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开始我是不喜欢算法的,但是当我业务上用到了我不得不写
起源是同事的一个算法,
账单导入后,要计算每个月固定收支分析
这个计算大概是,要统计一个连续月份的金额固定区间。
说人话就是把当前月份的金额先分组,按照一个设定的按照“浮动比例”的分组,将比如5.02,5.1,4.98 之类的分到一个组里,然后统计数量,最后再统计一下连续月份就可以
当然这个是我们仿照对象的逻辑,我们的逻辑是,取消了“浮动比例”的设定,使用归一化处理,直接取余后归一化到10,100,1000,这样方便计算。
我觉得“浮动比例”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比如说,我充了648和324,一下子就能归一化到具体的数字,而不是100,1000这种失去特征的数字的数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按照“浮动比例”分组呢?,首先确定基准。这个需要算法,后续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