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工程阅读笔记06
这次我阅读了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
最后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四个领域需求模式,性能领域需求模式,适应性领域需求模式,访问控制领域需求模式,商业领域需求模式。
在做需求的过程中经常遇见性能问题:1.编写容易等同于实现困难。2.我们定义一个完整的运行还是只是软件。3.性能指标适用于系统的哪个部分?4.避免武断的性能指标。5.性能因素对系统有多大的影响?6.怎样可以测量实际的性能?7.到什么时候性能指标需要满足?8.在每一个需求中之定义一个性能指标。9.如果性能指标没有达到该怎么办。在具体分析那五个需求模式时,都有各自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步骤。访问控制有3个主要活动组成:1.使系统知道有关人员(用户注册)2.确认用户是译制人员(用户认证)3.控制用户可以做什么和看什么(用户授权)。访问控制需求模式适唯一的有关安全的需求模式,但对访问控制进行需求分析时,要包括:用户类别、用户详细信息(身份详细信息、认证信息、事实、选择、访问权限)、注册流程、密码、用户认证和确认、权限等。商业需求模式包括费/税和多组织单员(业务结构,办事处,公司等)多组织单元需求包括:单元类型名称、单元类型定义、父单元类型、特征、预计的实例数等,还可以额外的包括访问控制、单元标识符等。费/税需求包括:名称、基础、起源、条件、什么时候征收、付款人、收款人、费率的决定因素、系统的责任、参考。还可以额外的包括特殊情况和因素、人为干涉、费用金额的理由。 访问控制有3个主要活动组成:1.使系统知道有关人员(用户注册)2.确认用户是译制人员(用户认证)3.控制用户可以做什么和看什么(用户授权)。访问控制需求模式适唯一的有关安全的需求模式,但对访问控制进行需求分析时,要包括:用户类别、用户详细信息(身份详细信息、认证信息、事实、选择、访问权限)、注册流程、密码、用户认证和确认、权限等。
性能领域需求模式有:响应时间需求模式、吞吐量需求模式、动态容量需求模式、静态容量需求模式、可用性需求模式。性能领域的需求模式解决的是系统的性能问题。响应时间是系统需要多少时间完成一个请求;吞吐量是系统处理事情的速率;动态容量是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多少件事;静态容量是系统可以保存多少某种类型的实体;可用性是什么时候系统对用户是可用的,以及多么可靠。
适应性领域需求模式有:可伸缩性需求模式、可扩展性需求模式、非狭窄性需求模式、多样性需求模式、多语言需求模式、安装性需求模式。适应性领域需求模式是为了使系统更加灵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可伸缩性是准备好处理业务容量的增加;可扩展性可以能够容易地插入额外软件;非狭窄性可以避免限制在其他地方安装;多样性可以同时支持多个公司、货币等;多语言可以同时支持多种语言用户界面;安装性是安装系统封容易程度。
访问控制领域需求模式有:用户注册需求模式、用户认证需求模式、用户授权需求模式、特定授权需求模式、可配置授权需求模式、批准需求模式。用户注册使系统知道用户;用户认证是认定一个用户;用户授权是控制用户可以做和可以看的内容;特定授权是具体的用户授权规则;可配置授权是可以动态地改变哪些用户可以做什么;批准是强迫某个操作被其他人批准。
商业领域需求模式有:多组织单元需求模式、费/税需求模式。多组织单元室业务结构(多部门,办事处,公司,等等);费/税是收费方式。
这本书从不同领域介绍了相关的模式,是以自上而下的顺序介绍的。通过学习这次模式,也大致了解了一个系统大概涉及的领域。这些模式并不是全部的。当编写需求规格时,列一个可以用于正在定义的这种系统的多有需求模式的名单是有用的,可以更方便的找到想要的。不是所有的模式都可以适用于所有的系统,所以建立一个只和你的系统相关的模式的名单还是值得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