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Js项目实践总结
今年3月接触AngularJs,并且在6月的项目中开始应用,从踩坑到填坑花了不少时间,根据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下:
一.UI控件选择
Angularjs是不缺控件的,Github里现成的控件非常丰富,基本上足以应付一个普通管理系统中常见的控件需求。但是控件的丰富会带来选择的困难。选择控件要满足几个原则:
原则1:符合业务场景
原则2:控件持续更新
原则3:满足性能要求
举几个例子。首先是上传附件的控件。项目中要用到附件上传,谷歌上搜到了三个控件,分别是
https://github.com/leon/angular-upload
https://github.com/danialfarid/ng-file-upload
https://github.com/nervgh/angular-file-upload
因为项目需要兼容IE9,就重点关注了这三个控件对浏览器的兼容性。第一个控件没有任何说明,第二个控件支持IE9,但是前提是要安装flash,第三个控件支持IE8和9,但是只支持部分功能。从浏览器兼容性的角度考虑,最终选择了控件三。
再举一个例子,下拉框控件。html原生的select功能比较单一,并且option的样式很难修改,在前端各个框架所用的下拉框基本上都是重新实现的。Angularjs也不例外。项目中刚开始选用了ui-select2。后来在ui-select2的介绍中看到这句话:
This directive is now obsolete. A new initiative, more active, and 100% angular is available at https://github.com/angular-ui/ui-select.
发现ui-select2已经有3年没有更新了,果断弃坑选用ui-select。
最后谈谈原则3,还是说ui-select吧,它虽然是ui-select2的改进版,但是性能上是存在问题的,根据stackoverflow上的问答,一个ui-select里包含过多选择项或者一个页面包含过多ui-select控件时,性能有明显降低。因为这一点,曾考虑用其他控件替换掉ui-select,不过项目中并不存在大数据量和过多控件的情况,最后仍然保留了它。在满足原则1和2和前提下,只能尽量满足原则3。
一个新项目在开发前,最好能根据需求调研可能用到的UI控件,并尝试写一些demo,尤其对复杂的UI控件。比如ui-grid,有太多的指令和api,花费在阅读文档和官方实例代码的时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二.自定义指令
自定义的指令要加命名空间(前缀),防止全局指令名污染,就像javascript中防止全局变量污染一样。在项目中,某个页面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Error: [$compile:multidir] Multiple directives [refresh, uiSelectChoices] asking for template on: <ui-select-choices repeat="searchRes in searchRes" refresh="searchMedia($select)">
但是新建一个测试用的解决方案,ui-select却是正常的。几经搜索,后来才发现在项目公共的directive里定义了一个叫refresh的指令,它和ui-select的refresh指令重名了。
解决办法很简单,重命名自定义的refresh指令。
三.页面防抖动
在页面初始化的时候,用户可能会先看到 {{ }},然后闪烁一下才出现真正的内容。这是因为Angularjs会在dom加载完后才会解析{{ }}中的内容,在这之前,{{ }}不是Angularjs的插值表达式,而是文本。
解决办法:
1. 在要显示的内容上使用 ng-cloak指令,并且添加如下样式
<style>
[ng\:cloak], [ng-cloak], [data-ng-cloak], [x-ng-cloak], .ng-cloak, .x-ng-cloak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style>
2. 使用 ng-bind 替代 {{ }}
四.模块化思维
Angularjs推荐模块化开发,module的本意即是模块化,但是在Angularjs 1.X中,module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命名空间”的概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化。比如A模块依赖B模块,B模块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东西,但是被A引用之后,A、B模块中的指令,服务,控制器全部混在了一起,使用指令、控制器时甚至不需要指定是哪个模块中的指令和控制器。在Angularjs2中已经抛弃了module,ES6也引入了javascript底层的模块化。在模块化这方面,不必按照Angularjs 1.X铺好的路走。
在项目中,我们的做法是,整个单页面应用是一个module,每个页面对应一个controller和view,公共的功能写在service中(这点还需要改进,呵呵)。
controller的定位应该是一个完整且尽可能小的功能模块。比如一个列表页,点击某条记录后弹窗显示该记录的详细信息,那么列表页写一个controller,详细页写另一个controller。controller之间是低耦合的,如果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使用事件广播与接收进行通讯($emit, $broadcast, $on)。controller是不可复用的。
公共的逻辑写在service中,并且按功能分类,满足单一职责。使用时用依赖注入。避免写成全局的公共方法。
五.懒加载
单页面应用如果体量较小,完全不需要懒加载,把所有脚本打包压缩在一起是更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体量较大,加载的脚本又多又大,就需要考虑懒加载的方式了。按需加载文件,而不是一次性加载整个应用所需要的全部文件。懒加载的方式推荐用ocLazyLoad,而不要用requireJs。因为requireJs只能加载文件,无法注册module,controller,directive,而ocLazyLoad不但可以加载文件,也可以完成注册。配合ui-route的路由管理,实现懒加载非常方便。
六.性能
Angularjs采用脏检测的方式来检查对象的变化,与其他框架相比——比如同为MVVM模式的vue.js或者使用了虚拟dom的React——Angularjs的性能并不出众。但是,开发一个单页面应用或者一个管理系统,性能完全不是瓶颈。造成Angularjs性能降低的关键因素往往是添加了太多的watcher,超过2000(经验数值)个watcher时,会明显降低性能。所以提高性能的基本方法就是尽量减少watcher数量,比如使用ng-repeat时限制数组的长度并使用track by,以及一次性数据绑定{{::x}}
七.安全
AngularJs本身不允许不安全的代码,比如controller中定义一段带有html标签的字符串:
$scope.html="<p>text</p>";
在页面上显示的是原始的字符串,而不是一个段落。这是Angularjs自身的防XSS攻击机制。除此另外,作为开发人员,应该注意不要在模版中动态签入用户输入的数据。当然,如果需要显示html编码后的内容,也是可以的,使用$sanitize或$sce服务即可。$sanitize会按照Angularjs自身设置的白名单来净化html,$sce服务包含有$sce.trustAs,$sce.trustAsHtml,$sce.trustAsUrl,$sce.trustAsResourceUrl,$sce.trustAsJs等方法,用于编码可信任的html标签。
总结:Angularjs作为当前流行的MVVM框架,开发管理类的CRUD系统真的太合适了。Javascript中一切皆对象,而在Angularjs中可以说一切皆数据,以数据驱动的方式解决dom的更新,提升不少开发效率。本次项目只是Angularjs的首次应用,只接触到了框架本身的部分功能,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项目应用Angularjs。另外,Angularjs2已经在9月15日正式发布了,也许某天可以用Angularjs2来开发新的项目~
posted on 2016-10-19 20:33 pilixiami 阅读(3100) 评论(1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