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Wang
返回顶部

终点无期——获领骑黄衫感言

感谢

首先感谢邹欣老师周筠老师背后的构建之法团队,正是在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的核心思想指导下,才让我在这节课中有了发展和学习的方向;

然后想感谢汪老师和两位助教的辛苦帮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像是健身教练和普通人的关系”,这是汪老师在前几届课的比喻,在一次次的作业中是老师和助教的要求在推着我们前进,比如要求爬虫、架构、单元测试,正是这些标准在促使着我一次次踮脚跳,够一够之前未曾想过的上限。

最后感谢我的组员们,一开始找到他们组队的时候颇有种“复仇者联盟”集结的感觉,一个一个去问能不能来团队,当上组长也是默认的(我把大家组织起来,自然就需要担任其这个责任),是大家的帮助使得我在团队作业中的分数不落下风。

选中这门课是一个很胆战心惊的过程,之前实践课选的是单老师的课,后来经历一段波折才加入到汪老师的班里。之前就听说汪老师的课很注重实践,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我自认为编程基础是比较差的(苦笑),对于变成更像是面向百度编程,简单的觉得太简单直接百度,难的自己不会也直接百度,面对这么一门高要求的课我确实有点受到惊吓,得知有暑假作业的时候甚至吓得晚上没睡着。

人常说成功之人必有一颗敬畏之心,我觉得我对这门课是有了足足的敬畏之心了。第一次要美化博客的时候我就美化了5个晚上,花时间补上我之前没怎么学好的前端CSS;写疫情的时候花了2天使用墨刀没用成,在交作业前两天换成了axure,花了好多时间去熟悉原型熟悉echarts熟悉部署;写团队的时候神经紧绷了一天,到晚上11点交完作业的时候放松下来真的差点崩溃……从头到现在,我的对这门课的态度就是:课一下来,我就绷紧精神去看作业要求,这样才能做好学习准备,提前准备好技术栈。软件工程实践让我时刻有在“危机边缘”的感觉,我本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在这种“危”——准备——继续“危”的循环中不断的远离之前的悬崖,逐渐进化成一个成熟的程序工程师。这门课与我的意义就像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我的头顶让我不断进步,离开曾经自以为是的自己。现在回望回去,才发现当初的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会写hello world的菜鸟而已,和流水线培训出来的程序员是一路货色,将来也只能在无尽的编码工作中被淘汰。

虽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我还没有到“置之死地”的程度,但我确实明白我自己需要什么。实践课本身并不是“玉”,其实是块“砖“,它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不要停下,继续前进,他告诉我有多么的不足,让我不断补进我的技术栈;让我现在一看到新的技术,就想去学习,避免我之后遇到这样问题会盲目;让我不断去触摸我头顶上跳一跳就能碰到的上限;让我走出舒适圈,以磨砺打造自己的刀锋。它激发我想去实践、想去学习的动力;它激发我去了解团队,去配合团队的心情;它也激发我重生后难以言喻的喜悦。《构建之法》给予我的是一个前进的指引,它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籍,让人少走弯路,可见前方。

跃进跃进,大跃并进。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集体而存在,自然的,没有一项荣誉可以脱离集体而存在,我的能力在我们团队中并不出色,团队的各位都有各自擅长的方面,能够及时交付各自的代码,大家都是非常棒的团队成员,不愧是我选出来的“复仇者”。而我,就扮演的角色而言,除去PM,更像一个苛责的甲方,”欸这个怎么自己点赞了再刷新就看不到了?“,"这个代码写的也太丑陋了吧”,“这进度是不是还能加紧点”,感谢我们团队成员的不杀之恩。我们的进步是共同的,大家都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栈,与其说我在发表个人获得小黄衫感言,不如说我是在代表我的团队发言,毕竟整体来说,我是在团队作业加入之后才获得小黄衫,这也意味着在之前的个人作业中我毫无优势。他们想来也必然是类似的,我们都在悬崖边跳舞,我们的合作是1+1>2的,我们的进步,自然也是携手跃进的,我们舞到远离悬崖的空地,觉得脚下踏实,风景大好,这是我们共同赢得的,也是我们一起欣赏的,沿途的风景。

前路漫漫,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都在路上,小黄衫的领骑地位并不会持久不变,我们就下来要走的路并不会简单,但我们已经从程序猿进化成了程序工程师,我们的终点并非遥遥没有尽头,但我们现在所见的终点,我们现在得到的小黄衫,将会成为我们新的起点,在此之上的我们会更加进步,这样看来,新时代的“后浪”没有终点,却有无尽的起点,共勉。

小黄衫

有一说一,这个小黄衫材质不错,穿起来好舒服。

posted @ 2020-05-13 19:00  Pcy潘晨宇  阅读(369)  评论(5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