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漫谈个人知识管理-PKM的方法

适合初学者多看看,可以对PKM有较全面的认
 

    注:知识管理,做为管理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是提高效率并由此获得利益…… 个人知识管理,即个人通过对知识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学习和管理,进而对其创新应用,以此提高个人绩效,提高个人在职场的竞争力,最终获取更多的个人价值。

 

    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提高个人竞争力

 

    提要:试著借用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论如何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或许是个创举,然而我发现其中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如何把自己放到市场里去,与其他人竞争。基本逻辑是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市场组合。

在许多知识管理方面的书籍中,基本上都谈到企业若要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必须先从个人知识管理(PKM)开始。而理论性的系统操作,就不在这里儿多提,我想要谈的是我对于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个人见解与体会。

试著借用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论如何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或许是个创举,然而我发现其中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如何把自己放到市场里去,与其他人竞争。基本逻辑是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市场组合。

首先,要了解“Where am I?”、“Who am I?”。所在的环境、地区、行业是一个先决条件;个人的教育背景、社会阶级、甚至年龄、性格特质、行为、生活方式、喜好,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接着,我们必须选择要进入哪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市场空间,我对自己的建议是比较保守的,也就是性价比高的、稳定性强的。

其次,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求知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哪方面的需要呢?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是为了晋升更高的 职位?还是像我一样,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我简单的把求知的目的分成三大类:生存(Survival)、成功(Success)、有意义 (Significance)。每个人的需要不同,这就是为满足需要而设定的目的(目标),并随着环境、自身条件的差异,实时动态地不断调整与改变。这个 目标的设定,有时候仅是一种见贤思齐的欲望,当然最有成效的情况是符合实际的需要,也就是除了有意愿之外,还要加上能力,才不会沦为广种薄收、事倍功半的 结局。

当你的目标确定下来了,不要忘记把第一个步骤和第二个步骤结合:我要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条件,来满足需要、达成设定的目标?这个过程一定要实际可行,而不可以痴心妄想,一旦定位错误,不是别人不开心,就是自己不开心。

最后的重头戏就是推出自己的知识管理套餐,我借用科特勒的市场组合4P,来重新定义PKM: 我用的是“4C+8c” 。


知识管理套餐:“4C+8c”

1.对应Product的,是Content,也就是内容。包含了Know-what、Know-why、Know-how,也就是信息事实、原理知识和 技巧知识。例如,要成为一个营销经理,那么你需要的know-what就是行业资料、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商业会展信息、政策法规;Know-why就是行 业案例、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产品技术原理、竞争性研究报告;Know-how则主要是管理的方法论,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等,所以必须以针对性的方 式,来管理所应具备的知识内容。

2. 对应Price的,是Clarification,也就是辨识出高质量的、正确的知识。这个过程又包含了5个小c,分类classification、编 码coding以及储存conservation,通过电脑化computerization的协助,便于查找、更新及维护,达到协作 coordination的功能。信息日新月异,知识也推陈出新,互联网虽然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资料查找技术,但是不见得所有的资料与知识,都是对你有正 面帮助的,甚至片面带有成见的知识,最好不足以取,必须小心谨慎的选取与辨识。分类的方式,建立文件夹是最简单方便的,我自己本身是以管理的分类方式为基 础,再做细分类的。关于编码储存,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以电子档案来储存,并且用中文来命名,如有可能,可以在档案名加上出处(或作者);另外,在病毒无孔 不入的恶劣环境下,最好每周或每两周backup一次到移动硬盘,或是CDRW,确保资料的安全性。

3. 对应Place的,是Channel,也就是渠道。知识的来源很多,我只注重有效性高的渠道,例如:专业网站、专业机构、政府、学校、媒体、企业内部,当然…网上论坛也是一种选择,算是人际间的知识渠道。

4. 对应Promotion的,是Communication,也就是交流沟通。这个过程又包含了3个小c,组合combination、理解应用 comprehension以及创新creation。在知识管理里面,知识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能力,或许只有收藏的价值,唯有通过个人对于知识作 系统性的整合分析,组合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从实践当中理解知识的内涵、通过与事、人之间的应用、交流和互动,才能获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价值,并在交流 中转化成为创新的知识,为未来产生专业判断与预测的能力。

所以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在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提供了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日渐严苛的人才竞争,个人的无形资产,势必起到关键性的实际作用。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PKM)的一些基本概念

 

    译者注:看了博客上对知识管理(包括个人和组织)的 评论,精彩之余,总觉得对知识管理的概念论及不够,尤其是个人知识管理(PKM)本身的基本概念仍然不够清晰,深度也显不足,而目前关于KM和PKM的争 议大部分是基础性的和概念性的。正好有机会看了CSC公司首席研究官及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兼职教授Eric Tsui的论文,觉得对知识管理一些概念的澄清应当有所助益,遂将其中有关的内容摘译如下,以资参考。


Technologies for Personal and Peer-to-Peer (P2P) Knowledge Management(个人对等知识管理技术)

绝大部分知识管理都是基于组织(企业)的,因此,它们经常被描述为自上而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适应力,并且应对环境变化缓慢。目前有很多文章描述组织中的IT和知识管理系统,但仍然缺乏对个人知识管理及其工具的系统研究。

在今天知识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独立知识性工作者(Individual Knowledge Worker)不断地需要在多终端(比如PC、手机、PDA)上,与多个人共同实现知识(信息)的捕捉、获取、分类、定位和分发。

独立知识性工作者(IKWs)之间的知识共享经常是跨越组织边界的。因此,个人的知识管理工具与上述的组织(通常是企业)知识管理具有非常不同的特性。在 个人群体的层面上,知识管理(P2P)通常被定义为文件共享、网络内容分发、协同工作和知识检索(编者按:请注意,文件共享被排到第一位)。

潜在的P2PKM(个人对等知识管理)应用包括:远程(电子)学习、实时协作和模拟实战、协同产品开发、商务过程自动化(BPA),以及电子商务(支付)体系。


1. 知识管理技术

通常情况下,任何组织层面上知识管理的成功都有赖于三个基本因素:“个人”、“过程”和“技术”(people, process and technology)。其中,“个人”以及相关的文化因素是决定组织(企业)知识管理系统(KMS)能否被采纳和是否具有持久性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否涉及技术问题。

文化因素应当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和群体共享的规范和价值,以及一个组织中对等个人之间的信任。不过,直到今天,技术仍然被普遍认为是不同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获取、分类、存储、检索和分发)的赋能者和支持者。

国外一些学者分别对企业知识管理工具(EKM)有所论述。在实践中,组织通常会使用下列一些(技术)概念来支持知识管理的成果:
l 知识地图
l 分类方法
l 企业搜索引擎
l 电子协作工具
l 信息仓库
l 专家体系
l 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体系
l 基于案例的推断/问答(QA)工具(通常以帮助界面和联系呼叫中心的方式出现)
l 电子学习和学习管理体系(LMS)
l 企业信息门户
l 知识资本(IC)评估工具

几乎以上所有的分类体系都是基于(一个或多个)企业应用的,因此,它们经常被集中配置安装于企业服务器上,并通过客户端(即所谓瘦客户机)访问和获取,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并且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设计、构建、评估、配置和维护。

这些工具为那些拥有良好IT基础设施(比如网络连接系统、统一网管系统和具有可扩展性)的组织而设计。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工具甚至经常会超出中小企业的应 用需要,因为这些企业IT设施比较简单,而且缺少IT方面的预算。这些工具还经常被认为不能灵活地处理外部需求和适应外部变化。

事实上,成功地应用个人知识管理需要个人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克服某种“心理障碍”。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未被人们足够重视的领域。一些证据表 明,独立知识性工作者(IKWs)的知识管理技能对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内容有着直接地影响。按照Barth (2001c)的说法,(组织)知识管理不可能成功,除非每一个知识性工作者对他/她所了解和所不了解的东西都实实在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此外,为了组织 和个人能够在新经济体系(“创造”和“创新”是当今商业世界的两个通用词)中保持竞争力,个人知识管理实践和知识性工作者之间的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Alley (1998) 曾经把这个观点归结为:“对个人而言,现代的工作文化越来越需要同事之间标准化的和广泛的协作。更确切的讲,知识性工作者仅仅在能够与其它知识性工作者保 持沟通和交流时才具有知识性。现代知识密集型工作空间的特点之一就是,它需要更多的技能、知识和方法,比任何独立的个人所能具备的更多。一个知识性工作者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尽可能地与其它人保持沟通和协作,使得技能和知识可以共享,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创造力,并运用来解决身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

关于P2PKM的话题至今对人们同样陌生。2002年4月,在Google上输入“Knowledge Management”和“Peer-to-Peer Computing”,分别可以得到692,000和10,600个链接,然而,输入“Peer-to-Peer Knowledge Management”却只能搜索到18条链接。


2. 知识管理战略和过程(KM strategies and processes)

技术仍然被用于支持个人群体和社会之间的知识共享,但是与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定位以实现知识共享、共同处理问题和做出决策相比,技术已经处于次要地位。

根据个人的不同经验、背景、社会地位,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知识管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甚至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解释。比如,对于CEO和公司管理者来 说,知识管理通常可以解释为对公司知识资本的评估和发掘;对中层经理来说,知识管理可能意味着最佳实践的巩固和客户服务的改进;对普通员工来说,知识管理 可能意味着更少的失误、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和生产效率。

有3种方法可以定义知识管理:

第一种方法是将知识管理劈开成“知识”和“管理”两个词,并分别描述它们。在这种方法下,知识与数据之间、信息与智慧之间(著名的信息金字塔)的关系与“管理”这个词(通常指“计划”和“控制”)被放在一起解释。

第二种定义知识管理方法是:关注知识资本的评估,以及如何将一个组织(企业)内隐藏或者未能释放的潜力转化为可见的商业利益。

第三种方法(也是本文采用的方法)是:概述知识管理所涉及的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创建、分类、索引、检索(搜索)、分发,以及重新使用某项知识的价值评估,这些过程本身也是相互结合的。总之,这些知识管理方法实际上是处理日常工作中“知识维度”的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和操作。

尽管“个性化”和“规范化”是组织(企业)知识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但(“个性化”和“规范化”)对于个人知识管理和点对点协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们相互之间直接交流而不需要依赖企业设施)来说同样适用。网络搜索功能和(具有很强协同性的)网络社区更具有这种特性。

同样,由于知识管理中IT(技能)的重要地位,基于过程的定义对于理解支持个人知识管理的不同技术的涵义和局限性,仍然是十分合适的。


3.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在过去的10年里,至少有两个因素促使知识性工作者去实践个人层面的知识管理。第一,世界向新型知识经济的快速转变,促生了新型的工作者(工人)。与旧经 济相比,这些工作者更趋向于自己当老板(或者工作承包者),他们的决策几乎都基于知识,他们的工作任务不是程式化的,并且对雇主的忠诚更少(Knell, 2000)。Knell把这个新的群体称为“自由工作者”。第二,为了保证组织知识管理获得成功,独立知识性工作者(IKWs)在管理个人知识方面具有竞 争力也越来越重要。

“自由工作者”在新经济中无疑对社会非常有价值。但是很少有组织能吸引和留着这些人才。据统计,美国硅谷的技术公司每流失一名员工大约会损失12万5千美 元。比尔.盖茨也曾表示,如果微软流失20名核心人员,该公司就将面临破产。Knell的调查显示,仅有1/4的执行主管表示公司对人才很有吸引力,仅有 16%的主管相信公司知道业绩突出者在哪儿,仅有10%的主管相信他们能够留住公司的业绩突出者。这些统计数据表明,独立知识性工作者正在比大多数组织更 熟练、更迅速地适应新经济。

在新经济中,工作任务比以前更少例行公事式的程序。今天的知识性工作者经常需要从大量的资源和信息仓库中汲取有用的知识,与其它工作者(比如同事、客户、 合作伙伴、合作人)共享成果,以及基于自己的知识积累做出(无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决策。对于身处知识密集型行业(比如法律、咨询、工程、市场、IT、 金融服务等)的工作者来说,尤其如此。

这就要求对日常“工作空间”重新定义,正如Caldwell (2001)指出的那样,新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工作空间上,涉及个人工作者及其工作方式。焦点在于知识已经成为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知识型工作正 在成为企业的主要工作风格,而知识性工作者则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关键因素。更少的工作需要繁琐的程序和界定,相反,知识型工作完全按照需求来界定-即按照 主题,以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机会界定。为此,工作空间必须提供知识性工作者能最有效地完成工作(包括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定位和目标,个人和团队分析和 决策,以及与合适的人协同完成任务)的环境和空间。工作空间不再只是一个物理环境,而是物理环境与虚拟空间相结合,工作内容在其中被各负其责。

以上事实表明,要想在新经济中更好地装备知识性工作者的头脑,必须充分重视保持个人知识管理的竞争力(包括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技术)。个人知识管理(PKM)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个人需要执行各种动作,在日常活动中收集、分类、存储、搜索(检索)和重拾自己的知识。这些活动绝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和工作任务,而且包括个人兴趣、爱好、家居、家庭和休闲活动。

Frand 和Hixon (1999)曾这样定义个人知识管理:“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

理论上,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领域: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和个人知识管理技术。


3.1 个人知识管理技能(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KM) skills)

Dorsey (2000)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可以看作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能是21世纪成功地完成知识性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地,可以概括和定义以下 7项核心个人知识管理(PKM)技能:重拾(重新找回)、评价/评估、组织、分析、表述、保护(防止知识泄漏)和(与他人)信息协同(共享)。其中,最后 一项技能(信息协同)从技术的角度包括:勤于处理日常的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和其它(电子)协作系统。

Hyams (2000)则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诠释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除了上述Dorsey (2000)所描述的信息方面的内容外,还包括时间管理、基础设施、组织性工作等等方面的技能,具体指:
l 时间控制
l 工作空间舒适度
l 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
l 备案和文档管理
l 信息设计(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
l 有目的的写作
l 知识/信息处理设施(通常指PC等IT设备)
l 知识/信息过滤技能

Skyrme (1999)也从经验方面定义了个人知识管理战略(也是本文接受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
l 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
l 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
l 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
l 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
l 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
l 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
l 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
l 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3.2 个人知识管理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Challenges in practicing PKM)

即使拥有了以上所述的PKM技能(知识获取战略、研究能力、时间管理、文件管理和表述技能),独立知识工作者仍然面临个人知识管理实践的巨大压力。这是因为在新经济中,知识工作者不断地需要:


1. 快速定位正确/合适的信息。

2. 与商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保持同步–这意味着独立知识工作者应当及时地接受相关的信息以及所处的语境。

3. 不断地在学习和实践之间转换–当(新经济中)知识工作越来越没有规则可循,也越来越难以预测的时候。

4. 创造新知识,保持创新能力– 今天,仅仅重新使用某个现有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可行的企业战略。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技术进步使得知识工作者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如何运用现有的、能带来新的商业机会的知识或者经过证实的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来解决(一个或多个)新出现的问题。

5. 与其他人保持沟通和信任–知识工作者需要理解他人的竞争力、兴趣和需求。知识工作者应当既是一名知识收集者,也是一名知识共享者。

但是在实践中,独立知识工作者(IKWs)经常会在每天的知识管理中,面临一些信息方面和技术方面的挑战,比如:数据、信息和知识可能会以正式(比如数据 库)、半正式(比如E-mail或message中的文字和图表),或者非正式(比如手写的便条)等形式出现,而且格式多样(比如硬拷贝hard copy、视频、图片、文字、声音文件等等)。

当今的知识工作者经常为了沟通、计划、规划和记录等目的,而使用多个电子终端设备,所获取的信息可以存储甚至是复制到多个地点和多个终端上(比如掌上电 脑、商用台式电脑、家用电脑、PDA、录音机等)。不用说,这会带来新的麻烦,即如何辨别最新和最主要的版本,以及如何重新组合原始信息。

要预测一个信息片段何时到来日益变成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它可能在任何时候到来,比如在工作中,在休闲活动中,在旅途中,在家的时候,或者在学习的时候。“信息泛滥”将成为独立知识工作者每天都会遇到的难题,并且越来越令人头疼。

    非晶非幸: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其实质却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个人知识管理也遵循知识管理中的普遍规律,个人知识管理的主体:独立性知识工作者。

个人知识管理是连续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行动上(涉及超出个体技术层面的技能;涵盖了个人观念表现在习惯和偏好上。


1.知识资产:

将知识量化,作为一种可以存储,分享,创造新的知识的一种存在或者本体。


企业的知识资产:

一般由人力资源、市场知识和组织知识资产构成

斯威比在长期从事知识资本评估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将知识资本分为:雇员能力(Competence)、内部结构(Internalstructure) 和外部结构(Externalstructure)三部分。提出要将企业的知识量化,提出企业知识资产的重要性。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中,有一部分是可以 被保护、被度量的,它们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价值,在无形资产中,潜藏在企业员工和客户大脑里的经验和智力等才是真正最有价值的部分。”创立了 “无形资产监控表(IAM)”,针对无形资产的成长性、流动性、创新程度、利用率和稳定性进行监控分析,用记分卡的方式集中反映企业资产的动态发展指标。


个人知识资产:

对个人知识资产的认识: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包括显性和隐性(经验、个性)


对个人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来源:外界传授的知识(书本,外人传授、野史等)、个人经验知识;应用属性:技能知识、人力知识、事实知识、原理规律知识。


按照个人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分类:

A-已掌握并熟练利用的知识——核心知识
B-了解深入但尚未应用实践的知识——实践知识
C-知之皮毛,但绝对有用的知识——急须掌握知识
D- 未知的知识(包括重要知识、必要知识和既不重要也不必要知识)——挖掘和拓展的知识


按照知识类别分类

A-健康知识
B-激励知识
C-专业技能
D-个人品质
E-情感知识
F-各种技巧
G-学科知识体系


对个人知识的结构框架:基于专家的系统

个人知识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将离散、不相关的事实、文字、数字、符号等数据,进行选择、组织、分析后形成信息,然后再将信息与自身能力、经验结合,形 成知识,以解决问题或创新,从而使个人智慧得到提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数据——信息——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价值链。

个人资产的重要性:对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更好的促进和方便将来的学习;更方便个人知识管理:


2.认识自己的观念:


思维方式:

左脑思维&右脑思维(生理的划分。但也是一个比喻):左脑思维是分析逻辑和因果方法的思维;右脑思维是直觉,价值判断和非线性思维。


MBTI思维判别工具

(由伊莎贝尔*迈耶斯和她的母亲卡尔*琼格设计的)使用四组要素,测出16种个性:外向和内向:着眼于人们喜欢对什么集中注意力;领悟和直觉:鉴定人们怎 样获取信息;思维与感情:描述在得到信息后如何做出决策;判断和感知:描述一个人对外部世界持怎样的态度。另外一种就是内德*赫尔曼发明的赫尔曼思维偏好 仪。目前好像还没有其他的判别工具

在对自己思维偏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之后,可以适当的有意识的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能更好的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更容易接纳和吸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可以抛开已己度人的想法;防止不必要的冲突。非常适合高层管理人员。

另外还可以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好的全面的发展自己。(《天才的13种思维方式》)


个性:

对自己的个性的认识将有助于调节自己的学习以及行为方式。

目前非常流行的个性分类是把人分为P、A、E、I四种类型;业绩创造者(Producer) 行政管理者(Administrator) 企业家(Entrepreneur) 整合者(Integrator)

PAEI既为上述4者的头字母缩写PAEI模型评估和强调了一个成功团队中上述4个角色的作用和贡献。

现在有一种将人的性格进行编码,用于设计游戏中的人的性格。


3.不断学习的观念:


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A 当今世界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不要落后,就要不断的学习:
B 需要进行知识关了的个人当然是知识型人才,这种性质决定了要不断的学习:


如何学习:

A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当然是进一步加强。
B 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学科的交叉性要求对除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应克服的几种心理:


1、戒备性思维:
(《教聪明人如何学习》)
是由克里斯*阿吉里斯提出(哈佛大学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教育与组织行为学教授,发表文章逾300篇,并有专著30本,在1994年获得管理科学院授予的“管理学科终身贡献者”称号)

对自己的评判性思维:
人们在组织或者学习中经常将组织或者自己的的错误推脱给他人,没有对自己批判性思维;

要对自己有新的有效的审视自身行为的思维,不断的发展自己。

拒绝与人交流:
这是一种拒绝知识共享的的思维。竞争性思维以及知识私有价值观。

不屑与人交流:
认为自己的知识已经非常足够,不需要与别人交流。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专业人士上,对自己过度自信,对周围的过度轻视。专业人员太精而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最好能进行标杆管理。


2、对过去的遗忘:

这主要是强调对过去经验的重视。

戴维*A*加文(哈弗商学院罗伯特*奇特克工商管理教授,主要是研究全面管理和战略变革问题)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中曾提出商特亚那回顾这个概念“回顾过 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将这些经验列表记录”。乔治*商特亚那是一个哲学家,他曾经说了一句很著名的一句话:“那些不能记住过去的 人,注定要重复过去的历史”强调了对过去经验的学习的重要性。

经验是个体的老师。

Eisner (1988)和 Wilson (1991)认为,“知识植根于经验。”

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如果注重对过去的经验的学习,能避免很多重复的错误和失误。(学习上,对错题的更正以及分析的例子)

如何利用过去的经验:在《如何让经验成为最好的老师》(由阿特*克莱那与乔治*罗恩)中提出一种学习型历史性文献的工具,这种工具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是将 企业新近发生的重大的事件都记录起来。对于个人,其实工具已经是现成的,最近非常流行的博客。但是写博客却被很多非电商(这人词什么意思?)或者一些是电 商的人不理解。学电子商务的人写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是我国网络营销专家,电子商务博士冯英健的观点 。写博客不是单纯的记录一天的发生的事情,就像流水账似的,更应该注重某一件事情的总结,是对某一段时间的总结,对学习的总结,对某些事件的看法和分析。 另外,如果不想写博客,也可以用一种最传统的方式,就是用本子记录。


3、对潜在知识(隐性知识)的忽视:

根据帕累托原则:个人有20%的显性知识以及有80%的隐性知识。如此多的隐性知识如果不能被挖掘,就不能好好的利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个人的隐性知识如果不能很好的提现(是不是体现),将不能提现个人的最大价值,特别是在组织中。人的价值的最大的程度的展现能让企业或者他人对你有更高的评价。

知识螺旋结构:潜移默化、明示、组合、内化。

个人隐性知识包括:个人灵感知识、个人经验知识、个人能力知识等等。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自己的隐性知识。在这里主要将着重讨论对个人灵感知识的管理

善将生活中的灵感记录,然后深刻展开。凯库乐对苯分子结构的提出就是源于晚上睡觉的一个梦,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然后旋转。当然有了灵感还要进行深刻的展开,然后根据事实,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分析,从而创造出个人新的知识(这当然是显性的)。

田志刚:个人知识管理(PKM)实施

每个人对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很高,而我们对这些众多的知识无法进行管理,最后造成工作的低效率。

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寻找一个地址、电话号码或电子信箱而翻箱倒柜,花费许多时间寻找或打电话询问,而最终却发现这个东西就在你的电脑桌面;大 概你和我一样也经历过:昨天刚看过的一份关键资料,今天起草报告时要用到,自己却那里也找不到,最终造成报告无从下笔,结果是工作完不成领导怪罪而自己也 感觉工作干得不爽。

这些问题是为什么呢?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我们现在的工具很多:电话、固定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PDA还有许多其它五花八门的玩艺,都声称在帮助我们 工作的更好更有效率,企业的OA、ERP、CRM都说可以让我们工作的更轻松更方便,而为什么我们的感觉却是我们再干许多没有效率的工作呢?是那里出了问 题呢?IDC的研究报告显示,知识工作者做的90%的所谓“创新工作”是重复工作,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存在(存在于组织内部或组织外部)。事实上是,知识工 作者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大部分东西重新起草比去寻找这个已存在的东西还省力气。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知识工作者1/3的时间用在了寻找某些他们永远没有找 到的信息上。

我们认为:造成个人工作中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对个人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当今时代,信息的数量十分庞大,我们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也很广泛,作为知识 工作者,大部分工作是要去做那些创新性的工作而不可能去日复一日的重复某项活动或操作,因此我们每个人工作都会用到各种知识,对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很 高,而我们对这些众多的知识无法进行管理,最后造成工作的低效率。知识管理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各种组织的事情。但并非我们每个人都能决定组织的知识管理实 施,即便组织实施知识管理,最终成功与否还是在于每个个人的参与程度和个人的知识管理水平。进一步说,个人知识管理是每个知识工作者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和提高自己的有效手段,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自己在职场游刃有余从而最终提高自己。

个人知识管理(PKM)有各种版本的定义,但其实质却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让个人拥有的 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多价值的知识,从而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其实,在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都已经有了知识管理的影子,但这时候的个 人知识管理(PKM)还处于蒙昧状态,我们如果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加有意识的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那么PKM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本文个人知识管理(PKM)实施基于以下两个原则


原则一、简单而有效

期望个人能够根据我们描述的个人知识管理实施方法可以独自实施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这种管理的效果让自己可以感觉到。


原则二、经济原则

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不需要你额外去投资什么(不需要你去花很多money),以利用每个普通人能得到的工具为主。

个人知识管理也遵循知识管理的中的普遍规律,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例如个人知识管理(PKM)中不涉及组织知识管理(OKM)的重要一环——“组织知识的 共享”,因为知识的获取、存储、利用都是个人。个人知识管理(PKM)由于没有组织的约束可能实施中更容易半途而废,不能有效进行,且个人知识管理的效果 较难以测量。以下本文就个人知识管理(PKM)的获取(学习)、知识存贮管理、知识利用进行论述。


建造自己的学习网——PKM的知识学习

只有拥有很多知识的情况下,个人的知识管理才有意义,因此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知识的学习(也叫知识的获取)。其实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大家都有自己的知识学习 方法和系统:例如每个人都有一个人际圈子,通过这个圈子个人可以获得在书本上和其他渠道获得不到的知识。我们认为个人知识学习可以粗略的分为以下几个途 径:


学习与培训

没有参加工作的学生学习是其主要任务,公司组织的企业内部培训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的效果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未来很有价值,因此大家应该珍惜这种机会。除 了这种正规的学习机会外,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应该不断的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这种学习中, 个人主要学到的是各种显性的知识(理论),至于学习方法,很容易找到众多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言!


人际网络

每个人的人际网络都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论现在的媒体如何发达,也不管“知识管理”的专家如何言必称eLearning,这一切都无法替代你 在人际交往中的学习,而且人际交往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习软件中学不到的知识--隐性知识,如果你的人际圈子越广,交往的人员的素质越好,可能你学到 的知识越多,人际网络的获得和维持都不容易,但建立后,往往是你可以获得最直接最深入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的建议是:扩大你的交往圈子,与“柏拉图” 为友,多于朋友交往,多沟通、讨论,提高自己。

你人际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大,对这些人的联系方式的管理也就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实我们好多人想联系某个人时却找不到联系方式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们 没有把这些东西当成一件事情认真的处理,其实只要你下一点工夫,这些联系方式的管理不是很难的事情。充分利用你手头的工具,Outlook就是一个很有用 的工具,其功能很强大而我们日常工作中对其功能却用得很少,好好学习一下Outlook的应用对你的工作和生活一定会有帮助。还要充分利用你的手机、 PDA等工具。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公司已有的信息系统,例如OA、CRM等。记住这些资料要请更新和备份!


我的媒体

无论你做那一行,都会有相关的媒体,你应该注重在这些媒体中学习。例如你做销售,那么你应该关注销售方面的媒体,而你做的是快速消费品的销售,你同时就应 该关注快速消费品领域和销售方面的媒体有什么新的动向、新的方法,并通过媒体学习这些东西。你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建立自己的“我的媒体”,长期关注,从而 可以用从媒体的来的信息分析你的工作,必将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进步有作用。当然目前的媒体良莠不齐,你必须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去鉴别,本网站将在以后根据不 同行业的媒体进行推荐。


互联网

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进行学习的一件重要工具,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进行学习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互联网上的知识多如牛 毛,如果想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你必须善用搜索引擎工具。你大概会说搜索引擎我还不会用吗,我每天都用Google!但我还是劝你拿出点时间来好好学习搜 索引擎的功能,因为Google 的使用也有很多技巧,为什么你想搜索的内容与你实际搜索的内容有那么多差距,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搜到的信息你却找不到,为什么找同样的东西你比别人用的时间 要长?充分利用你IE的收藏夹,做好分类(这很重要,分类的具体操作以后的文章会专门论述),并定期备份你的收藏夹。“什么?不知道怎么备份IE收藏夹 ”,那不好意思,去微软的网站上看看吧!


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

资料你搜集了很多,知识也学习了很多,但这些资料和知识怎么进行有效的管理呢?搜集资料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而怎样对这些资料和知识进行管理才是最重要 的,没有对知识和资料的有效管理,就不可能有个人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二步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什么是知识系统架构,简单说就是 你储藏知识的架构,有系统的知识架构,将有助于你将收集到的资料有系统的储存与未来快速的撷取,缺乏系统化的分类架构,将造成日后撷取与整合资料与创造知 识的大量时间浪费,达不到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目的。

要建立的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你首先要明白你有哪些资料和知识需要管理。从个人的角度讲,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无外乎以下的内容:

●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
●通讯管理(书信、电子信件、传真等)
●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个人备忘录)
●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
●文件档案管理

要管理以上的知识资源,在个人也不可能去花很多钱投资在这上面的约束下,有什么好的办法呢?我们的建议仍然是善用个人手上已有的资源。在这里给你推荐两个工具,第一个就是微软赫赫有名的MS Outlook 2002(并非Outlook Express),通过MS Outlook 2002,可以实现个人的人际交往资源管理、个人通讯管理、个人的时间管理等功能。根据20/80原则,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利用到MS Outlook 2002的强大功能,花点时间去学习一下MS Outlook 的应用,你会发现其实你们单位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系统中的好多功能MS Outlook 2002种都已经有了而且比你们的系统要好用。对中小企业而言,MS Outlook 甚至可以作为替代OA、CRM等软件的一个折衷办法。

剩下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个人文件档案的管理,不论你是从事业务工作还是管理工作,每个人的工作中都会有许多的文件需要管理,这种文件包括各种形式:文本、 视频、音频、程序等,对这些东西该如何管理呢?计算机的利用当然对这些文件的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但即便我们的东西都存在了硬盘里面,还是有许多不方便。例 如我想找我以前起草过的一个方案,因为我想要做一个同样的方案需要参考以前的,假如以前的方案是一年前起草的,你还能很快的找到吗?这种有明确需求的东西 可能还好办,而我们大部分时候是我们只记得以前见过这么一个资料,该去哪里找?企业的信息系统不是为个人设计的,虽然能在工作中给你一定的帮助,但当涉及 到你个性化的需求时大部分时候这些系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借鉴组织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个人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库。但个人的知识库不可能象企业的知识库那么复杂,只需要适合自己的个人需求就行。既然要建立自己 的知识库,那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你个人知识的分类。分类学是一门学问,当然不需要每个个人都去研究分类学的知识,但你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检查一下自己到底需 要哪些知识。例如小刘是一名刚刚毕业不久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职务是程序员,那么它关注的东西是什么呢?首先它要关注于他的编程技术的提高(编程技术里面又 要分好多类,包括语言、软件工程、文档写作等),其次它要加强对自己企业所处的行业的了解,小王将来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因此他需要对项目管理 的知识进行管理。小王一直在自学德语,因此需要将德语知识学习的内容进行管理。

根据小王的特点,可以将其知识管理的首层目录分为:技术、行业、项目管理、德语。然后每个下面又可以再分。例子中知识库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每个人的情况 各不相同,因此你的个人知识库的分类也会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知识库分类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实践中才可能摸索出自己知识库的最佳分类方法,因此第一步就 是:Just Do It!

个人知识库听起来不错,但该如何建立呢?你总不能让我用一个大本子去记我得知识吧!这个时候信息技术(IT)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用IT技术可以帮助个人 的知识管理,也可以帮助个人建立自己的知识库。但个人不可能去找人给你做一个个人知识库的平台,这样即不经济又不大可能。幸好我们可以有免费的方案,互联 网上许多可以下载的内容管理系统可以完成大部分个人知识库的功能。请记住紫轩资料管理大师,永远绿色免费,可U盘携带,随时随地得带着自己的知识走遍天下,亮出你的《紫轩资料管理大师》,你就拥有无限的知识!!

posted @ 2008-08-30 08:53  个人知识管理  阅读(9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