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韬de观点 21-24有点扯淡 前面的分析还有一些道理
1、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可以归咎于“产品过剩”的危机。为什么产品会过剩呢?其实并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无法消化供给。但是,在危机的转折关头,供给 并没有突然无限量地扩大,还是本来那么多。需求呢?却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它使得供给“相对过剩”了。换言之,经济危机,一定是由于产品供应充分而 购买力不足造成相对的产品过剩。购买力不足,也就是“货币供应不足”。
2、在危机关头,市场中的货币供应其实也是平衡的,没有人把钞票烧掉,也没有人把钞票吃下去,但市场中的货币为什么就突然供应不足了呢?其实也是相对的。 货币尽管总量没变,却在不同的口袋里流动,渐渐的,出现了分化:越来越多的钞票流动到一些不需要消费的人口袋里,需要消费的人呢,钞票相对越来越少了。比 如,官员贪污腐败的钱,大多数是沉淀下去了,不会拿来消费;富人赚到的更多的钱,消费却并不会增加,钱也就逐渐沉淀了。比如,巴菲特已经有500亿美元的 身价,他多赚100亿,肯定不会花那100亿。有的官员家里藏着上千万的钞票,也不会用来消费。
3、穷人的收入中,消费收入比肯定远高于富人。穷人赚1万元钱,即便再节省,即便再储蓄,也有8000元是不得不消费掉的。而富人呢?赚100万,消费充 其量只有10万,赚1000万呢,消费也还是10万。赚1亿、10亿乃至更多,消费也不会按照比例递增。所以,危机的转折点上,一定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更大 集中,一定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钱跑到富人和官员的口袋里去了。用一个术语说,就是“两极分化加剧”。
4、有那么一个转折点,富人的财富积累到了顶点,穷人开始变得“相对贫困”,无法继续消费了,所以,穷人开始缩减消费额,花钱减少了。这种减少,可能是多 重因素造成的。比如,本来穷人的消费从100元增加到101元,同比增加了1%。但是,由于物价上涨10%,穷人的购买力其实是缩减了的。在这种情况下, 生产商本来生产100件产品,产量没有增加,指望能如去年一样卖掉,收回110元。但是,在穷人缩减消费的情况下,实际没有卖出100件,结果只收回 101元。生产商那里积压了9元的存货。这个9元的存货,就是“生产过剩”了。
5、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但生产线还在开工,厂商的产品开始积压,占用了一些超出预期的资金。生产商(富人)就会卖出股票或者其它资产,抽回一部分资 金回来救产业。同时,面对积压,他会调整自己的投资计划,原来计划投资120元,就会压缩到只投资110元。投资方面收缩了10元。投资的收缩,实际是减 少了对生产品的需求,从而给其它生产企业造成产品积压的“生产相对过剩”。
6、上述消费和投资的压缩,最直接的体现在股市中。股市开始下跌,财富开始缩水。股市是一个财富的再分配的场所,是穷人和富人都受影响的场所。当然,富人 亏损更多,穷人亏损量虽然不大,百分比巨大。富人亏损后,第一位要做的就是缩减投资、保住现金;穷人亏损后,第一位要做的就是缩减消费,改为储蓄。所以, 股市下跌,对本已经雪上加霜的经济起到了进一步的打击效果。或者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股市下跌,会加剧不景气的程度。
7、股市和期市以及其它产品金融市场都一样,如债券、票据、抵押贷款。金融市场的雪崩,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富的缩水。财富缩水,会导致投资减少、消费减少。
8、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类似于资本品市场。在房价从100万涨到300万的过程中,尽管只是纸上富贵,但富人的财富感优越,会扩大投资;在房价 从10万涨到50万的过程中,穷人的财富感膨胀,会按照未来100万的价值衡量消费并扩大消费量。其中,房贷就是变相的投资、变相的提前消费。但是,当房 价下跌的时候,从300万跌回200万,富人会按照未来也许只有100万来调整投资,穷人呢,从50万跌回30万的时候,他会按照未来也许只有20万来调 整消费。所以,楼价下跌,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更大。
9、经济危机形成后,会按照一定程序逐次向下传导。首先是消费品的过剩,厂商为了销售,必须减价促销;但消费品的需求总量不会多,减价过程尽管保持了消费 的数量,厂商收回的资金却减少了,也就是富人财富却缩水了,所以,促销后,投资依旧不旺。而消费品领域的萧条直接导致生产品领域的积压和过剩,最终的结果 也是大家降价促销。但是,生产品的降价促销,进一步打击了投资热情。很快,资源品行业进入萧条,矿产品、油气等价格不得不下降。这层层下降的过程,就是失 业、减薪的过程。失业和减薪导致穷人货币收入进一步缩减,对消费打击更大,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10、所以,危机出现后,各国首先要保障的,都是保持“流动性”。最早的流动性,是金融体系的,目的在于保障消费品和生产品两大领域的资金链条不要断裂。 殊不知,生产领域资金再充分,奈何穷人缩减了消费,结果造成产品过剩。再下一步,各国都想保持居民间的流动性,所以才会想出发消费券等方式。但如果居民预 期不改变,怎么发消费券都是没有用的。从这个角度说,“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是有道理的。
11、保持居民消费信心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增加货币供应量。但是,由于危机之前形成的体制原因,社会实际上已经形成一种“财富过分集中的体制”,几乎任何 增加货币供应的手段,都必然导致发出来100亿,流到穷人手里只有10-20亿。所以,扩大公共投资是绝对不会有用的。如果投资拉动有用,那就不是危机, 只是调整。
12、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最好方法,还是全民发放购物券,它是最公平、最直接的刺激经济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90%以上的消费券落入穷人手里 ——因为任何社会的穷人都是最多的。而这些钱,也会变成有效的消费力量。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种全民发券的方式,注定在任何社会都不会是大规模的。比 如,中国如果要发消费券,最好总量10万亿以上,每个老百姓1万元最有效果。但是,真正落实起来,恐怕连1000元都不会发。既然发的数量有限,比如某些 地方只发100元,对刺激消费就绝对不会有效。由于体制的原因,各国各地在消费券发放上,都是应景之作,而不解决根本问题。
13、有一种办法也许可以采纳,就是多印钞票。但央行发钞,还是有一个取向的问题。最好的发钞模式,就是收购农产品,将大量钞票流入到穷人手里。比如,我 国目前每年有5亿吨农产品,如果每斤价格提升1元,就可以多印1万亿的钞票,有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是,各国各地的机制不同,真正印钞票的时候,往往 又是向大企业倾斜,比如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消费、政府收储等。印钞票,增加的往往只是富人的财富,穷人的财富增加不显著,但却会由于社会总钞票的增加而导致 物价上涨。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穷人相当于又被征收率高额税收。所以,印钞票导致通胀的方式来救经济危机,是行不通的,它必然导致更恶劣的危机,恶性通胀 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14、既然是危机,而且是全球性的危机,那么就一定存在着一个传导时滞的问题。1930年代前后的危机持续了4年时间。在传导过程中,各国、各地、各人群 的感受是不同的,危害也是不同的。身处风暴眼的人们可能根本感受不到。但未来,危机到极点一定有一个标志,那就是引发某一局部地区的内乱或外乱。二战之所 以爆发,与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不无关系。最近的希腊学生事件、索马里的海盗、泰国的内乱,也都有危机的影子。当然,这些危机目前看起来还并不严重。最严 重的事件一定出现在大国或强国。如二战时的德国、日本。
15、危机会有结束的时候。何时结束呢?一定是社会供需关系开始平衡了。在一系列的厂家倒闭、员工失业后,社会生产能力下降,下降到与维系基本生存所需要 的水平相当。此时,即使穷人再压缩,也必须维持一定的消费量了。富人即使再压缩,也还必须维系一定的投资量。投资和消费双双触底,一定是股市率先涨起来。 但这个涨起来,却不同于以往的急涨,而会在一定区域内反复徘徊。这种徘徊的目的,是鼓励富人扩大投资,鼓励穷人扩大消费。此时,失业率开始稳定,社会流动 资金开始逐渐增加,企业效益开始稳定,投资开始复苏。
16、危机的深化与否,看保障。如果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没有活下去的担忧,没有结婚的担忧,没有生孩子的担忧,没有教育的担忧,没有养老的担忧,那么,消 费就不会萎缩得很厉害。相反,如果生老病死、教育和养育都要担心,居民的消费水平一定是低下的,消费的萎缩就会更加严重。如果靠政府投资和消费来刺激,也 只有短线之功,却能引发更多社会矛盾。所以,发达国家面临危机,首先一定要解决的就是保障问题。这也是二战前的危机中发达国家国内相对稳定的原因。相反, 那些缺乏保障的国家,却更容易乱,经济更容易有危机感。
17、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困难,间接的原因是国际上的次贷危机,因为它导致欧美各国富人损失巨大减少投资,又导致穷人损失巨大而缩减消费。富国的消费和投 资萎缩了,对穷国的打击就更大。而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却是外贸导向的,大量企业不是为国内消费者生产商品,而是为了出口。一旦出口这条路子堵上 了,企业势必在国内寻找销路。但国内市场却已经饱和,于是就造成国内的绝对生产过剩。所以,我国的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在投资和消费两个领域,都会比境外的 更严重。
18、中国的危机未来可能更进一步加深,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居民缺乏保障。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四座大山压在头顶,每个穷人都心慌,一旦发现就业困 难、工资下降,那么,会立即缩减预期中的消费。富人呢,大量财富湮灭于股市、楼市、企业,在经济危机发生前后,大量民营企业会陷入官司,富人的投资欲望会 进一步压缩。过往一些时候,很多富人还依靠民间借贷或者非法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危机之后,这条链条断裂,很多企业家会锒铛入狱,投资的兴趣就更低了。
19、中国经济模式中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发展,使得社会缺乏有效补充,也是危机加深的一个原因。私营企业面临国企的竞争,面对一个又一个垄断企业的高墙,在 融资和服务方面又缺乏优势,为了赢得先机往往不得不去行贿冒险,结果,危机到来的时候,银行釜底抽薪,民间资金撤走,企业缺乏支持和服务,结果不得不倒 闭。于是,我们看到,危机来临,亏损累累的航空公司能获得巨额注资,民营企业却没有这样的待遇。所以,未来倒闭的民营企业会很多。
20、应对危机的最好方式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不过,我国虽然说要成为创新型国家,目前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在产品创 新方面,缺乏研发投入,在服务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方面却存在法律壁垒。我国并没有“法无禁止则可行”的传统,更多的是“法律允许才合法”。所有冒险者无不 面对着非法经营的指控。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传销、非法经营未经许可的诸多业务、非法集资、非法提高价格、非法居间购汇等。几乎每一个可能存在创新 经营的领域,都可能面临违法指控,这实际上打消了私人创业的积极性和空间。而大型国企在垄断的庇佑下,却缺乏创新的积极性。这使得我们在面临危机的时候, 很难内部挖潜,只能依靠传统的模式来应对,从而使得危机传导的时间比较滞后。事实上,我们国内要一直到2008年10月底才确认出现了危机,此时离美国危 机爆发已经过去整整12个月了。
21、美国的危机还有一些尚未引爆的点,比如信用卡贷款业务等。但这已经只是次要的矛盾了。值得注意的倒是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超过6%。虽然有人预测明年 会达到12%,但有人还是认为,这不可能是类似于1929年的危机,因为当时的失业率接近25%。不过,需要注意的是,1929年的时候,美国的人口还只 有1.2亿,而如今已经超过3亿。当时25%的失业率是极限,今天的10%就同样是极限。凭什么说现在不能类似于1929年呢?
22、中国的危机会怎样深化,目前还不好判断。春节是一个时间点,它可以让我们看清楚失业的状况。由于1月到春节时间很短,对经济的影响也更直接,因此, 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状况也许能让我们判断何时见底。2季度的同比数据将可能是最难看的,因为今年2季度经济基本达到顶峰。但这个难看的2季度数据,却能够 让我们见识经济的底部会怎样。企业、居民收入都可以在二季度明朗化。也就是说,7月中下旬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局势会基本明朗。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能初露端 倪,股市才会逐渐稳定下来。
23、必须指出一点,股市、楼市、期市、油市、债市等资本品的价格暴跌,一定会直接传导给实体经济。但是,几乎国内外所有学者对这个问题都缺乏深入研究。 何以故?因为1933年以来,美国股市衰退还从来没有超过4年。或者说,过去75年来,几乎没有学者经历过类似危机。曾经经历过那场危机的人,现在大多已 经不在了。美国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股市和楼市的威胁都没有足够的认识,何况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呢?所以,这一次危机究竟如何演化、如何应对,没有 人能说得清楚。比如说,我们希望全世界一起来救股市和楼市,只要股市和楼市价格涨起来,有泡沫论,实体经济就会好起来。问题是,谁会听呢?
24、由此看来,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观察和等待。
作者 扬韬 转帖请注明
2、在危机关头,市场中的货币供应其实也是平衡的,没有人把钞票烧掉,也没有人把钞票吃下去,但市场中的货币为什么就突然供应不足了呢?其实也是相对的。 货币尽管总量没变,却在不同的口袋里流动,渐渐的,出现了分化:越来越多的钞票流动到一些不需要消费的人口袋里,需要消费的人呢,钞票相对越来越少了。比 如,官员贪污腐败的钱,大多数是沉淀下去了,不会拿来消费;富人赚到的更多的钱,消费却并不会增加,钱也就逐渐沉淀了。比如,巴菲特已经有500亿美元的 身价,他多赚100亿,肯定不会花那100亿。有的官员家里藏着上千万的钞票,也不会用来消费。
3、穷人的收入中,消费收入比肯定远高于富人。穷人赚1万元钱,即便再节省,即便再储蓄,也有8000元是不得不消费掉的。而富人呢?赚100万,消费充 其量只有10万,赚1000万呢,消费也还是10万。赚1亿、10亿乃至更多,消费也不会按照比例递增。所以,危机的转折点上,一定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更大 集中,一定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钱跑到富人和官员的口袋里去了。用一个术语说,就是“两极分化加剧”。
4、有那么一个转折点,富人的财富积累到了顶点,穷人开始变得“相对贫困”,无法继续消费了,所以,穷人开始缩减消费额,花钱减少了。这种减少,可能是多 重因素造成的。比如,本来穷人的消费从100元增加到101元,同比增加了1%。但是,由于物价上涨10%,穷人的购买力其实是缩减了的。在这种情况下, 生产商本来生产100件产品,产量没有增加,指望能如去年一样卖掉,收回110元。但是,在穷人缩减消费的情况下,实际没有卖出100件,结果只收回 101元。生产商那里积压了9元的存货。这个9元的存货,就是“生产过剩”了。
5、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但生产线还在开工,厂商的产品开始积压,占用了一些超出预期的资金。生产商(富人)就会卖出股票或者其它资产,抽回一部分资 金回来救产业。同时,面对积压,他会调整自己的投资计划,原来计划投资120元,就会压缩到只投资110元。投资方面收缩了10元。投资的收缩,实际是减 少了对生产品的需求,从而给其它生产企业造成产品积压的“生产相对过剩”。
6、上述消费和投资的压缩,最直接的体现在股市中。股市开始下跌,财富开始缩水。股市是一个财富的再分配的场所,是穷人和富人都受影响的场所。当然,富人 亏损更多,穷人亏损量虽然不大,百分比巨大。富人亏损后,第一位要做的就是缩减投资、保住现金;穷人亏损后,第一位要做的就是缩减消费,改为储蓄。所以, 股市下跌,对本已经雪上加霜的经济起到了进一步的打击效果。或者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股市下跌,会加剧不景气的程度。
7、股市和期市以及其它产品金融市场都一样,如债券、票据、抵押贷款。金融市场的雪崩,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富的缩水。财富缩水,会导致投资减少、消费减少。
8、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类似于资本品市场。在房价从100万涨到300万的过程中,尽管只是纸上富贵,但富人的财富感优越,会扩大投资;在房价 从10万涨到50万的过程中,穷人的财富感膨胀,会按照未来100万的价值衡量消费并扩大消费量。其中,房贷就是变相的投资、变相的提前消费。但是,当房 价下跌的时候,从300万跌回200万,富人会按照未来也许只有100万来调整投资,穷人呢,从50万跌回30万的时候,他会按照未来也许只有20万来调 整消费。所以,楼价下跌,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更大。
9、经济危机形成后,会按照一定程序逐次向下传导。首先是消费品的过剩,厂商为了销售,必须减价促销;但消费品的需求总量不会多,减价过程尽管保持了消费 的数量,厂商收回的资金却减少了,也就是富人财富却缩水了,所以,促销后,投资依旧不旺。而消费品领域的萧条直接导致生产品领域的积压和过剩,最终的结果 也是大家降价促销。但是,生产品的降价促销,进一步打击了投资热情。很快,资源品行业进入萧条,矿产品、油气等价格不得不下降。这层层下降的过程,就是失 业、减薪的过程。失业和减薪导致穷人货币收入进一步缩减,对消费打击更大,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10、所以,危机出现后,各国首先要保障的,都是保持“流动性”。最早的流动性,是金融体系的,目的在于保障消费品和生产品两大领域的资金链条不要断裂。 殊不知,生产领域资金再充分,奈何穷人缩减了消费,结果造成产品过剩。再下一步,各国都想保持居民间的流动性,所以才会想出发消费券等方式。但如果居民预 期不改变,怎么发消费券都是没有用的。从这个角度说,“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是有道理的。
11、保持居民消费信心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增加货币供应量。但是,由于危机之前形成的体制原因,社会实际上已经形成一种“财富过分集中的体制”,几乎任何 增加货币供应的手段,都必然导致发出来100亿,流到穷人手里只有10-20亿。所以,扩大公共投资是绝对不会有用的。如果投资拉动有用,那就不是危机, 只是调整。
12、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最好方法,还是全民发放购物券,它是最公平、最直接的刺激经济的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90%以上的消费券落入穷人手里 ——因为任何社会的穷人都是最多的。而这些钱,也会变成有效的消费力量。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种全民发券的方式,注定在任何社会都不会是大规模的。比 如,中国如果要发消费券,最好总量10万亿以上,每个老百姓1万元最有效果。但是,真正落实起来,恐怕连1000元都不会发。既然发的数量有限,比如某些 地方只发100元,对刺激消费就绝对不会有效。由于体制的原因,各国各地在消费券发放上,都是应景之作,而不解决根本问题。
13、有一种办法也许可以采纳,就是多印钞票。但央行发钞,还是有一个取向的问题。最好的发钞模式,就是收购农产品,将大量钞票流入到穷人手里。比如,我 国目前每年有5亿吨农产品,如果每斤价格提升1元,就可以多印1万亿的钞票,有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是,各国各地的机制不同,真正印钞票的时候,往往 又是向大企业倾斜,比如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消费、政府收储等。印钞票,增加的往往只是富人的财富,穷人的财富增加不显著,但却会由于社会总钞票的增加而导致 物价上涨。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穷人相当于又被征收率高额税收。所以,印钞票导致通胀的方式来救经济危机,是行不通的,它必然导致更恶劣的危机,恶性通胀 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14、既然是危机,而且是全球性的危机,那么就一定存在着一个传导时滞的问题。1930年代前后的危机持续了4年时间。在传导过程中,各国、各地、各人群 的感受是不同的,危害也是不同的。身处风暴眼的人们可能根本感受不到。但未来,危机到极点一定有一个标志,那就是引发某一局部地区的内乱或外乱。二战之所 以爆发,与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不无关系。最近的希腊学生事件、索马里的海盗、泰国的内乱,也都有危机的影子。当然,这些危机目前看起来还并不严重。最严 重的事件一定出现在大国或强国。如二战时的德国、日本。
15、危机会有结束的时候。何时结束呢?一定是社会供需关系开始平衡了。在一系列的厂家倒闭、员工失业后,社会生产能力下降,下降到与维系基本生存所需要 的水平相当。此时,即使穷人再压缩,也必须维持一定的消费量了。富人即使再压缩,也还必须维系一定的投资量。投资和消费双双触底,一定是股市率先涨起来。 但这个涨起来,却不同于以往的急涨,而会在一定区域内反复徘徊。这种徘徊的目的,是鼓励富人扩大投资,鼓励穷人扩大消费。此时,失业率开始稳定,社会流动 资金开始逐渐增加,企业效益开始稳定,投资开始复苏。
16、危机的深化与否,看保障。如果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没有活下去的担忧,没有结婚的担忧,没有生孩子的担忧,没有教育的担忧,没有养老的担忧,那么,消 费就不会萎缩得很厉害。相反,如果生老病死、教育和养育都要担心,居民的消费水平一定是低下的,消费的萎缩就会更加严重。如果靠政府投资和消费来刺激,也 只有短线之功,却能引发更多社会矛盾。所以,发达国家面临危机,首先一定要解决的就是保障问题。这也是二战前的危机中发达国家国内相对稳定的原因。相反, 那些缺乏保障的国家,却更容易乱,经济更容易有危机感。
17、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困难,间接的原因是国际上的次贷危机,因为它导致欧美各国富人损失巨大减少投资,又导致穷人损失巨大而缩减消费。富国的消费和投 资萎缩了,对穷国的打击就更大。而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却是外贸导向的,大量企业不是为国内消费者生产商品,而是为了出口。一旦出口这条路子堵上 了,企业势必在国内寻找销路。但国内市场却已经饱和,于是就造成国内的绝对生产过剩。所以,我国的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在投资和消费两个领域,都会比境外的 更严重。
18、中国的危机未来可能更进一步加深,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居民缺乏保障。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四座大山压在头顶,每个穷人都心慌,一旦发现就业困 难、工资下降,那么,会立即缩减预期中的消费。富人呢,大量财富湮灭于股市、楼市、企业,在经济危机发生前后,大量民营企业会陷入官司,富人的投资欲望会 进一步压缩。过往一些时候,很多富人还依靠民间借贷或者非法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危机之后,这条链条断裂,很多企业家会锒铛入狱,投资的兴趣就更低了。
19、中国经济模式中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发展,使得社会缺乏有效补充,也是危机加深的一个原因。私营企业面临国企的竞争,面对一个又一个垄断企业的高墙,在 融资和服务方面又缺乏优势,为了赢得先机往往不得不去行贿冒险,结果,危机到来的时候,银行釜底抽薪,民间资金撤走,企业缺乏支持和服务,结果不得不倒 闭。于是,我们看到,危机来临,亏损累累的航空公司能获得巨额注资,民营企业却没有这样的待遇。所以,未来倒闭的民营企业会很多。
20、应对危机的最好方式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不过,我国虽然说要成为创新型国家,目前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在产品创 新方面,缺乏研发投入,在服务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方面却存在法律壁垒。我国并没有“法无禁止则可行”的传统,更多的是“法律允许才合法”。所有冒险者无不 面对着非法经营的指控。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传销、非法经营未经许可的诸多业务、非法集资、非法提高价格、非法居间购汇等。几乎每一个可能存在创新 经营的领域,都可能面临违法指控,这实际上打消了私人创业的积极性和空间。而大型国企在垄断的庇佑下,却缺乏创新的积极性。这使得我们在面临危机的时候, 很难内部挖潜,只能依靠传统的模式来应对,从而使得危机传导的时间比较滞后。事实上,我们国内要一直到2008年10月底才确认出现了危机,此时离美国危 机爆发已经过去整整12个月了。
21、美国的危机还有一些尚未引爆的点,比如信用卡贷款业务等。但这已经只是次要的矛盾了。值得注意的倒是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超过6%。虽然有人预测明年 会达到12%,但有人还是认为,这不可能是类似于1929年的危机,因为当时的失业率接近25%。不过,需要注意的是,1929年的时候,美国的人口还只 有1.2亿,而如今已经超过3亿。当时25%的失业率是极限,今天的10%就同样是极限。凭什么说现在不能类似于1929年呢?
22、中国的危机会怎样深化,目前还不好判断。春节是一个时间点,它可以让我们看清楚失业的状况。由于1月到春节时间很短,对经济的影响也更直接,因此, 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状况也许能让我们判断何时见底。2季度的同比数据将可能是最难看的,因为今年2季度经济基本达到顶峰。但这个难看的2季度数据,却能够 让我们见识经济的底部会怎样。企业、居民收入都可以在二季度明朗化。也就是说,7月中下旬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局势会基本明朗。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能初露端 倪,股市才会逐渐稳定下来。
23、必须指出一点,股市、楼市、期市、油市、债市等资本品的价格暴跌,一定会直接传导给实体经济。但是,几乎国内外所有学者对这个问题都缺乏深入研究。 何以故?因为1933年以来,美国股市衰退还从来没有超过4年。或者说,过去75年来,几乎没有学者经历过类似危机。曾经经历过那场危机的人,现在大多已 经不在了。美国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股市和楼市的威胁都没有足够的认识,何况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呢?所以,这一次危机究竟如何演化、如何应对,没有 人能说得清楚。比如说,我们希望全世界一起来救股市和楼市,只要股市和楼市价格涨起来,有泡沫论,实体经济就会好起来。问题是,谁会听呢?
24、由此看来,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观察和等待。
作者 扬韬 转帖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