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zero

设计架构

在介绍go-zero实际使用前,先说一下整体架构,更方便理解

 

CI/CD

Step1:本地deveploer开发好代码之后提交到gitlab(这里分支就不详细说明了)

Step2:jenkins,使用pipline方式部署

  • 从gitlab拉取代码
  • docker build ,基于最新gitlab上的code构建镜像
  • docker push,将构建好的镜像推送到镜像仓库(当然一般都是有自己私有镜像仓库比如harbor,用阿里云的也可以)
  • kubectl apply -f xxx.yaml :使用kubectl 部署到k8s中 (阿里云k8s容器服务那么好用,不用岂不可惜?)

kubectl部署之后,k8s就会根据你的service中的yaml定义的镜像来你的镜像仓库拉取刚才你打包的最新镜像,so~~上线成功啦!

嗯,有的同学说,阿里云k8s好用是好用,可是我不会写or不想写Dockerfile,不会写k8s的yaml or 不想写,没关系,goctl说放开它,让我来

生成 Dockerfile

 goctl docker -go user.go

生成k8s yaml

goctl kube deploy -name user-api -namespace blog -image user:v1 -o user.yaml -port 2233

所以,就是这么简单

访问流程

app/web/pc 透过防火墙,首先访问到阿里云的负载均衡SLB,同时SLB可以将你的后端服务器ip隐藏起来,同时可以预防DDOS攻击,虽然有额度的,但是好过没有~~,然后SLB访问到前面的nginx,nginx作为代理使用,k8s中的service通过 nodeport方式暴露出来在nignx中代理到该service,同时在nginx中上报日志到kafka,然后api可以在etcd中拿到多个rpc节点,调用多个后端rpc服务,rpc负责跟db交互、或者调用其他rpc获取数据(当然api、rpc之间是通过etcd动态发现的)返回给api,api就是聚合数据,然后层层返回到客户端。

 

posted @ 2022-10-20 17:12  Mr.peter  阅读(48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