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丨教你玩转 API
欢迎大家前往腾讯云+社区,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
背景
当下,业界越来越多公司在项目架构设计时,会采用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可以让我们的产品有更好的扩展性,更好的伸缩性;但同时也会带来微服务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微服务接口怎样规范管理?怎样在多团队协作中开放与复用?等等。
同时,业界也在逐渐的引入DevOps理念,来实现开发,测试,运维,运营更紧密的高效配合,提升产品迭代的效率,质量。
这里,织云API平台将从“部门内微服务API开放复用”,“产品线API DevOps实践”来分享腾讯社交网络运营部踩过的坑和API平台在“开放”,“DevOps”的理解及实践。
1API开放与复用
部门长期运营,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系统/平台,各个系统/平台也很早的开放了自己的Open API 给其它团队做二次开发和使用。
作为开放接口使用方:要集成A平台的B服务时,你可能会遇到:
- 找不到平台开放接口文档;
- 从平台官网下载的接口文档好像未更新;
- 接口文档定义太简单。看不懂;
- 使用前,不清楚接口的质量现状(成功率,耗时等);
- 出异常时,没法快速界定问题的边界。
作为开放接口提供方:你在运营上可能会遇到:
- 接入方很多,长久下来,自己都不清楚调用方是哪些?
- 最近我的接口调用量大增,不清楚这些调用是否合理?
- 旧接口要下线,但仍有请求。不方便快速找到调用者。
2产品线API那些事儿
织云,是腾讯SNG海量业务运维能力经验沉淀出的产品,它采用微服务架构。在微服务的开发,测试,交付,运营中,我们遇到这样子的问题:
- web工程师:版本迭代很紧,但是后台同学的接口迟迟出不来,我的工作delay很久了
- 后台工程师:版本迭代很紧,写代码的时间都没有。哪来时间写用例。但每次修改代码,人工自测耗费很多时间。
- 两位工程师:上次不是好说接口长xx样子吗?怎样现在变成这样子了?
- 质量工程师:这个迭代,织云性能是否达标呢?看不见,摸不着,快慢主要凭感觉。
- 运维工程师:客户反馈操作有异常。一个问题都转几手开发。我怎样快速定位问题根源
- 客户:你们的XX能力很好。我们想基于它们接口做二次开发。有开放接口吗
织云API平台,就是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API平台简介
- 定义
织云API平台,是一个以API服务管理和代理以基础,赋能接口开发,测试,上线运营,下线管理于一体的API管理与开放平台。
- 应用场景
- 功能介绍
1、织云API平台,实现了API统一规范管理与开放。 2、以服务代理为基础,实现了安全认证,过载保护。 3、对于服务调用支持日志查询,数据画像,异常告警,链路分析等功能。 4、可以基于API平台实现基于织云所有能力的定制开发的能力。
接口规范和接入成本
- 接口规范
屏蔽接口URI层级差异:
API平台,统一采用三级结构,通过/平台/服务/接口的层次来管理所有接入API,屏蔽实际接口URI的层级差异;
屏蔽接口响应结构差异:
API平台,自动转换接口响应结构,屏蔽实际接口的结构差异化。大大简化了集成开发,特别是Web前端同学适配后台接口的复杂度。
全局业务错误码:
确保服务间的每个错误码都是唯一能溯源的。
- 接入成本--零改造
API平台在设计之前就考虑到用户接入的成本。以上规范,API平台都能自动屏蔽差异,自动转换,自动生成。用户接入零改造。
注册API服务 — 示例
- 现成的API接口
现在我有一个容量的分析接口:查询模块容量持续高低负载数据接口。
url: http://capacity/load/sustained-load method: get 入参:type=1&m1id=468095&m2id=468095&m3id=468095&m4id=468095 出参: [ { "m1id": 1256, "m2id": 1256010, "day_cnt": 14, "m4id": 468095, "avg_load": 0.25, "type": 1, "model_cnt": 1, "m3id": 11120 } ]
- 创建接口对应的平台,服务
操作相似。如创建服务:
其中的英文缩写,将是最终API url中对应的服务名。
- 注册接口 - 基础信息
- 注册接口 - 定义请求示例
自动生成入出参:
在入参,出参示例部分,只须贴入:
入参:type=1&m1id=468095&m2id=468095&m3id=468095&m4id=468095, 出参: [ { "m1id": 1256, "m2id": 1256010, "day_cnt": 14, "m4id": 468095, "avg_load": 0.25, "type": 1, "model_cnt": 1, "m3id": 11120 } ]
API平台会自动帮我们解析结构(当前支持key/value, json结构等解析)
用户,只须录入字段是否必填,以及中文说明即可。
- 注册接口 - 定义接口返回码
接口开放
- 查看开放API接口
列表页:
在API平台注册接口后,可以在API平台列表中查询每个开放接口:
明细面:
在明细面,可以查看接口详情。以及自动生成的调用示例。
自动生成接口文档
- 访问权限申请
API平台的接口开放模式暂时有两种:全开放,须审核。
全开放:
用户须在API平台应用组进行登记注册,API平台会分配一个唯一的apikey给到用户。对于全开放的接口,用户访问时,只须header带上apikey即可。
须审核:
对于一些敏感数据接口,用户访问前,须进行权限申请,将请求所在的业务模块与当前接口进行绑定。API平台只允许目标业务模块下的IP访问目标接口。
场景一:接口开发-无中生有
应用前-出现的问题:
1.开发耦合:项目迭代刚启动,经常会出现后台开发间,前后端开发间接口相互依赖,导致工作相互delay。
2.相互“扯皮”:开发间当面对齐接口,经常出现今天说“一套”,实际输出“一套”。没有接口落地及佐证的地方。
应用后-规范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并行开发:
有了API平台,大家的工作流程规范是这样:
\1. 接口提供方,注册新接口到API平台;
\2. 提供方与接口使用方通过API平台对齐接口,达成两方最终接口;
\3. 使用方使用API平台提供的伪接口进行功能开发及联调;(不再阻塞)
\4. 接口提供方严格按最终接口参数实现真实接口。
\5. 接口提供方将测试接口录入API平台,模式从“伪接口”切换成“测试”,接口使用方可以“无感知”的切换成真实接口服务中去。不需要额外联调。
场景二:接口测试-可视化用例+自动测试
“ 写代码的时间都没有。哪来时间写用例。但每次修改代码,人工自测耗费很多时间。” 这种现象其实在开发中很普遍。
有没有一种模式,可以让开发不用写代码就能快速实现接口单元测试用例?甚至让不写代码的测试同学来帮开发实现测试用例?
API平台,提供了可视化用例在线编辑:用户只须录入预设值,即可生成用例。一键执行用例,查看测试结果。
API平台也实现了依赖第三方环境API的接口本地化测试。
关于API平台测试能力这一部分,后面我们再专门单独做介绍。
场景三:质量运营
- 安全认证
分配apikey: 所有API访问,须在API平台注册,由平台分配唯一的apikey。用户每次请求须带上apikey方可访问;
限制开放源:对于敏感API接口,接口使用方须在API平台登记请求来源业务模块,经审核后,方可访问。
- 过载保护
每个接口可以自定义访问频率。API平台可以对接口进行限频保护。
- 接口巡检
API平台可对线上服务接口进行自定义的主动探测与巡检。在用户察觉问题前发现问题与修复问题。
- 异常告警
若API服务出现异常,API平台会主动通知接口使用方与提供方。
- 异常告警案例
CMDB下发配置(16:30,17:30灰度),未切走流量,导致接口请求小部分异常。
告警短信:
查看API日志:
发现:后台spp服务异常
跟进原因:
- 调用链路分析
- 应用场景
应用前-问题场景:
A业务页面提示xx保存失败-->A业务开发卷入排查(重现问题+分析)-->发现是公共B服务异常--> B开发卷入相似分析--> 发现是平台服务C异常--> 卷入C开发相似分析--> 确认是redis服务异常。
这种问题,如果发生在客户环境,会有ABC三个开发同学要:申请登录客户环境(有时很繁琐很费时)--> 排查--> 内部反馈,流转问题单。有时排查分析时间还没有前后协调时间耗费得多。
应用后-链路分析场景:
API平台调用链路分析能力,方便不懂业务的运维同学,一键在线查看整个调用链,直达问题根节点:
1.获取异常请求ID:
前端页面或后台服务出现异常时,定位者可以从页面或日志中获取调用请求的ID,
2.还原问题现场:
根据请求ID,在API平台获取调用链,快速全方位的还原现场数据:链路中每个请求的入参,出参,耗时,返回码,异常日志等。
告别登机子查日志-重试重现问题-大量开发介入-问题修复效率低慢的问题。
- API调用链路分析
API平台根据起始请求,将接口间调用关系生成一棵调用树.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
1.请求的调用链路;
2.每一层调用现场:服务调用方,服务提供方,接口返回码,耗时, 入参,出参, 异常日志(若有异常)
利用API平台的调用树能力,我们可以:
1、快速了解服务的调用关系,发现不合理调用;
2、帮助售后快速定位问题;减少开发介入频率;
3、现场复原:不须再重现;避免重现不了问题的定位
4、web可视化分析:减少上机子查日志的次数。提升定位效率。
- 案例一:发现不合理调用
(1)问题现场
devtest环境,执行工具市场工具异常.
(2)获取requestId
获取id, 输入查询
(3)重现调用树+问题现场
(4)发现原因/问题
结论一(问题原因):命令通道接口-判断设备连通性:发现设备不可通。
结论二:通过调用链,发现工具市场存在重复调用cmdb接口问题。工具市场下个迭代修复。
- 案例二:CMDB异常
(1)问题现场:执行工具市场时,只提示CMDB异常。但不知道原因。
(2)查看API平台调用树:不需求上机子查日志啦。可见原因是DB连接异常。
场景四:数据画像
API平台有实时日志查询、实时数据画像、性能分析等数据画像能力。这里,针对成功率,耗时做下介绍:
对于运营者来说,我们很关心线上接口的成功率,耗时,这样将直接影响服务质量,用户体验。
- 横向分析
查看接口成功率分布及趋势 & 查看接口耗时分布及趋势。
平均成功率,平均耗时,会在“平均数据”下掩盖了一些细微的问题。API平台画像,会采用分段模式,下钻一层看问题。
- 纵向分析
以“天+接口”纬度查看明细数据:
- 性能优化案例
刚接入API平台时,织云自动化服务,共有39个接口有调用记录。其中29个接口(66.7%)不达标(接口耗时超过500ms)。经开发性能后,慢接口大幅减少。
小结
织云API平台,是结合我们部门“接口开放”,“接口生产”需求、痛点和DevOps理念的一次新探索,新实践。在传统API网关的能力基础上,拓展到更多API周期阶段,实现API的DevOps赋能与管理。
以上是API平台简单的介绍和分享,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能打造好自己的微服务管理与开放平台。共勉!
· 分 · 割 · 线 · 啦 ·
织云企业版预约体验
问答
无法从API获取数据?
相关阅读
模型剖析 | 如何解决业务运维的四大难题?
混合云管理问题,你解决了么?
Pick一下,工具上线前运维必备原则
【每日课程推荐】机器学习实战!快速入门在线广告业务及CTR相应知识
此文已由作者授权腾讯云+社区发布,更多原文请点击
搜索关注公众号「云加社区」,第一时间获取技术干货,关注后回复1024 送你一份技术课程大礼包!
海量技术实践经验,尽在云加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