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企微、飞书背后体现了大厂对组织的理解,以及三观 三谈 钉钉、企微、飞书 的不同:优势即劣势

钉钉、企微、飞书背后体现了大厂对组织的理解,以及三观 https://mp.weixin.qq.com/s/I6kxN2lPS1EJQU3t_IzHdQ

钉钉、企微、飞书背后体现了大厂对组织的理解,以及三观

BAT做的企业协作?沟通?管理?平台,身边都有朋友在用,看着相似,但我认为适用的组织还是有明显差异的,简单说几句,这里的定位差异,也是基于BAT的积累:注:这里的B是指ByteDance
钉钉适合中心化组织,自上而下管理,强执行团队(如大规模的销售/服务团队),潜台词是对与很多传统的中小企业——也是阿里的基本盘,老板很重要。于是,开始就有Ding、打卡一类的强压迫性功能。要知道,在国内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单单是给老板一个强力的管理工具,就可以提效很多了。
企业微信适合组织内外沟通,特别是边界松散的组织,比如各种工作室形态,经常出现新的、跨公司的项目组,又如客服人员,要与大量客户加微信。这样一来,基于微信建立连接最方便。其潜台词是未来的组织,想成事,内外沟通很重要,而沟通链接是腾讯的基本盘。
飞书适合创新型组织,强个体,自下而上的小而精创业团队。潜台词是未来的社会是少量精英"统治"大量普通人——精英写算法,算法"统治"普通人,而算法是字节的基本盘。那么,而对于精英团队,每个人都很重要,信息要透明共享,从"飞阅会"一类的设计可见一斑。
孰优孰劣?市场够大,未来的组织形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多姿多彩,各自做好自己就行了,只是飞书的根基决定了,精英毕竟是少数,适用的组织是少数,但这些组织的"能量密度"不可小觑。

 

三谈 钉钉、企微、飞书 的不同:优势即劣势 https://mp.weixin.qq.com/s/VdIQlAwwDOR7089FlIDIxg

三谈 钉钉、企微、飞书 的不同:优势即劣势

 iamsujie iamsujie 2021-11-05 08:18
最近几周和好几位钉钉、飞书的高管都有交流,所以继续聊几句钉钉、企微、飞书给我的启发。 一句话总结,就是:
高水平的竞争,优势即劣势,所以只能把它看做自己的特点,并找到独特的定位,再等对手犯错。
图片 先来看它们团队人数的对比(截止2021年10月):
钉钉,两千人不到一点;企微,六七百人;飞书,我有三个信源(包括飞书内部),分别说四千多、五千多、八千不到,也许哪些部门算飞书的统计口径不同,但五千左右肯定是有的。 对比一下QuestMobile的数据,2021年9月:钉钉的月活跃用户数为1.96亿,随后依次“企业微信”(8889万)、字节跳动“飞书”(460万)、华为“WeLink”(108万)。 这就有点意思了,先不说WeLink,BAT三家各有特色。之前也聊过相关话题,可以回顾这两篇。
钉钉、企微、飞书背后体现了大厂对组织的理解,以及三观
从App Store的评分,再看钉钉、企微和飞书的不同
 ————————钉钉,关键词是“管理”。优劣势都是抓住了老板的心。
优势是靠服务老板,强管控的功能起家,签到、已读、Ding、考勤机等,在早期获得了海量客户。但因此形成的品牌认知,会让不少年轻人,包括年轻的老板,不认同,认为理念不够先进。我身边就有不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形成了一种推飞书踩钉钉的“政治正确”。
当然,钉钉肯定也能意识到这点,随着通过“讨好老板”让用户数达到5、6亿之后,显然也从“规模做大的高速扩张期进入了“价值做深的平台发展期,比如新推出的3个重要模块——钉钉文档、钉钉会议、钉钉项目,能显著感知到钉钉在努力提升协作效率,给员工(而不只是老板)更多价值,而这正是飞书占据的用户心智。
一个领域的头部产品在做大以后,功能层面可以无限接近,但用户心智是另外一个问题,需要很多时间来改变。
钉钉把团队刻意限制在2k人,显然就没法啥都自己做了,于是倒逼自己用更开放的平台化打法,和生态里的海量玩家一起,把钉钉打造成成(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入口,比如提供了企业二次开发的低代码平台,提供了接入用友、金蝶等垂类SaaS产品的能力,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的定制能力,甚至单方面提供了直接给微信发消息的能力。
这就继续回到了阿里擅长的路径上,当然少不了阿里云背后的支撑,才能有“云钉一体”。
从“霸道”到“有事好商量”,是一年来最显著的变化,这是一些钉钉的合作伙伴给我的反馈。 ————————企微,关键词是“沟通”。优劣势都是和微信无缝对接。
优势是靠与微信的无缝互通,成为需要与大量外部客户沟通的岗位的首选,比如销售、客服、家校互动等场景。依托微信这个老少咸宜的超级App,企微占据了巨大的入口优势,企业想经营私域的时候,加个微信最自然。
问题是,企业用户的心智中,企微会变成一个营销服务的工具,就比较薄,很难深入企业业务流。虽然在解决方案深度上,企微暂时介于钉钉和飞书之间,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只把它当做和客户的沟通工具。
目前看,似乎企微选择了守住腾讯最擅长的沟通,做个好用的工具,再伺机而动。投入小,易守难攻,ROI很高,但从目前团队人数来看,似乎野心也不是很大。 ————————飞书,关键词是“协作”。优劣势都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优势是理念先进,至少对外宣传造成的感知是这样,“下一代工作方式”,现在虽然体量小,但有未来。
产品精致,定位明确,但注定只能先打动一小批特殊的用户——数字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企业,当然这是生产力很高的一批人,被飞书内部定义为“知识工作者”。比如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都用飞书,他们的号召力不容小觑。我和一群朋友众包翻译的时候,也选了飞书,用上飞书,就有一种“妈妈,我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荣誉感,:)
飞书从员工个人出发,更偏效率工具,简单易用,而钉钉作为管理工具——使用前是要组织培训、使用中是要随时服务的。
团队人数上看,野心不小,应该是打算自己做一个精致的闭环,我先就封闭了,啥时候开放再说,有点像早期的iPhone(与Android的对比)。
飞书最大的问题是将来的做大、破圈会碰到巨大挑战,飞书诞生于字节极其先进的生产力情境,但,破圈以后,比如到了制造业,似乎要向下兼容,把生产力降速以匹配传统企业的生产关系,不容易。
字节果然还是喜欢“大力出奇迹”,这种饱和式攻击的感觉,上一次还是华为下定决心要做手机的时候。大几千人的投入,对公司的耐心是个挑战,但对行业来说是好事,可以快点看到结果。
———————— 有不少企业,会根据业务需要,同时用两个,甚至三个,比如用钉钉的行业解决方案、用企微和客户沟通、用飞书文档与OKR。回顾一下各自的优势,也容易理解。 在企业组织内,“信息即权利”,我们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对比三者过去的明显差异:钉钉——上下同欲、微信——内外互联、飞书——左右共振。背后,甚至有一些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理念的差异,后续怎么发展?新一代BAT的精彩对局,值得长期关注,观战就已经很开心。 额外来几句,如果华为的WeLink加入战局,它的优劣势是什么呢?知道的朋友说说?我瞎出个主意——前后打通,结合华为熟悉的制造业,针对长供应链的复杂产业做点事,服务整个供应链上的关联公司,要用一起用,和名字也搭,We Link,大家连在一起嘛。
这样“上下、左右、内外、前后”都有了,全方位提升产业效率,错位竞合,BAT变成BATH也不错,洗……洗个澡? ————————深度优先的2B领域,必然不会如广度优先的2C般一家独大,此外,结合最近一年来各种政策导向,国家也不希望一家独大,所以每一个头部玩家,也不会把对手赶尽杀绝,大家打打闹闹,战战谈谈,甚至会有点合作。这是我的预测。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一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吧——
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馈赠。

 

 

 

 

 

 

三谈 钉钉、企微、飞书 的不同:优势即劣势

 iamsujie iamsujie 2021-11-05 08:18
最近几周和好几位钉钉、飞书的高管都有交流,所以继续聊几句钉钉、企微、飞书给我的启发。 一句话总结,就是:
高水平的竞争,优势即劣势,所以只能把它看做自己的特点,并找到独特的定位,再等对手犯错。
图片 先来看它们团队人数的对比(截止2021年10月):
钉钉,两千人不到一点;企微,六七百人;飞书,我有三个信源(包括飞书内部),分别说四千多、五千多、八千不到,也许哪些部门算飞书的统计口径不同,但五千左右肯定是有的。 对比一下QuestMobile的数据,2021年9月:钉钉的月活跃用户数为1.96亿,随后依次“企业微信”(8889万)、字节跳动“飞书”(460万)、华为“WeLink”(108万)。 这就有点意思了,先不说WeLink,BAT三家各有特色。之前也聊过相关话题,可以回顾这两篇。
钉钉、企微、飞书背后体现了大厂对组织的理解,以及三观
从App Store的评分,再看钉钉、企微和飞书的不同
 ————————钉钉,关键词是“管理”。优劣势都是抓住了老板的心。
优势是靠服务老板,强管控的功能起家,签到、已读、Ding、考勤机等,在早期获得了海量客户。但因此形成的品牌认知,会让不少年轻人,包括年轻的老板,不认同,认为理念不够先进。我身边就有不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形成了一种推飞书踩钉钉的“政治正确”。
当然,钉钉肯定也能意识到这点,随着通过“讨好老板”让用户数达到5、6亿之后,显然也从“规模做大的高速扩张期进入了“价值做深的平台发展期,比如新推出的3个重要模块——钉钉文档、钉钉会议、钉钉项目,能显著感知到钉钉在努力提升协作效率,给员工(而不只是老板)更多价值,而这正是飞书占据的用户心智。
一个领域的头部产品在做大以后,功能层面可以无限接近,但用户心智是另外一个问题,需要很多时间来改变。
钉钉把团队刻意限制在2k人,显然就没法啥都自己做了,于是倒逼自己用更开放的平台化打法,和生态里的海量玩家一起,把钉钉打造成成(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入口,比如提供了企业二次开发的低代码平台,提供了接入用友、金蝶等垂类SaaS产品的能力,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的定制能力,甚至单方面提供了直接给微信发消息的能力。
这就继续回到了阿里擅长的路径上,当然少不了阿里云背后的支撑,才能有“云钉一体”。
从“霸道”到“有事好商量”,是一年来最显著的变化,这是一些钉钉的合作伙伴给我的反馈。 ————————企微,关键词是“沟通”。优劣势都是和微信无缝对接。
优势是靠与微信的无缝互通,成为需要与大量外部客户沟通的岗位的首选,比如销售、客服、家校互动等场景。依托微信这个老少咸宜的超级App,企微占据了巨大的入口优势,企业想经营私域的时候,加个微信最自然。
问题是,企业用户的心智中,企微会变成一个营销服务的工具,就比较薄,很难深入企业业务流。虽然在解决方案深度上,企微暂时介于钉钉和飞书之间,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只把它当做和客户的沟通工具。
目前看,似乎企微选择了守住腾讯最擅长的沟通,做个好用的工具,再伺机而动。投入小,易守难攻,ROI很高,但从目前团队人数来看,似乎野心也不是很大。 ————————飞书,关键词是“协作”。优劣势都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优势是理念先进,至少对外宣传造成的感知是这样,“下一代工作方式”,现在虽然体量小,但有未来。
产品精致,定位明确,但注定只能先打动一小批特殊的用户——数字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企业,当然这是生产力很高的一批人,被飞书内部定义为“知识工作者”。比如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都用飞书,他们的号召力不容小觑。我和一群朋友众包翻译的时候,也选了飞书,用上飞书,就有一种“妈妈,我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荣誉感,:)
飞书从员工个人出发,更偏效率工具,简单易用,而钉钉作为管理工具——使用前是要组织培训、使用中是要随时服务的。
团队人数上看,野心不小,应该是打算自己做一个精致的闭环,我先就封闭了,啥时候开放再说,有点像早期的iPhone(与Android的对比)。
飞书最大的问题是将来的做大、破圈会碰到巨大挑战,飞书诞生于字节极其先进的生产力情境,但,破圈以后,比如到了制造业,似乎要向下兼容,把生产力降速以匹配传统企业的生产关系,不容易。
字节果然还是喜欢“大力出奇迹”,这种饱和式攻击的感觉,上一次还是华为下定决心要做手机的时候。大几千人的投入,对公司的耐心是个挑战,但对行业来说是好事,可以快点看到结果。
———————— 有不少企业,会根据业务需要,同时用两个,甚至三个,比如用钉钉的行业解决方案、用企微和客户沟通、用飞书文档与OKR。回顾一下各自的优势,也容易理解。 在企业组织内,“信息即权利”,我们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对比三者过去的明显差异:钉钉——上下同欲、微信——内外互联、飞书——左右共振。背后,甚至有一些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理念的差异,后续怎么发展?新一代BAT的精彩对局,值得长期关注,观战就已经很开心。 额外来几句,如果华为的WeLink加入战局,它的优劣势是什么呢?知道的朋友说说?我瞎出个主意——前后打通,结合华为熟悉的制造业,针对长供应链的复杂产业做点事,服务整个供应链上的关联公司,要用一起用,和名字也搭,We Link,大家连在一起嘛。
这样“上下、左右、内外、前后”都有了,全方位提升产业效率,错位竞合,BAT变成BATH也不错,洗……洗个澡? ————————深度优先的2B领域,必然不会如广度优先的2C般一家独大,此外,结合最近一年来各种政策导向,国家也不希望一家独大,所以每一个头部玩家,也不会把对手赶尽杀绝,大家打打闹闹,战战谈谈,甚至会有点合作。这是我的预测。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一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吧——
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馈赠。
posted @ 2021-11-05 09:23  papering  阅读(55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