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程序层次结构演变

 


这里本来应该有张描述应用程序结构演变的图,可是CSDN在这里上传不了,所以没有传上来.


纵观几十年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演变过程,应用程序逐渐由单层体系结构发展为多层体系结构。最初应用软件只是在大型机上的单层应用程序,大都采用文件系统存储数据。20世纪70年代,随着数据库的普及,原来的单层结构发展为双层结构。在双层结构中,实现了数据存放与应用程序的分离。但是,负责用户界面交互的代码与业务逻辑混杂在一起,一个小的系统尚可以维护但是对于企业级的应用,长期的维护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三层的体系结构应运而生。在三层结构中,把原来的应用程序层分成了视图层和业务逻辑层、数据库层维持不变。随着软件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感觉这样频繁的操作数据库和大量的底层代码的重复书写极大的浪费了程序人员的心血,Hibernate,Spring,等框架的应运而生了。

在Hibernate中又将原来原业务逻辑层分成了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现在主流的分层结构依然是三层结构).

2.什么是持久化? 为什么要持久化?

1.什么是持久化?
本人找了好多文章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最后是从孙卫琴写的《精通Hibernate:Java对象持久化技术详解》中,看到如下的解释,感觉还是比较完整的。摘抄如下:

狭义的理解: “持久化”仅仅指把域对象永久保存到数据库中;广义的理解,“持久化”包括和数据库相关的各种操作。

●     保存:把域对象永久保存到数据库。

●     更新:更新数据库中域对象的状态。

●     删除:从数据库中删除一个域对象。

●     加载:根据特定的OID,把一个域对象从数据库加载到内存。

●     查询:根据特定的查询条件,把符合查询条件的一个或多个域对象从数据库加载内在存中。

2.为什么要持久化?
持久化技术封装了数据访问细节,为大部分业务逻辑提供面向对象的API。

● 通过持久化技术可以减少访问数据库数据次数,增加应用程序执行速度;

● 代码重用性高,能够完成大部分数据库操作;

● 松散耦合,使持久化不依赖于底层数据库和上层业务逻辑实现,更换数据库时只需修改配置文件而不用修改代码。

 

转自:http://blog.csdn.net/sunyadongwanghbjm/archive/2007/08/30/1765073.aspx

posted on 2010-01-23 08:24  钱途无梁  阅读(5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