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在三十年前提出这个问题,那一定纯属多余。三十年后,这个问题却变得“纯属必要”——
    
     
      今天,我们考大学是为了什么?
 
 


     如果我在三十年前提出这个问题,那一定纯属多余。因为当时举国给出的是一个时代答案:改变命运!国家的,民族的,自己的。三位一体。

   那时的高考,凝聚了多少青年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一切皆因他们目睹了以恢复高考为开端“新生活”。

 

      三十年后,这个问题变得“纯属必要”,“举国关怀”的高考路上,考生的价值其实已与三十年前无法同日而语,他们即便看起来精神饱满,也未必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得到什么。 今天的大学不再给学子“一步登天”的丝毫幻望。所谓“科举神坛”是彻底地不搭界,平添的,是“自费”与“出路”之忧。 

     高考大为减色,起不到三十年前改变命运的“功效”,考它,当然不为“失业”,也不为“高消费”。但这两个“不为”却在你考它后不由自主地呈现到你的面前。

    于是,最可一虑的,是今天考生想法已经“乱花渐醉”——

 

     请听一对乡村男女考生给出“考大学”的理由。

     女生说:姐姐哥哥上了,我也要上,否则要被人笑话。
     而男生的畅想更让人感觉现实:考大学,挣钱,然后在城里买个大房子,把全家人接到一起来住。
     从两位考生的口中,你听不到一句改变农村落后现状的责任与抱负,他们上大学的目标不是为了虚荣心就是为了逃离此地,可是,这一切又能怪他们吗……?!

      

     二十年前,笔者正逢高考,曾经被一个高三女生报考志愿的故事所打动——
     那一年她应该考大学,因为品学兼优,学校决定将她保送到清华大学,所学专业大概是国际贸易之类,可谓炙手可热。这女孩却断然拒绝了这份保送。校方对此不解,希望她回家同家长商量一下。女孩子说我自己的事情由我自己决定。
   于是她参加了高考,考出了六百多分的好成绩。她报考的学校一为南京大学,二为兰州大学,所选择的专业都是环境保护—当时,这是个并不合潮流的志愿。
    所有认识她的大人,都知道她生活在富裕的南方特区,并且学习成绩出色,竟然弃清华而填远在西北的兰州大学,于是都大为吃惊。但这女孩子却十分坦然,她对人说她想读兰州大学,是因为她要去学习治理沙漠……


    这是个令俗气的大人自惭形愧的故事,它令我深深感佩女孩胸中所散发的理想光芒,现在还有多少如她一样的孩子,将理想的故事演绎得如此炫美?

      

     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一项前仆后继的事业,这里,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子不可或缺。否则,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显然的是,一个走上考场的考生,不具备“现实”以外的任何精神与理想追求,那么即便是受到高等教育之后,他们从思想境地上也无法企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三位一体”的美好愿望。

     ——这既是一个时代新动力之忧,更是一个社会亟待解决的“各自为战”之患。

 
     我想,如果让今天的考生像“环保女孩”那样闪烁理想光芒,国家教育体制的两个行进亦需势不可挡——

     “高等教育的大山”开通为“国立公费”与“民办自费”两条宽敞明亮的穿行隧道;把社会资源以“宏观调控”与“市场需求”结合之法回降到择业的大学生头上(篇幅有限,恕不展开)。

 

     如是,则“考大学是为了什么”,一定会得到振奋人心的“三赢(国家、民族、个人三位一体)”答案!
注:原文章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85dcc6701000a5o

posted on 2007-06-10 14:11  PCJIM  阅读(470)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