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入门-生成器和生成器表达式
昨天我们说了迭代器,那么和今天说的生成器是什么关系呢?
一.生成器
什么是生成器?说白了生成器的本质就是迭代器.
在Python中中有三种方式来获取生成器.
1.通过生成器函数
2.通过各种推导式来实现生成器
3.通过数据的转换也可以获取生成器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很简单的函数:
1 2 3 4 5 6 7 8 | def func(): print ( 111 ) return 222 ret = func() print (ret) 结果: 111 222 |
将函数中的return换成yield就是生成器
1 2 3 4 5 | def func(): print ( 111 ) yield 222 ret = func() print (ret)<br>结果:<br><generator object func at 0x0000000001DF04C0 > |
运行的结果和上面不一样,为什么呢,由于函数中存在了yield,那么这个函数就是一个生成器函数,这个时候,我们在执行这个函数的时候就不再是函数的执行了,而是获取这个生成器.如何使用呢?想想迭代器,生成器本质是迭代器,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用__next__()来执行以下生成器
1 2 3 4 5 6 7 8 9 | def func(): print ( 111 ) yield 222 gen = func() #这个时候函数不会执行,而是获取到生成器 ret = gen.__next__() #这个时候函数才会执行,yield的作用和return一样,也是返回数据 print (ret) 结果: 111 222 |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yield和return的效果是一样的,有什么区别呢?yield是分段来执行一个函数,return是直接停止执行函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def func(): print ( 111 ) yield 222 print ( 333 ) yield 444 gen = func() ret = gen.__next__() print (ret) ret2 = gen.__next__() print (ret2) ret3 = gen.__next__() #最后一个yield执行完毕,再次__next__()程序报错,也就是说,和return无关了 print (ret3)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结果: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s17pycharm/每日作业/练习2.py" , line 1068 , in <module> ret3 = gen.__next__() #最后一个yield执行完毕,再次__next__()程序报错,也就是说,和return无关了 StopIteration 111 222 333 444 |
当程序运行完最后一个yield,那么后面继续进行__next__()程序会报错.好了,生成器说完了,生成器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需求,某家学校要订购一批校服,数量10000套,JACK JONES就比较实在,直接造出来10000套衣服.
1 2 3 4 5 6 | def cloth(): lst = [] for i in range ( 1 , 10001 ): lst.append( '衣服%s' % i) return lst cl = cloth() |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学校现在没地方放,很尴尬,最好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呢?我要一套,你给我一套,一共10000套,是不是最完美的.
1 2 3 4 5 6 7 8 | def cloth(): for i in range ( 1 , 10001 ): yield '衣服%s' % i cl = cloth() print (cl.__next__()) print (cl.__next__()) print (cl.__next__()) print (cl.__next__()) |
区别:第一种是直接一次性全部拿出来,会很占内存,第二种使用生成器,一次就一个,用多少生成多少,生成器是一个一个的指向下一个,不会回去,__next__()到哪,指针指到哪,下一次继续获取指针指向的值.
接下来我们来看send方法,send和__next__()一样都可以让生成器执行下一个yiel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def eat(): print ( '我要吃什么' ) a = yield '馒头' print ( 'a' ,a) b = yield '大饼' print ( 'b' ,b) c = yield '韭菜盒子' print ( 'c' ,c) yield 'GAME OVER' gen = eat() #获取生成器 ret1 = gen.__next__() print (ret1) ret2 = gen.send( '胡辣汤' ) print (ret2) ret3 = gen.send(''狗粮) print (ret3) ret4 = gen.send( '猫粮' ) print (ret4) |
send和__next__()区别:
1.send和next()都是让生成器向下走一次
2.send可以给上一个yield的位置传值,不能给最后一个yield传值,在第一次执行生成器代码的时候不能使用send()
生成器可以使用for循环来循环获取内部的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def func(): print ( 111 ) yield 222 print ( 333 ) yield 444 print ( 555 ) yield 666 gen = func() for i in gen: print (i) 结果: 111 222 333 444 555 666 |
二.列表推导式,生成器表达式以及其他推导式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这样的代码,给出一个列表,通过循环,向列表中添加1-14:
1 2 3 4 | lst = [] for i in range ( 1 , 15 ): lst.append(i) print (lst) |
列表推导式:
1 2 | lst = [i for i in range ( 1 , 15 )] print (lst) |
列表推导式是通过一行来构建你要的列表,列表推导式看起来代码简单,但是出现错误之后很难排查.
列表推导式的常用写法:[结果 for 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例:把一年级1班到14班写入列表lst:
1 2 | lst = [ '一年级%s班' % i for i in range ( 1 , 15 )] print (lst) |
我们还可以对列表中的数据进行筛选
筛选模式:
[结果 for 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if 条件]
1 2 3 | #获取1-100内所有的偶数 lst = [i for i in range ( 1 , 100 ) if i % 2 = = 0 ] print (lst) |
生成器表达式和列表推导式的语法基本是一样的,只是把[]换成()了
1 2 3 4 | gen = (i for i in range ( 10 )) print (gen) 结果: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0000000001DF04C0 > |
打印的结果就是一个生成器,我们可以使用for循环来循环这个生成器:
1 2 3 | gen = (i for i in range ( 10 )) for i in gen: print (i) |
生成器表达式也可以进行筛选:
1 2 3 4 | #获取1-100内能被3整除的数 gen = (i for in range ( 1 , 100 ) if i % 3 = = 0 ) for num in gen: print (num) |
其他就不举例,有兴趣可以自己玩玩.
生成器表达式和列表推导式的区别:
1.列表推导式比较耗内存,一次性加载,生成器表达式几乎不占用内存,使用的时候才分配和使用内存;
2.得到的值不一样,列表推导式得到的是一个列表,生成器表达式获取的是一个生成器.
生成器的惰性机制:生成器只有在访问的时候才取值,说白了你要找他才给你值,不找他要他是不会执行的.
1 2 3 4 5 6 7 8 9 | def func(): print ( 111 ) yield 222 g = func() # 生成器g g1 = (i for i in g) # 生成器g1.但是g1的数据来源于g g2 = (i for i in g1) # 生成器g2.来源g1 print ( list (g)) # 获取g中的数据.这时func()才会被执行. 打印111.获取到222.g完毕. print ( list (g1)) # 获取g1中的数据.g1的数据来源是g. 但是g已经取完了. g1也就没有数据了 print ( list (g2)) # 和g1同理 |
深坑:生成器要值的时候才拿值.
字典推导式:
根据名字应该也能猜到,推导出来的是字典
1 2 3 4 | #把字典中的key和value互换 dic = { 'a' : 1 , 'b' : '2' } new_dic = {dic[key]:key for key in dic} print (new_dic) |
集合推导式:
集合推导式可以帮我们直接生成一个集合,集合特点:无序,不重复,所以集合推导式自带去重功能
1 2 3 4 | lst = [ 1 , - 1 , 8 , - 8 , 12 ] #绝对值去重 s = { abs (i) for i in lst} print (s) |
总结:
推导式有列表推导式,字典推导式,集合推导式,没有元组推导式
生成器表达式:(结果 for 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if 条件筛选)
生成器表达式可以直接获取到生成器对象,生成器对象可以直接进行for循环,生成器具有惰性机制.
留一个练习题:
1 2 3 4 5 6 7 8 9 | def add(a, b): return a + b def test(): for r_i in range ( 4 ): yield r_i g = test() for n in [ 2 , 10 ]: g = (add(n, i) for i in g) print ( list (g)) |
友情提示:惰性机制,不到最后不会拿值
【推荐】还在用 ECharts 开发大屏?试试这款永久免费的开源 BI 工具!
【推荐】国内首个AI IDE,深度理解中文开发场景,立即下载体验Trae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