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销协同的算法优化实践

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数据和算法优化商品供应端与销售端的协同能力,从而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是电商供应链管理核心问题之一。

1 背景

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数据和算法优化商品供应端与销售端的协同能力,从而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是电商供应链管理核心问题之一。
  • 严选模式相比于普通品牌电商的商品种类更多;

  • 相比于平台电商和平台自营多了商品生产过程,因此补货周期要长1-4个月不等;

  • 严选的销售渠道比较全,有自建App、各家平台店铺、抖快直播、以及线下店等。

以上三个特点,使得严选做好采销协同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和重要性。

图1 严选模式与其他电商模式比较2 什么是采销协同

品牌商的商业目的是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平衡库转和缺货,尽可能降低库存积压、商品缺货等带来的各种成本,从而保障销售额的同时最大化利润。采销协同是实践中平衡库转和缺货非常有效的方法,“采”对应供应端的补货链路,“销”对应渠道端的销售链路,两条链路并行推进互相协同配合。最理想的状态是,供应端补货的商品量与实际销售的商品量相当,这样既没有库存成本,也没有缺货损失,销售额和利润同时趋向最大化。不然,补货量大于销售量,会增加库存成本;反之则商品缺货,会造成销售损失。

图2 严选采销协同链路

3 采销协同的三个阶段

3.1 事前

第一个阶段是事前做预测,主要任务是制定活动计划需求计划

  • 做活动计划:首先渠道需要制定初版活动计划,接着粗粒度的计划输入预测模块得到销售数据,再根据利润率计算得到毛利预估,根据毛利空间再调整活动计划。如此迭代,直到能满足渠道的GMV和毛利目标需求。

  • 做需求计划:首先依赖上一步的活动计划,根据历史数据细化颗粒度,拆分到单个SPU甚至SKU,接着输入预测模块得到每个SKU的销量数据,最后根据销量预测数据制定需求计划。

3.2 事中

第二个阶段是事中依策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活动执行变数是非常大的,因此销量预测永远做不准,预测结果应该是一个销量的概率分布。补货策略应该对应业务目标,比如大促期尽量不缺货,或者平时要减少库存积压,又或者把库存成本、缺货成本、运输成本整体降到最低等。所以在计算什么时候补货、补多少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看成基于销量概率分布、MOQ、LT、安全库存等业务约束的一个目标优化问题,根据当下的业务目标来制定策略,而非按照一套统一的公式。

3.3 事后

第三个阶段是事后可微调,一般销售都有自然波动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部分商品会有积压库存和缺货的趋势出现,此时在销售端需要做对应的处理。由于是趋势刚出现,系统可通过活动选品、流量调控两个模块对流量进行微调。而等到库存积压真正发生时,只能通过清仓等特殊运营手段进行干预了。

 

图3 采销协同的三个阶段

4 严选模式的采销协同面对的困难

严选模式的采销协同相比其他类型电商存在很多困难,对应三个阶段总结如下:

  1. 预测难点

    • SKU种类多数量大:品类覆盖宠物,美食,个护,居家等八个生活相关类目,包含了季节品、快消品、时令品、常青品、长尾品等多种类型商品;需要预测的SKU数约16万,其中自营SKU约2.2万。

    • 生产周期长:由于商品生产周期一般在1-6个月,因此必须预测180天左右的销量,时间越长预测越难。

    • 商品销售历史短:大约50%的商品销售不足一年,20%的商品销售不足半年,根据没有完整跑完一年的历史数据,预测准确率很难提升较高水平。

  2. 补货难点

    • 保库转和降缺货率之间难平衡:两个指标很难同时做好,往往是跷跷板效应,补多补少需要根据当下具体业务需求来决定。

    • 活动计划和需求计划分开制定:活动计划由运营团队制定,而需求计划由供应链计划团队制定,两边在执行时考虑因素自然会有差异,因此底层以来的预测模块最好是同一个。

  1. 销售调整难点

    • 长期的活动计划无法做到SKU粒度,目前SKU颗粒度的活动配置参数只能做到提前1-2周确定。

    • 销售渠道多,线上有严选App、淘系店铺、京东店铺、抖音快手直播等,线下有商场旗舰店、园区小店、和线下大客户等。

    • 临时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多,如疫情、茅台、特殊事件影响等。

5 破局的方法

解决三个阶段难点所采用的主要算法技术,分别对应的是销量预测、补货模型、和流量调控。

5.1 销量预测

商品的销量主要跟曝光量和转化率相关,因此销量预测模型采用的主要特征包括潜在用户、触达率、转化率、和特定外部等相关因素,更具体的描述见下图4。

图4 销量预测模型特征

预测模型经过了多个版本的迭代,主要可以分为时间序列模型、基于XGBoost或GBDT的树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的DeepTCN概率分布模型。对于波动性、趋势性比较稳定的商品,时间序列模型ARIMA或其优化变种可以解决。但是线上销售,往往影响因素非常多且复杂,一般趋势没那么稳定,因此树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特征,对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发挥很好的作用。深度模型的优势是特征工程简单,且天然可以输出销量的概率分布。根据我们的经验,树模型的准确率较高,且可解释性相对较好,因此实操中大部分情况使用的还是树模型。

图5 销量预测模型演进

5.2 补货模型

补货模型解决的问题,包括是否需要补货,以及补货量多少。模型优化迭代如图6所示,也经历了三个主要版本。

  1. 基于安全库存的补货:根据需求的波动性及安全系数设置安全库存,并基于安全库存设置触发补货点,当库存量低于触发补货点时进行补货。再根据公式计算需求量S,减去当前库存量I得到补货量。

  2. 基于单SKU期望成本最小化补货:定义单个sku的过采和欠采成本,基于过采量和欠采量的约束下,最小化每个sku的期望总采购成本。第一个约束是和欠采相关的,可以表示缺货量不超过某个值等。第二个约束是和过采相关的,可以表示最大补货量(或者库转)不超过某个值。过采成本和欠采成本,是包含具体子项成本的,如过采成本子项里会包含:运费成本,仓租成本,资金持有成本,商品贬值成本。

  3. 基于成本和多SKU共享MOQ约束补货:在满足多个sku共享生产线MOQ(或其他补货约束下),最小化多个sku的期望总采购成本。

图6 补货模型演进

5.3 流量调控

流量调控系统综合了预测算法、自动控制和运筹优化等算法能力,系统本身可满足多场景多目标的需求,如打爆品、推新品、提毛利等,提前清库存只是流量调控系统的一个应用场景。在这个场景下,首先根据销量预测和策略得到有风险且要加权的商品,接着计算系统接入模块的曝光流量预估,再选择转化效率预估较低的流量进行导流。并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控制,当导流效率下降则停止,一般提前清库存场景的转化效率下降会比较快,所以只能做到微调。

图7 流量调控系统和应用场景

调控模型优化迭代的过程见图8:

1.根据WaveNet流量预测,通过PID自动控制算法精准给到需求流量。

2.在第一种方法基础上,基于最小化pv价值减少和ctr降低的约束下,给到足够的曝光。

3.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上,选择特定低效商品坑位,根据加权商品竞价替换,最大化收益的模型。

图8 流量调控模型演进

 

6 总结

最后总结几个容易踩坑需要关注的地方:

  1. 沉淀模型,销量预测需要结合算法模型与专家经验,算法模型的优势是稳定、准确、效率高,专家经验能提供外部因素、突发情况的输入。

  2. 共用模型,活动计划和需求计划在制定时应该基于同一套底层的预测逻辑,尽可能对齐两边的预测数据。

  3. 准确率陷阱,业务目标最终是降低成本,中间指标是库转天数和缺货率,而销量预测的结果应该是一个销量的概率分布,应该基于业务目标和策略约束,计算补货目标的最优解。但是大家往往会过度追求预测的准确率,当准确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后会遇到瓶颈,投入产出比其实不划算。

  4. 流量调控,预测和计划做得再好,实操总有变数和波动,因此事后的微调也很重要。

posted @ 2023-03-27 17:31  MRO物料采购服务  阅读(391)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