,但也在我们的预期之中。毕竟,我们并没有利用任何方法让农民在做测验的那一刻想到钱的问题。我们只不过选定了一个时间,然后对他们的心智状态进行了测量,而选定的这个时间,具有因稀缺而产生带宽负担的可能性。在执行控制力的测验中,甘蔗农们处在贫穷状态时的响应速度要比富裕状态时慢11%,而且还会犯下比后者多出15%的错误,这与商场实验的结果相仿。如果我们在一位甘蔗农贫穷时遇到他,可能会将他有限的能力归因于个人品质。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他的局限性跟他与生俱来的能力几乎无关。正因为收获前几个月甘蔗农们口袋中的余钱不多,所以他们就会表现得没有那么充满智慧,而其认知控制力也会相对减弱。”

此处谈的是假如你剩余的时间不足,因为紧张,你会想尽快的把事情做完。一旦完成之后发现,刚过去的一个小时做的题目大概能抵得上你过去的一天的假期的量。所以,有时候需要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专注的氛围,累了就去歇息,但是一旦要做事,就要迅速进入状态。倒个水,吃个零食,可能半个小时就没了。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把东西装进行李箱,是对资源管理问题的最好比喻。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时间箱,要在里面装上工作、休闲和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我们也都有一个金钱箱,要在里面装上住房、服饰和其他所有支出。资源的稀缺和富足,会改变我们装箱的方式。如果没有余闲存在,我们在装箱时就不得不进行权衡。可见,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无论是大行李箱还是小行李箱,都是一种限制:无论行李箱大小,你怎么也不能将每一件可能用得上的物品都装进去:无论行李箱大小,都需要你去选择装人什么和放下什么。而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只有小行李箱会令人觉得这是个问题:用大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总是十分随意;而用小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便会变得小心翼翼,思索再三。以上关于行李箱的叙述是对生活中许多其他问题的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有
一个时间行李箱,需要在里面装上工作、休闲和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我们也都有一个金钱行李箱,需要在里面装上住房、服饰和所有支出。而且,有些人还为自己制定了热量行李箱,要在里面装上所有食物。
这一比喻告诉我们,当稀缺令我们专注时,同时也会改变我们收拾行李箱的方式。也就是说,稀缺会改变我们花每一分钱、度过每个小时、吃掉每一份食物的方式。 稀缺会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行李箱:大行李箱总是装得随心所欲,还剩下不少空间:而小行李箱却总是装得十分谨慎,满满当当。”

并不是每个“行李箱”需要放入精挑细选的东西,但是对于一定的物品的量而言,我们总是想要更小的行李箱。毕竟拖着大箱子来回跑,实在是太累了。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1美元的价值, 在穷人眼中和富人眼中是不一样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富人对1美元的价值判断。当穷人在评估1美元的价值时,会用上大脑中内化的街量标准,而不会依赖环境进行判断。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他们更接近于“经济人”。人们对货币价值的衡量是相对的,这是行为经济学中的经典结论。

  韦伯的实验说明,认知具有高度的相对性。举例来说,人眼开非曝光表中,对光度的判断与背景的明暗相关:如果你身处黑暗的洞穴中,即使- 根火柴的光亮都足够照亮你的四周;如果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你在户外咖啡厅点燃了同样一根火柴,那就可能根本察觉不到它所发出的光亮。同样,我们所能感知的物体大小也是相对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洗衣液生产商很早以前就发现,如果瓶盖变大,洗衣液的用量就会变多。大瓶盖里面的倾倒口只会占整个瓶子的很小-部分,因为我们体会到的是相对量而非绝对量,所以倾倒口就显得很小。就这样,人们每次都会多倒些洗 衣液,而洗衣液的销量也会因此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金钱的判断也是与背景相对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更在乎为购买. .本20元钱的书去节省 4 元钱,而不会在乎为购买一台1 000元钱的冰箱去节省100元的原因。在印度金奈,亚历克斯不过是用看火柴光亮的眼睛去看待金钱,是在与背景相对比。当公允价格为40卢比时,60 卢比看起来的确是太贵了。虽然相对性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固有特征,但经验与专业技能还是能让我们摆脱这一限制。

  有些富人同样也会保持节俭的作风。当我们与这些富人朋友们聊起自己的工作时,他们总会点头附和道:“这就是我的做人风格一对 金钱非常专注。”但是,节俭与稀缺的体验并不是一回事。节俭之人对金钱怀有一种保证富余的责任感,而穷人则需要随时进行权衡。发生购买行为时,节俭之人会思考的是,该商品的价格是否“优惠”。相比之下,穷人则会思考,为了付出相应的金钱他们要放弃什么。所以说,节俭之人并不需要进行真正的权衡,他们与所有生活在资源充裕条件下的人一样,很难体会到1元钱的真正意义。因此,他们就需要依赖周遭环境做判断。亚历克斯与三轮出租车司机打交道时就是这样:康价(而且前后不统) 出售自己的时间,就因为他是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确定三轮出租车的“合理”价格的。可见,亚历克斯很节俭,但并不贫穷。”

这里需要探讨一下生活哲学:为了 1 美元,有的人会想方设法的去节省。没错,这是个美德!但是如果每件事都这么斟酌半天,实际上是很耗费个人的精力的,哪怕你跟我说,我很穷。在穷到连一顿饭都吃不起的状态下,可以委屈自己。但是如果还有喝一杯奶茶的资金,我想就不应该过分浪费自己的精力。你可以在——买个睡椅跟别人讨价还价;买个空调跟别人磨磨唧唧。相对价值而言,睡椅空调节省下来的钱可以够坐很多次公交车了,甚至可以打的。“ 抓大放小 ” 而不是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借用与短视

  “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当面临稀缺状况时,我们的借用,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

身负债务可不是一件好事情。翻开目前很多公司的商业模式就会发现,一直在亏钱,但是一直在扩张,为什么?要么是灭亡前的疯狂,要么是构建商业壁垒。如果你借用明天的钱,那就需要好好想想是在构建自己的护城河,还是仅凭一时的血脉扩张。

无力规划
  “所有这些不同行为都有着同样的明显特征:短视。这就引出了管窥心态最基本的含义: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当然,研究也显示,规划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问题,而稀缺则令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峻。”

贫穷限制了我们无法为明天进行规划,《穷富翁大作战》深切的揭示了这个赤裸裸的现实。

稀缺陷阱

  “稀缺陷阱尤其会令人感到辛酸的就是,它会让人产生种感觉:只要再多一点资源,就能摆脱欠下的所有债务,就能逃脱这个恶性循环。所以,工作一直赶不上进度的人会说:“如果我再多那么一点点时间, 就能赶在进度之前做完这些事。”街头小贩会想:“ 如果我拥有买水果的钱,而不用一点滴地攒钱,那么就能摆脱债务,我的收入就能翻番。”在所有这些情况中,一次性的资源补充似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稀缺的拥有者,其心态长期受其影响。改变绝非一朝一夕,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稀缺思维,即便是短时间拥有巨量资源,长期看仍会恢复原先的稀缺状态。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改变心态,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穷人会一直贫穷下去,而孤独者也注定会继续形单影只;繁忙之人永远会日理万机,而节食者的计划也总是会以失败告终。稀缺造就了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存。如果这种说法让你觉得太过残酷,那么就来看看另一种观点;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缺乏技能;孤独者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不受人欢迎;节食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缺乏意志力;繁忙之人之所以整天忙碌,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过上井井有条的生活。这种观点认为,稀缺是深层次个人问题所引发的后果,很难改变。相比之下,稀缺心态是环境造就的结果,更有可能通过一些措施来加以改。稀缺并非个人特质,而是自身创造的环境条件所引发的结果,而这些条件是可以进行管理的。我们越是深入了解稀缺在大脑中的发展历程,就越有可能找到办法去避免稀缺陷阱,或至少去减轻稀缺陷阱的影响程度。”

   良好的教养水平需要足够的带宽、复杂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 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会渐渐的改变原生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即便不是唯一因素,也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你做的每一道题,都会慢慢的改变着你。

   大多数时候,我们面对的很多事情很难去评价自己是对的还是错的,合理还是不合理才是度量的尺度。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包容的心态,去和靠谱的人、书去交流,以此作为反馈,纠正自己的得与失,慢慢的就会建立尺度感,操作上,可能会比较难。。。

posted @ 2020-11-13 09:56  谦曰盛  阅读(43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