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检验粗浅理解

假设检验是以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是不可能发生为前提(事实上是有可能发生的,但不是这样说的话,就落入一个圈,不能继续玩了),来否认原假设。

u检验的定义:

已知从正态母体N(u,σ2)中抽得容量为n的子样,求得子样的均值x,而且假设母体的方差σ2  为已知值,那么可利用统计量

u = (x - μ) / (σ / √n)  ~  N(0,1)   

检验母体期望μ是否与某一常数相符进行检验。

(意思是说,我们假设的μ是母体均值,n是样本数,构造了u,u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为0,中误差为1)


 

正态分布,可以网上查,就是对某个测量量,均值+误差的概率情况。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假设均值u等于0;如果不是标准正态分布曲线,那么u相当于向左向右偏)

例如:对一短距离,测量10000次,得到中误差±σ10000 ,已经非常接近1σ 了。

而测了100次,可能得到的中误差在±1σ到±2σ之间。

(所以有一种说法,就是如果做了大量测试,得到某个均值a,中误差σ' (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真正的σ,毕竟不能做无限次测试),假如另外再测一次,得到的值为b , 如果|b - a| > 2σ ,那么认为b是噪点,毕竟从正态分布来看,大于2σ的值概率已经小于5%了)


 那么,u分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假如已知母体方差σ ,意思应该是,已知一个仪器测量的方差 。 (仪器的方差,也是通过大量测试一个量,求方差得出来的,很接近真的σ)

(2) 子样的均值x ,意思应该是,测了多次,例如:1.01,1.01,1.019,1.00,0.999,……,然后求出均值,假如为x,但是≠1

(3) 母体期望μ , 就是说我们假设的一个值。例如上面,样本均值为x≠1,但是很接近1,那么可以假设μ = 1

(为什么不干脆说,母体期望μ 直接就等于x好了,干嘛多次一举?因为任性…… 如果都这样的话,就不需要搞u检验了,u检验没意义,相当于主观的100%认定μ=x,没必要检验)


 u = (x - μ) / (σ / √n)

分母(σ / √n) , 就是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得到x的精度

 所以,u就是:假设值 - 样本均值 : 样本精度 


 那么,如何检验?

在假设检验前,还有有一个值,就是对:假设μ = 1的显著水平,一般称为a值进行评估。

如果我们坚信,母体均值μ 就是等于 1 , “坚信”这个东西,也是有值的;

“坚信”值95%,就是有5%怀疑 “μ 就是等于 1” 是错的。

a的意思是,“怀疑”程度。

如果相信假设的μ就是母体均值 , 那么a设置小一点,例如:5%(0.05)、1%(0.01)


那么,u计算好,有a,就愉快的差表了。

查表,其实就是反算u' ,和u的关系。

看上面正态分布的图:

假设a是5%,那么得到的u' = 0 + 1.96 , 那么如果  -u' < u < u' ,就说明了这个u在接受域内,假设成立。


 

应用:

例子一:测定高温对距离测量的影响

1.  假如在高温度T的时候,测n次距离样本,得到了样本均值x

2.  假如在常温下,大量(比n大得多)测得距离均值为μ 

那么,可以做假设检验:

由于相信μ ,所以设置a = 0.001,表示对μ的怀疑度很低。

如果u超出了接受域,那么认为μ是错的;但是,实际上μ又是对的,因为在条件很好且大量测得的情况下得到的。

所以,有一个结论,就是样本均值x测得很不好,导致拒绝了母体均值为μ的假设。


 

例子二:测定粗差

1. 假设测了n(n很大)次距离,得到样本均值x

2. 在和1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得另外一个距离值,测了m(m远小于n)次,均值为μ

那么可以做假设检验:

由于不太相信μ ,设置a = 0.05,表示对μ的怀疑度高。

如果超出了接受域,那么认为μ是错的,也就是m次的均值μ仍然存在粗差


 

更深入:

 u = (x - μ) / (σ / √n)

假设分母是vi = Bx - l,中,vi的精度 。 (可以先平差,求出x的精度,然后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得到v的精度)

由于v是观测值改正数,其数学期望当然为0,因此μ=0;

如果对一个值,观测了十分多次,那么其观测值改正数当然要为0的了,因此可以将a设小点。

然后做检验。如果在接受域内,那么证明vi是对的;否则vi是错的,有粗差

 

posted on 2019-04-01 10:31  耀礼士多德  阅读(373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