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书撰写分享

 

 

第一:智力资产

"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企业智力资产

先说两个概念,一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因此你在公司创造的商标、软件著作权、专利、论文等都是具有知识产权属性的;二是智力资产,智力资产是组织内部存在的一种看不见的,能够在一定时候、一定条件下给企业创造高价值的一种资产。这两个概念前一个说的是权利本身,后一个说的是这种权利所带来的高附加值。故而无论你从事的工作创造出了哪一种知识产权,这样的知识产权都给企业带来了很高的价值。

 

智力资产对企业的作用

  1. 保障企业经营安全

这样的案例生活中不是很难找,先说一个最近的苹果在中国的禁售事件,苹果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侵犯中国佰利公司外观专利被禁止在北京销售;再说一个医疗相关的,飞利浦跟Masimo的专利纠纷,飞利浦败诉被判赔偿4.66亿美元,这样的专利纠纷并不少见,比如迈瑞跟masimo、迈瑞跟华生等。说明一个问题,智力资产在竞争对手手上时,可以成为随时攻击的利器。

  1. 保障研发投入的安全

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创新和保护权利人的智力成果。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是以公开换保护,企业在进行科研立项和自主研发时,通过对知识产权信息的分析利用,及时了解所属领域的知识产权状况,避免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造成"无效"研发,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1. 增加产品市场附加值

企业通过生产、销售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甚至取得市场定价话语权。

  1. 增加商务谈判筹码

企业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增资扩股、质押融资、许可使用、建立产业联盟等,提高企业在合资合作和商务谈判中的地位。

知识产权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这里谈两种情况,一是职务成果,指单位工作人员为了完成本职工作或主要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产生的智力成果。那这种情况下的知识创造对我们有什么用呢?虽然职务成果一般来说产权归单位所有,我还是认为这里对个人有以下好处:一个是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说明你在企业/单位的项目和产出情况;另外一个是职业积累,通过这些成果,可以增加你的职业的厚度,怎么来说呢,你的知识产权越多至少能说明两个问题,你是爱思考的人以及你是一个勤快的人,把这些东西写到简历里边,应该也算一个不错的自我推销。

说了职务成果,第二个就是非职务成果。非职务成果指个人在工作以外,利用自己的物质技术条件,为科学技术进步所作的贡献,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完成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个人。这种包括很多,比如著作权(比如你拍的照片、你写的博客连载出书等)、专利、论文等,这些都能够通过转让授权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属于更宽泛的范畴,我们今天不讨论。

专利比我多的人大把,我只是想把我的过程分享给大*,希望对大*有所启发。

 

第二:专利撰写

软著和论文都是硬货,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我不在这里讨论,我讨论的是创新和技术交底书的撰写,总结一些个人经验。

"凡是太阳底下的新东西都可以申请专利。"——美国专利界的一句名言。

今天就顺着这句话讨论如何来进行专利的构思和写作。而今天我所讨论的东西都是作为一种自我经验的总结,不作为教科书。

意识第一

我这里讲的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意识,一个是创新意识,我们逐个讨论。

个人意识

个人意识是什么,个人意识就是心态。国足曾经有个主教练叫米卢,提出过一个口号——"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从人的行为上来看,一个人的心态往往会决定人的判断与抉择,判断和抉择决定结果,所以可以说,心态决定结果。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意识第一。

关于个人意识,我这里谈三个词,贪婪、恐惧、耐心。贪婪是人的本性,司马迁有一句话叫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贪婪本身并没有错,没有欲望就达不成愿望,因此在写专利这件事情上,我鼓励大*贪婪,无论是为了公司的知识产权补贴还是为了个人积淀,都贪婪点好;恐惧的负面作用是让一个人裹足不前,正面作用是让一个人谨慎,而我要讲的是你是否把写专利当成一件恐怖的事情而拒绝去体验其中的乐趣;耐心不难理解,对于专利挖掘,往往没有一蹴而就,多数情况下需要经过多次推敲,而对于撰写技术交底书,一稿定音也是极少数情况,那么过程中的耐心就很重要。搞定了上述三种心态,我认为你已经做好的往下的准备了。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指的是一种思维能力。创新指的是什么呢?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所谓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所以我讲创新意识是一种思维能力。

那么我们对待创新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前面关于创新的概念中提到了两种情况,一是创造新的事物,二是改进。创造新的事物是从零到一的革命性创新,往往是少数,比如互联网从无到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性创新;改进就是我们讲的微创新,小步式创新,那么改进在互联网上的应用相对于创造互联网来说,算是小一点的创新,当然也不是就是说基于某一创新的创新就一定是微创新。

我记得在前年的年中总结大会上,老大提出鼓励创新,全员创造的口号,而且也提到鼓励大*进行微创新,所以站在个体的角度来看,创新的外部环境是已经具备的,剩下的问题就是谈论如何具备创新思维的问题了。

如何具备或培养创新思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从个人的经验总结以下几方面:

  1. 破旧立新,历史的合理性往往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评估的,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旧事物和旧的设计往往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设计能力等决定的,如果你今天有新的技术来改进,那么你的敢于打破就是创新,不必拘泥于所谓的历史传承;
  2. 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不是让你去偷、去剽窃别人的设计,但是鼓励去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结合自身的设想进行创新,比如很多实用新型可以在现有新型的基础上做扩展,进而得到一个不错的技术方案;
  3. 拓宽视野,这里所讲的视野可以理解为知识面、兴趣面,当你的工作领域为特定领域时,把眼光放到别的领域,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结合2使用,那么说不定就能有新的创造产生,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 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试想一下,如果自己都不热爱生活,对生活是一种漠视和冷淡,又怎会去关注生活呢,不关注生活创新又从何来,创新不可能凭空而来,它不是神话,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

最后要谈一点,捕获瞬间的灵感并记录在案,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勇气第二

对于任何人、任何事情来说,勇气都是*贵的财富。没有勇气就没有开拓精神。在专利撰写上,没有勇气显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或走向,但却决定一项发明创造的生死和走向。

显然我这里要说的勇气是如何克服看似很困难的专利撰写的启动工作而已,并不涉及什么高深的理论。就如我们在个人意识中讲到的一样,我们是否将写专利看成了一件恐怖而毫无乐趣的事情,是你前行的关键。就个人经验而言,我们具备这种勇气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告诉自己:

  1. 所涉及的理论都是我目前已经掌握或我团队里边已经有人掌握的;
  2. 文体并没有限制,普通科技文献而已;
  3. 字数并没有限制,事情说清楚即可;
  4. 还有知识产权办在后边把关。

技术第三

在意识和勇气都准备好的时候,离撰写出一篇技术交底书已经不远了。

本无技术

各行各业都讲究技术。但写专利技术交底书并没有成为一个什么行业,因此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可讲,这个就像需求工程师写一篇需求、软件工程师写一篇详细设计一样。但同样,我还是对我的思考和撰写过程做一个总结和提炼。

概念驱动

技术交底书是对你要保护的专利概念的一个文献性说明,重要的是你要保护的概念,而不是文献本身。也就是说,你的文献本身只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那么专利代理人就可以根据你所提出的概念写出一篇专利申请文书,另外,至于文献的好坏还有知识产权办把关呢。

那么什么是概念驱动呢?概念驱动的核心是概念,概念是源,技术交底书是产出。我们看看什么方法和什么环境下最容易产生我们所说的概念:

  1. 业务分析,也是指功能性需求定义,这个阶段往往能够发现一些与技术创造相关性不大的业务改进型创新、如果减少输入提高工作效率等,也就是需求分析阶段会有些不错的idea产生,不管能不能写,先记录下来,比如iM3监护仪我们在需求分析阶段整理了大量的想法来筛选;
  2. 技术改进,如果说业务分析关注的是表层,技术改进则更关注的是技术层面本身,更加有技术含量,这种技术改进不限于硬件或软件,也可以是结构、装置等等;
  3. 脑洞会议,这种会可以产生大量的想法,因此我建议大*有兴趣写专利可以找几个人一起脑洞一下也未尝不可,什么人都可以,重要的是产生想法;
  4. 日常交流,日常交流中,经常也会产生一些很酷的想法,重点是看你有没有关注到,有没有用心。

因此可以说,如果你真的希望写专利,其实很简单,关注你工作中的每一处改进,对每一处改进都有这样的敏感度就可以了。至于能不能挖掘出专利,先记下你的想法再找知识产权的小伙伴沟通。

那么,什么样的概念我一般觉得能够写呢,首先,还记得我们引用的那句美国专利界的话吗"凡是太阳地下新的东西都可以申请专利",得是新的,新旧怎么判断,第一直觉,我们现在有没有,没有那么第二,找知识产权代表检索,看看别人有没有,就这么简单;其次,新旧的确定还得有进一步的判断,你提出的概念是不是结合了你所在的领域,在别的领域旧,可以在你的领域是新的,拿我们来说就是是否结合了医疗领域;再次,你的概念是不是能够解决什么特定的问题,带来特定的收益,这当然是说在特定领域,如果只是简单的技术堆叠,可能也是比较困难的,比如给监护仪加个条码枪,监护仪和条码枪本身都不是新的,结合起来如果说不出实际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前面的首先、其次、再次你都满足,我们要继续往下。

框架先行

好了,概念有了,动笔写吧!稍等,我的建议是先构建你的框架,这个说得有点大,不过的确,这会很有帮助。

工程上讲究蓝图,先构建出一个设计草图,再施工;软件设计领域讲究架构,先把模块等等分好,方便后边的设计和实现。我认为写交底书也一样,我们要先构思出框架,然后再在骨架上丰满其血肉。一般来讲,我把我的构思过程分为几步:

  1. 大脑调试,放下所有事情,在大脑中把概念过一遍,形成一个大致的过程;
  2. 纸上构思,把大脑调试的内容直接输出到纸上,这样的好处是你完全不用考虑使用什么工具,什么形状,用脑、用手画出来即可,还可以随时涂改;
  3. 数字构思,把纸上的东西转化到电脑中,这个过程你会再思考一遍,你可以开始考虑细节了,把纸上的东西使用你最熟悉的工具表达出来即可,工具没有定式,比如你可以用Visio画框图、流程图,也可以使用Axure画框图、流程图,甚至用Word、PPT都无所谓,只要你觉得好用就行;
  4. 构思子流程,如果是发明专利,主流程一般讲的都是范围宽泛的框架性过程和流程,为了更清楚的表达,往往需要更加细化的子流程,构思子流程时,再执行一遍1~3。

上述过程我们构建出了我们的概念的骨架,有了主流程、子流程,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只需要添砖加瓦了。

模块复用

模块复用,很奇怪的描述,是吗?一点也不奇怪,拿软件来说,最高效的方法不是从头开始构建一切,而是调用别人的成熟的库,来快速的构建自己的业务;需求也类似,就如产品线工程所讲的,构建新产品时,第一件事情是去找找原来有没有做过类似或一样的事情。

没错,我现在谈的是怎么快速的写交底书,也就是怎么加快大*下笔的这个过程,同软件工程和需求工程一样,写技术交底书也可以复用模块,一般能有哪些层级的复用呢:

  1. 思路复用,这个是比较概念化的,就是说你今天写的跟以前某篇类似,可以复用其思路,这样有助于快速思考;
  2. 文字复用,这个方法比较好用,文字级复用就是说,你以前某一篇的某些段落、句子可以被现在正在撰写的概念利用到,这种可以直接加快写作进度,针对这种情况,在原来的文档上打开修订模式开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再看看一般哪些是可以被复用的内容:

  1. 背景技术描述,由于我们写的专利大多数是同一或者相邻近的技术领域,so,背景技术中的部分描述可以复用并不奇怪;
  2. 有益效果,这个也相当于模板化的,比如有益效果有很多种,技术改进带来的安全性提升,效率提升等等;
  3. 同一技术的描述,对于多次写关于同一技术的不同应用,这里边应该大量可复用的描述,毋庸置疑。

因此,对于写交底书,累积的过程也非常重要,也就是,对你认为可以被复用的东西,最好能够采用模式化得描述来写出来。另外,收集好你的交底书的各个版本,把他们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说不定就能用上。

排除干扰

技术交底书的撰写本身也是一种创作活动,对于这种创作活动,连贯的时间和连贯的思路是快速、高效撰写的基本保证。一般我怎么来保证这两个方面呢:

  1. 连续的时间,鉴于我的工作是半个会长的性质,因此我一般不会选择上班时间写交底书,随时会被打断,所以我一般选择在晚上加班时间或者是周末,能保证我有成片的时间;
  2. 连续的思路,首先1是基本保证,如果没有连续的时间,基本难以保证连续的思路,如果实在是要被打断的这种情况,我会要求我对于一篇交底书的撰写时间前后持续不超过一周,否则就进行重新构思。

当然,对于连续的时间和思路还有别的方法,比如把技术交底书安排到日程表中等。如果排除了时间和思路的干扰因素,我相信都能够很快的完成这一工作。

第三:双赢

企业关心的是如何让员工创造价值,强制也好,鼓励也罢。至少在我看来,公司在知识产权的激励上,算有一个还可以的政策。

我们在企业工作,除了现在报酬,我们想的更多的应该就是以后的报酬,也就是怎么在这个平台上更快的成长为你希望的那个人或者是你期望的那个层级的报酬,那么利用好企业的平台和政策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公司帮你搭平台,你帮公司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成长,你也在成长,甚至你的成长可能超过你的平台,也未必。

posted @ 2016-07-03 22:37  peapon  阅读(127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