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工作室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信息系统小组 姚洪彬

 

这个暑假,我作为我们小组的正导师,副导师为俊威、明珺、振东、礼杰,学员为丹虹、海峰、世宏、俊羲。另外一组由阿琎作正导师,泽宇和子皓为副导师,学员为振文、韶伟、亦鑫、适远。家涛为总导师。

 

虽然有分组,但小组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多的。阿琎小组的四个学员也是比较喜欢来问我问题。每当这种情况,我并没有因为他们不是我小组的而敷衍了事,只要我能帮忙的,我一定讲解清楚。其实其他导师也是会这样做的。所以我每天都会花一定时间解答组内外学员的疑问,有时也要解答副导师们的问题。

 

为了让网络组的所有学员能更快的了解三层架构,以及适应我们网络组的开发模式。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做了一个完整的Demo,包含数据库,具体功能很简单,只是对学生信息的增删改查而已,但里面包含了分层的思想。这样除了引导新学员把代码条理清晰的分好层,还使他们更多的用到数据库和存储过程,尽量避免他们在学习之初把sql语句写在代码里。这个Demo可以说是质计的一个浓缩版,基本架构都是一样的。但里面也参照了潮江小型架构的存储过程。所以这个Demo也是一个从质计模式到小型架构的一个过渡版。方便以后学员向小型架构学习和应用的转变。毕竟让新学员一下子接受小型架构的思想,我觉得是比较有难度的。小型架构需要在面向对象知识掌握比较充分和ASP.NET应用上积累的经验比较充分的时候才能比较好的理解它。

 

我发现新学员在学习之初注重C#语法的学习,忽略了数据库方面的学习。为此我花了一些时间整理了一份常用sql语句的试题和相应的编写了一个数据库,我已经在数据库里面插入了数据,根据试题的题目写出sql语句以及把执行的结果截图出来。这份数据库知识的测试放在了暑期差不多结束的时候进行。暑假的前期就已经跟他们说了暑期结束前会对他们进行数据库的考核。其实目的不是考核,而是要求他们多学习数据库方面的知识而已。因为我第一次出这种题,所以没把握好试题的题量和考试所需的时间。所以考了2个半小时,大部分人只做了整张试卷的3/5左右。成绩都差不多,总体上他们对基础知识是掌握了。

 

写文档对一个程序员来说是比较痛苦的事,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开发人员,编写规范的文档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暑假的时候两个小组在写文档上展开了竞赛,分三场比赛,需求分析的比赛、概要设计的比赛、详细设计的比赛,以QG主页为对象。第一场比赛我们小组输了,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当时抓的不够紧,最开始只是找他们开会说了一下需求分析的大概内容,然后模板发给他们自己写,写的过程有什么不懂的才来问我。还有就是我对文档的把关不严,需求分析中有人还把QG写成了GQ,这些小错我都没发现就交上去了。最后家涛发现后退了回来,并指出了我们组文档的其他很多不足之处。在我们组还在修改的时候,阿琎小组已经提交了,而且质量通过了审核,因此我们输了。接下来是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比赛,那时我抓的比较严了。不时的开短会,在开会的时候,我没有过早的把我的想法强加给他们,我先倾听他们的想法。对于他们的想法,如果可行的话我就大力的支持,如果他们的想法不可行或者有欠缺,我先给他们分析这种想法的弊处,然后再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及时地给他们指明方向。这种方式既让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又能及时的更正错误。所以文档编写的进度也提高了。最后是审核,审核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不少细节上的错误。我把错误或者不足写在纸上,然后找他们开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给他们说,和他们一起讨论修改的方案,确定好方案之后,我把错误列表发给他们,让他们对照着这些错误描述去更改。直到被我审核通过,才提交上去。因此能比较快比较好的完成任务,所以后面两场比赛,我们小组都赢了。在开会过程中我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好了,大家沟通才比较顺畅。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觉得学员的表现都是蛮不错的。特别是适远,有一定基础,又比较好问,学习能力很强。暑假期间我还在组内交流会讲了小型架构的原理,学员基本了解了小型架构的大概原理,但具体细节的实现还是有待日后的深入研究。

 

这次做导师,收获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快乐。作为导师,作为师兄,看到师弟师妹的成长,我心里感到很高兴,因此我收获了快乐。

2、温故而知新。对于师弟妹们的问题,有一些知识点我已经淡忘,有一些知识点我以前就是理解不够。遇到这种情况,虽然有时让我很囧,但我查阅相关资料后还是能比较好的解答师弟妹们的问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使我温故而知新。巩固了以前的知识。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信赖,特别是感谢学员们给我的收获。

posted on 2010-10-04 21:23  QG工作室  阅读(58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