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 中逗号ok模式

,ok或者 ok,_ 两种写法是根据函数的返回值决定的,有的第一个返回的是bool,另一个是error信息,就选用ok,_进行判断,有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值或者nil,第二个参数是true/false,就选用_,ok。在一个需要赋值的if条件语句中,使用这种模式去检测第二个参数值会让代码显得优雅简洁。这种模式在go语言编码规范中非常重要。下面总结了所有使用这种模式的例子:

1. 在函数返回时检测错误

复制代码
value, err := pack1.Func1(param1)

if err != nil {
    fmt.Printf(“Error %s in pack1.Func1 with parameter %v”, err.Error(), param1)
    return err
}

// 函数Func1没有错误:
Process(value)

e.g.: os.Open(file) strconv.Atoi(str)
复制代码

上面这段代码中的函数将错误返回给它的调用者,当函数执行成功时,返回的错误是nil,使用如下这种写法更简洁:

复制代码
func SomeFunc() error {
    …
    if value, err := pack1.Func1(param1); err != nil {
        …
        return err
    }
    …
    return nil
}
复制代码

这种模式也常用于通过defer使程序从panic中恢复执行。

2. 检测映射中是否存在一个键值:key1在映射map1中是否有值?

if value, isPresent = map1[key1]; isPresent {
        Process(value)
}

3. 检测一个接口类型变量var是否包含了类型T:类型断言

if value, ok := var.(T); ok {
    Process(value)
}
// 接口类型varI没有包含类型T

4. 检测一个通道ch是否关闭

复制代码
    for {
        if input, open := <-ch; !open {
            break // 通道是关闭的
        }
        Process(input)
    }
复制代码

 5、检测Policy是否存在

  //从DB加载策略
    e.LoadPolicy()

    //获取router路由对象
    r := gin.New()

    r.POST("/api/v1/add", func(c *gin.Context) {
        fmt.Println("增加Policy")
        if ok, _ := e.AddPolicy("admin", "/api/v1/hello", "GET"); !ok {
            fmt.Println("Policy已经存在")
        } else {
            fmt.Println("增加成功")
        }
    })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embedded-linux/p/11129103.html

posted @ 2020-06-10 10:48  低调码农哥!  阅读(208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