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信息获取特点与记忆模式
2016-11-15 15:29 追忆似水流年 阅读(1676)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我们的大脑透过五官接收到外在的事件,然后,我们的大脑会自动的对这些所接收的数据(事件)进行处理。在这个处理的过程中会自动的进行删减、扭曲和一般化。
1. 删减
什么是删减呢?我们的大脑在每秒钟会接收到超过两百万的信息流,这些信息数据太过于庞大,因些我们的大脑需要对它们进行适当的删减。比如你要在火车站去接一个朋友,因为出站来的人太多了,所以你必须把你的注意力锁定在你朋友的这个形象上,这样才能让你快速定位找到你的朋友。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把与你朋友无关的信息删减掉了。这个时候,有个小偷正准备在划你的口袋,也许你就没有注意到了。
因此,删减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注意力聚焦。因为可以把令人分心的事物过滤掉,同样,删减却有可能把其它的有用的信息给删掉了。
2. 扭曲
扭曲就是我们对于外面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时候,让这个信息变成是符合自己的观点与角度。
比如我陪LP今天在外面玩,在街上我就买了一袋桔子,然后我就拿出来分给大伙吃。我走的时候,就把桔子放在我儿子的车子上面,我LP把我儿子往车里放的时候,就随手把桔子放在了车子上面的框里。我LP的牌友吃了一个桔子后还想吃,可是一看桔子不在车上了,就对我LP说:“哇,你LG好小气哟把桔子都拿走了。” 我LP就从车上面把桔子拿出来给她看,她才知道自己好像搞错了。那么,她以为我把桔子拿走了,就是在扭曲。
又比如大家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书中的内容就突然激发了你当初拍拖时的感觉,然后你就说:“哇,这是一本好书,看着好爽。” 其实,这就是在扭曲了。因为这本书与你的恋爱的感觉完全没有任何的关系,但你现在把它拉上了关系,并判断它是一本好书的时候,就是在用扭曲的功能了。
研究显示,我们对于事情的理解,只有20%源自于外界,其余的80%都来自于我们原有的信念和记忆。那么扭曲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的创意无穷,而坏处则可能是令我们感到不安或者恐惧。
3. 一般化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数据的时候,还会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就是一般化。有的老师也叫做归纳,叫法不同,实质一样。
比如有一个女孩子谈了三次恋爱,三次都被男孩子甩了。于是,她得出了一个结论:天下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那么,这里就是在一般化了。也就是把具体的事情放大至含盖所有事情。
一些父母在孩子考试几次不及格后,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适合于学习某学科或者是笨的、或者说是不如别的孩子的感觉。这都是在一般化。我们的信念就是一般化的最好的例子。
一般化的好处是令到我们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比如我第一次吃桔子知道要剥了皮才能吃,以后看到和桔子差不多样子的水果就知道要剥了皮才能吃。这样,我就不用每次都要去学习这个东东是需要剥皮吃还是直接吃。但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把具体的事情过度的概括化了,有时就会期望将来的情况也会像原来的总结那样。比如:守株待免。同时我们在某一件事时,总结出了正确的一般化判断,却忽略了凡事总有例外,因此减少了可能性。比如南方的金桔就是不用剥了皮就可以吃的。
4. 大脑处理信息的全过程
当我们的大脑对五种感官所接收的数据,用上面的三种功能进行处理后,这些数据就变成了,我们的脑内的记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语言等,并慢慢的成为我们的信念、性格和态度的综合体,这就是我们的思维蓝图。
同时,经过删减、扭曲、一般化再经过我们的BVR后,这些外在的事情和数据就在我们的内在的表像系统中看到、听到、感觉到。
比如一个人拿着一根棍子向你飞跑而来,这个时候你的眼睛看到对方的这个行为表现,透过上面三种功能,同时你的大脑会自动的寻找你过去脑中的经验记忆的部份,在你的脑中的原来的记忆中,找到了你曾经被飞跑而来的人用棍子敲打过的记忆,于是你的信念系统做出判断:拿棍子向你飞奔而来的人是可能具有危险性的。
当你的大脑把外在的信息和你内在的经验进行对比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和内在的表像系统中的数据在进行对比。接下来,你的大脑判断出有危险的信号后,于是你的大脑下令,攻击或者逃跑。于是我们就看到,你开始双脚发力向对方冲过去,可是当对方要和你相遇的那一瞬间,你发现对方的棍子,突然向你的身后挥去,你回过头一看,原来背后有一条想要偷袭你的大黄狗。
这就是我们的大脑处理数据的全过程,也就是我们人类的沟通的模式。
总结
- 外在的信息透过我们的五官进入到我们的大脑。
- 我们的大脑透过删减、扭曲、一般化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
- 这些通过处理的信息再经过我们的信念系统进行加工。
- 经过加工后的信息成为我们内在的表像系统中的一部份,或者和我们内在的表像系统进行对比。
- 我们的大脑对对比和处理的数据做出行动的反应。
- 我们的身体表现出大脑下达的行动指令。
于是,人们就看到了我们的行为和表现,这就是我们处理信息的全过程。我们与人沟通的时候大脑运作的过程也和现在的模式完全一样。
NLP里的所有改变技巧都是在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处理相应的内容的。比如说,在第四步的时候,我们运用次感元的技巧就把原来脑中的经验记忆的元素改变掉,这样当新的数据进来后,我们就会得出新的不同的感受。
一个学生被老师批评后,一看到老师就不爽,这就是因为老师的这个形象已经成为了内在表像系统中的记忆元素了。下次看到老师的样子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的把新的信息和原来的信息进行对比,一对比的时候就会把原来的记忆元素拿出来比较嘛。于是大脑自动下令,这个家伙是令人讨厌的,我们的身体就接受到大脑的这个讨厌的指令,于是我们脑就分泌出一种痛苦的化学元素,这种元素瞬间便遍布于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了。
接下来,大家就可以看到,你很不爽的表情和样子了。这也就是我们情绪产生的真正的来源,而如果利用NLP技术,先把脑中的表像系统中的记忆元素改变掉,当大脑在做对比的时候,就找不到原来那种不爽的记忆,或者找到的是很爽的那种记忆元素,那么它作出的判断就是这个家伙是很爽的。于是你的大脑下令:释放兴奋的元素到身体中去。于是,我们就看到,你看到老师却开心的和他打招呼了。这就是这个人类沟通模式的运用了。
低级动物拥有的记忆模式是简单的反射,比如说碰到锋利的东西出血了,疼了,下次看到锋利的东西就害怕了。记忆的是锋利=>疼。至于当时是哪天,来龙去脉则无法记得了。
这种记忆只需要神经元运行时的自我学习功能就够用了。因为有学习功能,经历过的事情都会在脑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就是记忆本身。
智慧动物比如人,当然也有这种低级记忆。在这个基础上,人类还有更高级的解释型的记忆。大脑有一个积极活跃的功能,可以对各种痕迹进行解释,最后推理出一个合理的“记忆”来。所以人类的记忆是不可信的,很可能记错,记忆也会混淆重叠。因为“痕迹”可以覆盖之前的痕迹,大脑中并没有一根时间轴,帮助记住事情的先后顺序。当人们尽力去“回忆”某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是大脑努力工作,刺激所有相关的神经元,试图把那些痕迹联系起来,构建出一个符合所有痕迹的故事。换句话说,人并没有记忆能力,每次回忆都编故事,一方面使故事听上去要合理,另一方面要符合脑中那些痕迹。
计算机的记忆则不用多说了,是真正的记忆能力。计算机的记忆和运算功能是分开的。cpu是cpu,内存是内存。
而人脑就像一块大cpu,里面有无数个核,核与核之间有链接,通过链接进行计算。每次计算的同时还改变链接。于是每次计算都会留下痕迹。记忆并不是主动的一个功能,而仅仅是对计算痕迹的追溯,还原出当时做过哪些计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