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仔水饺-beta冲刺

作业所属课程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4
作业要求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4/homework/13310
团队名称 旺仔水饺
102201140 黎曼 102201138 黄俊瑶
102201127 罗永辉 102201130 郑哲浩
102202144 傅钰 102202147 赖越
172209028 伊晓 052101418 陈宇杰
102202154 王梓联 102201125 林智烽
作业的目标 beta冲刺总结(包括项目日程、写作助手、笔记模块完善以及登录注册模块美化)

1.beta冲刺前项目存在的问题

在Beta冲刺之前,我们团队发现以下几个关键领域需要关注和改进,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主要问题如下:

1.1 项目的写作助手模块

写作助手模块是我们项目的核心功能之一,它旨在帮助用户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然而,在beta冲刺前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 功能不完整:部分写作辅助功能尚未实现,例如语法检查和风格建议。
• 性能问题:在和ai交互时,模块响应速度慢,影响了用户体验。
• 用户界面不友好:用户反馈界面不够直观,难以快速找到所需功能。

1.2 笔记模块

笔记模块允许用户创建文件夹,创建笔记等等,但是beta冲刺前存在如下问题:
• 文件导入问题:尚未实现文件导入功能。
• 编辑功能有限:用户需要更多的编辑选项,如插入表格。
• 搜索功能不准确:笔记搜索结果常常不相关,难以快速找到所需笔记。

1.3 日程模块

日程模块用于帮助用户管理时间和任务,但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 日历集成问题:日历服务的集成存在兼容性问题。
• 用户界面复杂:界面设计与交互存在问题

2.项目探索思路与解决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项目团队采取了以下探索思路和解决过程:
• 用户需求分析:根据前期用户对功能的建议,对现有功能进行完善。并邀请同学参与功能试用。
• 敏捷开发: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快速迭代产品,以解决关键问题。
• 性能优化:对笔记模块进行性能优化,添加ai返回的加载动画,以提示用户正在等待ai返回,同时提高处理速度和响应时间。
• 功能完善:根据用户反馈,完善笔记和日程模块的功能,增加用户所需的编辑选项。
• 界面重设计:对用户界面进行重新设计,使其更加直观和用户友好。
• 测试与验证:在每次迭代后进行严格的测试,确保新功能和改进能够满足用户需求。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希望能够在Beta冲刺时解决上述问题。

3.项目特色功能

本网站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面且智能的辅助功能,旨在提升写作效率、优化学习体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色模块:

3.1 两种AI模型支持

本网站支持两种AI模型,包括Kimi以及openAI,保证不同用户都能享受智能AI功能:

3.2 写作辅助功能

为助力用户创作高质量的内容,本平台提供一系列强大的写作辅助工具,包括:

3.2.1 智能美化段落

自动优化句式结构,调整语言风格,使文章更加精炼、生动。
用户点击段落美化功能,可以在输入框输入需要美化的内容,也可以直接鼠标在编辑器中选中内容。编辑AI返回的内容,并且一键将美化后的段落替换会原文

3.2.2 AI辅助写作提示

根据用户输入的内容,智能推荐相关主题、关键词或句式,提高写作灵感。

用户可以在写作时输入要求以及选择写作提示的类型,包括:1.生成写作灵感 2.生成写作大纲 3.生成吸引人的标题 4.生成角色内容场景内容,人物对话等等 根据写作要求生成符合要求的写作提示。

同时用户可以在文本框内对返回的内容进行编辑,而后编辑器中。

3.2.3 智能生成段落

基于用户提供的核心信息,快速生成逻辑严谨、语言流畅的段落内容。用户同样可以选择生成段落的风格和字数,智能全面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样以数据库心得体会为例,演示智能生成段落功能,根据写作提示生成的写作大纲,可以选择智能生成段落:

3.3 文章评析功能

对于用户完成的写作内容,本网站可以提供AI文章评价,文字纠错等功能。

3.3.1 文章纠错功能

智能返回文章错误内容,方便用户修改和调整,使文章更完善。

3.3.2 文章评价

用户可以选择对文章进行评价

3.4 笔记复习辅助功能

对于用户完成的笔记,平台提供名词解释功能,用户可以一键选择需要询问的知识点,AI可以提供知识详解,同时可以为用户的笔记生成摘要,方便一键了解笔记内容,便于用户复习相关内容。

3.4.1 生成摘要、名词解释、提取关键词

智能生成摘要,一键插入到文本中。

名词解释,方便用户在复习时便捷查询提问难点。

提取关键词,用户可以一键生成笔记关键词,提取笔记内容,方便复习。

3.4.2 智能翻译

用户在我们网站可以进行自动翻译,当遇到不懂的外文时,可以便捷查询。(比如 我们这次计算机图形学课程采用全英文PPT和复习资料

3.5 复习计划与日程联动功能

对于用户的笔记,选择一键生成复习计划,平台提供自定义复习计划的时间与详尽程度,返回生成的复习计划。用户可以在返回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编辑,一键导入到日程界面,方便快捷的生成复习计划安排,一目了然。

4.单元测试

主要是对后端的用户模块、日程模块、笔记模块编写测试用例进行自动化测试:

4.1 用户模块测试

4.2 日程模块测试


4.3 笔记模块测试

5.团队协作记录与成员体会收获

5.1 github协作记录




5.2 黎曼

在本次冲刺中,我主要参与写作助手模块的设计,以及产品的相关交互设计。作为本次软件工程作业的小组长,我为我们小组感到非常自豪。每个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都为我们的网站贡献了一份力量。同时每个成员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开发是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帮互助的前提下进行的。
尽管开发时间较为紧促,我们的后端同学提供了深厚的功能技术支持,前端成员致力于实现页面美化和用户交互。可以说,我们基本实现了前期的项目设计的预期,并且坚持我们团队的开发宗旨,没有画饼🥰!!!最后的发布会汇报演示,我们也成功得到了老师设置的三个相关奖项,也是对我们团队的肯定🙆‍♀️!
总的来说,经过本次软件工程实践,我们受益匪浅🌟🌟!

5.3 黄俊瑶

在软件工程的Beta冲刺阶段,我作为前端开发的一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这个阶段,我们的目标是确保产品在发布前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我负责的前端界面需要与后端无缝对接,确保用户体验流畅。在紧张的开发节奏中,我学会了如何快速响应需求变更,优化代码以提升性能。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及时与团队成员同步进度,确保信息的透明度。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技术能力,也提升了我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技能。

5.4 赖越

在beta冲刺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团队紧密协作,不断优化产品,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尽管面临时间紧迫和任务繁重的压力,但我们始终保持冷静,通过高效沟通和即时迭代,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实现了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我主要负责的登录与注册页面,在这段时间得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呈现。这段经历不仅加深了我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令我对我们所制作的产品更有自信。

5.5 傅钰

在本次beta冲刺中,我负责使用FullCalendar和Vue3进行日程管理的前端设计。整个过程中,队友们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在团队的协作下,我顺利完成了日历的美观展示和高效交互设计。定期的沟通确保前后端无缝对接,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这次冲刺不仅让我掌握了更多前端技术,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共同努力,成功交付了一个稳定高效的日程管理前端模块,收获颇丰。

5.6 罗永辉

作为前端人员,参与软件工程β测试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学习与用户互动以及如何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此来优化界面和交互设计。在软工小组项目中我参与写作助手模块的代码编写以及界面优化,这个过程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能力,锻炼了我的技术细节处理能力,也加深了我对前端价值的理解。

5.7 郑哲浩

本次冲刺主要负责的是AI接口的调用,在之前我认为这个接口调用和网页上直接使用AI的功能应该是一样的,但是随着查阅文档和资料的丰富,我才知道AI接口能做的比我想象中的要多,你可以给他制定一系列的规则,让他按照你指定的规则返回信息,而且一定不会违背规则,比我想象中的LLM要强大很多。同时我也学习很多新的技术,也学会了很多测试的方法,收获甚多。

5.8 陈宇杰

在此次 Beta 冲刺中,我主要负责修改一键生成日程的格式和后端自动化测试。这一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高效沟通的重要性。针对一键生成日程返回格式的调整,需要与前端同学充分对接,确保数据格式清晰易用;而自动化测试则锻炼了我对单元测试和makefile的把控能力,学会了用工具提升开发效率。通过这次冲刺,我不仅巩固了后端开发和测试的技能,还深刻认识到迭代开发中细节优化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这次Beta冲刺对我来说是一次收获满满的体验。

5.9 林智烽

本次beta冲刺完成了项目的最核心的ai功能,对于一些之前存在的bug进行优化,体会最深的是组员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帮助,后端和前端的协调是很重要的,当遇到问题和bug的时候,组员都很积极得一起思考解决的方法;还有就是组长和我们后端小组组长的领导力和以身作则,十分的努力有担当,不管是具体的代码细节问题还是运行环境的配置问题,都可以很好的解决,是本次冲刺可以达到较好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本次冲刺更加熟悉了后端的结构和与前端的交互,对ai接口的使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较大收获。

5.10 伊晓

在这次软件工程小组作业中,身为后端团队的一员,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技术 “马拉松”,过程跌宕起伏,结束时回望来路,满心尽是感慨与收获。
项目伊始,当面对白纸黑字写下的复杂项目需求,我心里直发怵。要搭建稳定、高效的服务器架构,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还得规划好接口,确保前端与后端数据交互畅通无阻 —— 每一项任务都像是沉甸甸的巨石,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但我清楚,不是一个人在 “战斗”,身后有整个团队做支撑,这股信念瞬间给了我迎难而上的勇气。
团队讨论会上,前端、测试、设计等各领域小伙伴围坐一团,思维的火花噼里啪啦地碰撞。作为后端人员,我详细阐述了自己对数据存储、接口规范的初步设想,大家纷纷各抒己见,从用户体验角度、测试可行性层面给出诸多宝贵建议。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妙处,不同专长的成员聚在一起,能将原本局限、片面的想法拓展、完善,让项目蓝图愈发清晰、合理。
着手开发后端时,难题接踵而至。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就像搭建房屋的地基,稍有差池,后续 “楼层” 都摇摇欲坠。为满足复杂多样的数据存储需求,反复权衡字段类型、关联关系,不断推倒重来;优化查询语句时,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绞尽脑汁思索如何降低时间复杂度,提升系统响应速度,那些日子,代码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满脑子都是算法、逻辑。幸运的是,每当我卡壳、陷入死胡同,团队成员总能拉我一把。遇到棘手的接口联调问题,前端同学耐心陪着我排查,一点一点梳理数据传输流程,找出不一致的参数格式;技术大佬则抽空给我讲解先进架构理念,启发我用更巧妙的设计模式重构代码,化解性能瓶颈。
如今,项目已然收官,这段与团队并肩作战的日子却深深烙印心间。它是我技术成长路上璀璨的勋章,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教会我沟通、合作、担当。未来软件工程之路漫漫,我将怀揣这份宝贵经历,无惧挑战,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继续勇攀技术高峰,用代码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5.11 王梓联

在项目实战中,我不仅巩固了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基础知识,还深入了解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测试与维护等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实践经历使我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高效沟通、协作,并培养了快速适应新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更有信心面对软件行业的挑战。

6.github仓库链接

https://github.com/pear-09/Wangzai-Dumplings

posted @ 2024-12-06 17:41  黎曼1  阅读(2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