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边缘》—团队冲刺阶段--领航篇(First Day)
《记忆边缘》——团队冲刺阶段--领航篇(First Day)
目录
各个成员在 Alpha 阶段认领的任务
-
经过团队讨论,我们最新确定的版本所需实现内容如下:
1:在IDEA上完成代码的整体部分,将逻辑和思路定下来。
2:在Android Studio上实现界面设计、按钮设计。
3:将APP界面和数据库联系起来。
4:截止时间、地点提醒、重要性等功能的IDEA代码的编写和Android Studio上功能的实现。
5:APP图标,背景图片的设计与美化。
-
各个成员在 Alpha 阶段认领的任务
小组成员 分工 任务量 袁源 数据库的建立与链接、在Android上完成APP功能的实现 50 彭淼迪 在IDEA上完成APP所需核心代码的编写,辅助在Android上完成APP功能的实现 50 王美皓 APP图标,背景图片的设计与美化,以及辅助完成界面布局设计 35 李一卓 在Android Studio上完成界面布局设计、按钮设计。 35 钱佳禹 博客的撰写,各种图的绘制,按钮设计和写APP所需部分代码 35 -
总任务量 50+50+35+35+35 = 205
-
在团队合作时任务也会动态分配,最终以实际为主,上述仅具有参考价值。
明日各个成员的任务安排
燃尽图&任务清单
-
燃尽图
-
任务清单
团队成员贡献值的计算规则
-
人民网的这篇文章《“组”不动的大学小组作业》中提到:
在成立小组之前,应当制定小组章程,包括小组愿景、小组价值观、小组决策规则 和小组交流方式等,且成立的小组人数应当不超过5人。在工作进行之前,指派小组角色。 每一位小组组员需要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只有明确合理的分工,才能有良好顺利的合作。 分配角色时,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角色的任务。
-
所以我们不应该把APP全部交给优秀的好伙伴们完成,自己反而在搭便车。也应该自己去做些什么,不会的就去学习,问同学,只有投入,才有自己的收获。
-
为了建立更加清晰透明的评分机制,我们采用的方法如下:
- 通过实际工作量(时长和编码量、难度等综合商定)和完成系数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每个阶段任务完成情况。
- 在评分时,内部组员平时成绩由内部成员依照上述评分标准互相打分(占比),最终由组长(袁源同学)来判断是否合理。最终每个人获得的分数即是最终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本组员贡献和成绩不匹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