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序

  交互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不仅仅是门艺术,也是(至少追求成为)一门科学。好吧,实际上不是科学,但可以说是一门计算机和认知学的交叉工程学科,基于科学的技术方法创造满足指定需求的交互系统。

  就像汽车、建筑和服装,交互式计算机制品可以使人在情感上愉悦,展示风格和时尚,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在艺术和工业设计上有很大空间可以使物品突出、耀眼、深入人心。但最终制品也必须正确地工作并适应人的活动。一座优美的建筑,其高耸的窗户却在夏日烘烤着居住者,或者房梁在暴风中弯曲,都是彻底的失败。设计者们在建造大楼前需要一定的方法将纬度、季节、通透性、容积和流通性放在一起来预测温度负载。他们也需要一整套的技术方案,例如选择隔热玻璃、窗帘、屋檐和风扇,形成规范的工程方案。工程学在设计中不是取代艺术,而是让艺术成为可能。

  工程学对建筑来说已经够难了,对互动制品来说更难,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获取关于人的科学比关于建筑的更难。建立人机交互领域的追求之一就是提供这样一门支撑科学和工程学。但要怎么做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可用性测试”,观察用户的操作,发现他们遇到的困难,并通过重新设计来修正。可用性测试是有用的、必需的,也是低效的。成果也不如工程学般能很好地积累起来,而且无法对失败有深入的洞察。认知上等同于通过烘烤让用户去发现大窗户的效果。但可用性测试可以发现系统的很多缺陷。它是可行的方法,因为交互系统的修改通常要比建筑物的重建容易得多。

  最好能在一开始就避免许多错误,一种方法就是使用设计规则。与其在可用性测试中重复不断地发现红绿搭配的界面对色盲用户很糟糕,不如设立规则,说明颜色使用的注意事项。然而,设计规则也有自身的问题。在实践中,设计规则可能模棱两可,或者需要对环境做出精细的解释,也可能会与其他设计准则矛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有这本书。

  这本书的想法是将设计规则与其核心的认知学和感知科学高度统一起来。这样的形式有几个好处:与实际的设计联系起来使得心理学变得具体而容易理解,而设计规则因与其深层的基本原理相互关联而更容易在具体环境中应用。

  Jeff Johnson是写这样一本书的完美人选。他的整个职业生涯结合了界面设计和心理学两方面的工作。我第一次遇见他时,他是施乐Star系列产品的用户界面团队成员之一。施乐Star系列是图形用户界面的首例商业产品。因此在设计方面,他是GUI设计的先驱。在心理学方面,他拥有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学位。他将设计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在商业交互系统上应用,在大学里教学,并从事咨询工作。他的独门秘技是能使用具体的设计范例来阐明抽象的原理。事实上,他能一针见血并令人难忘地揭示因糟糕设计而“搞砸”的例子,在这本书里也是如此。

  除了设计准则之外,用科学方法来帮助设计一个系统的另一种方法是设计模型。Jeff的书也展示了使用这种方法的例子。他演示了如何依据对象和操作对任务环境构建模型,以及如何理解实时互动的限制。

  简而言之,这是一本为交互系统设计提供支持工程方法的书,同时,也是一本理解更广泛的人类行为原理的入门书,就算是设计者的认知科学速成吧。最重要的是,对于那些要把事情做好的实干者们来说,这是一本对人类大脑有深刻洞见的书。

posted @ 2011-08-10 13:46  java高手  阅读(13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