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琴镇井下小学教师邓菊许
http://www.edu.cn/jiao_shi_feng_cai_51/20060915/t20060915_196900.shtml
没有华丽和豪壮的语言,却有一颗为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没有丝毫的做作和张扬,只有实实在在的心血和汗水。七琴镇井下小学教师邓菊许凭着对教育事业、对山区孩子的无限忠爱之情,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扎根山区教育,将满腔的爱洒向山区的孩子。
不让偏远荒废孩子的天堂
爱就一个字,可是对邓菊许来说,则意味着27年的辛苦付出和对事业的全部追求,在七琴镇小学执教的27年中,他27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履行好教师的神圣职责,教育好山区的孩子,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山区教育。2002年下半年,邓菊许被组织上任命为偏远乡村井下小学当校长,当时井下小学由于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少,包括自己在内只有4名教师,因此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可是邓菊许并没有因为自己在山区从教20多年而居功自傲,而是毫无怨言,欣然挑起了重担。在井下小学,邓菊生既当校长,管理全校大小事务,又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包揽了二年级课程的教学任务。邓菊许虽然任务繁忙,工作量大,但他不让偏远荒废孩子们的天堂。一有时间,他就带领师生修剪树枝,护花除草、平整校园。他还自制了几样木工工具,自己修理课桌板凳等。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邓菊许很少回家,一心扑在学校。惹得妻子埋怨:“简直把自己交给学校了。”
不让贫穷折断孩子的翅膀
邓菊许常说:“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教育教学本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井下小学地处偏远,学生分布松散,每逢暴雨天气,山路泥泞难行。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安全上学、回家,在教学的同时,邓菊生又义务当起了护送员,护送学生过桥过河,确保学生安全上学、放学。2005年秋季开学后,全班只有二年级学生陈林帆没有来报名,邓菊许心里非常着急,顾不上中午休息和室外的高温,翻山越岭来到2公里外的陈林帆家中走访。当知道一个月前,陈林帆的父亲遭遇一场车祸,失去了右腿,母亲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而离家出走,家里已是债台高筑时,邓菊许耐心做陈林帆父亲的思想工作,当即表示“钱不用太着急,我会帮她垫上。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误了孩子读书。” 小林帆当天下午就跟着邓菊许重返校园。
不让“留守孩”缺少爱
爱,是最好的教育。他任教的班上有个叫伍小强的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小强留守在爷爷奶奶身边。由于他们的放纵和溺爱,伍小强变得不爱学习,也不遵守班级纪律,成了班上有名的捣蛋王,经常欺负弱小同学,甚至逃学。针对小强的不良现象,邓菊许制订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帮扶计划,经过半年的努力,捣蛋王变成了学期末的文明学生。邓菊许先是主动接近小强,与他谈心,和他交朋友,让他树立上进的信心,帮助他学习,耐心辅导他落下的功课,多次去他家进行家访,和他爷爷奶奶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时还会帮助他家干些体力活。上半年开学初,小强一连两天没来上学,这可急坏了邓菊许,邓老师不顾阴雨天,马上骑着自行车向他家奔去,到他家时,邓菊许的两条裤脚上已溅满了泥巴。小强看到老师冒雨来叫他上学,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哽咽地告诉老师,爸爸妈妈又要出去打工,心里难受。没想到小强第二天就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了。对此,邓菊许感叹到,由于家庭原因,像小强这样的学生不能和同龄人享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呵护,所以,在学校教育上,我就用老师的爱心来弥补这些缺憾。
不让疾病影响孩子的课
2006年4月10日下午,邓菊许上完第一节课,肚子突然疼得厉害,他坚持支撑着上完最后一节课才到村诊所看病,但吃了药仍无济于事,闹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不得不赶到镇医院看病,诊断为急性肠胃炎,上午留院挂吊针。当天下午七琴中心小学校长曾智勇得知消息后赶去医院看望,可在医院里没有见到邓菊许。曾智勇只好骑车去井下小学,远远地就听到从教室里传来邓菊许上课的声音。声音虽没有往常那样洪亮有劲,但低沉中透着几分坚毅和执著。下课后,邓菊许走出教室发现站在教室门外的曾智勇,怜爱地说道,如果你再这样,那我就只好停你的课。你现在的任务是回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不让大山隔绝精彩的知识
邓菊许所在的学校距县城40多华里,可他不因身处大山而停止自己的业务学习,不让大山隔绝精彩的知识。邓菊许进城的机会不多,一个学期只有两三次,可每次进城他都不忘到新华书店买上几本“精神食粮”。邓菊许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就要积极学习业务知识。他认真研读教育书刊,并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学生很乐意上他的课,认为他的课活泼有趣。邓菊许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县级以上竞赛获奖。
一份汗水一分收获。邓菊许的勤奋,换来了全校教学成绩连续六年名列全镇前茅。2001年9月,他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2006年被评为全市“十佳教师”,多次荣获镇“优秀教师”称号。
27年的时光带给邓菊许的也许是苍老憔悴,可是带给山区孩子的却是未来与希望,易逝时光并没有消磨他心中的理想与追求,而是愈发坚定了他扎根山区教育,爱洒山区孩子的信念。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