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线性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3线性化
在计算机科学中,C3算法主要用于确定多重继承时,子类应该继承哪一个父类的方法,即方法解析顺序(Method Resolution Order,MRO)。
C3算法实现了三种重要特性:
- 保持继承拓扑图的一致性,
- 保证局部优先原则(比如A继承B和C,C继承B,那么A读取父类方法,应该优先使用C的方法而不是B的方法),
- 保证单调性原则(即子类不改变父类的方法搜索顺序),
1996年的OOPSLA会议上,论文"A Monotonic Superclass Linearization for Dylan"[1]首次提出了C3超类线性化。被Python 2.3选作方法解析的默认算法[2][3]。Perl 6[4] Parrot,[5], Solidity, PGF/TikZ等面向对象语言[6]。也作为可选的、默认不是MRO的语言如Perl 5从版本5.10.0.[7] 早期版本Perl 5的一个扩展实现,称为Class::C3
发布于CPAN.[8]
描述
一个类的C3超类线性化是这个类,再加上它的各个父类的线性化与各个父类形成列表的唯一合并的结果。父类列表作为合并过程的最后实参,保持了直接父类的本地前趋序。
各个父类的线性化与各个父类形成列表的合并算法,首先选择不出现在各个列表的尾部(指除了第一个元素外的其他元素)的第一个元素,该元素可能同时出现在多个列表的头部。被选中元素从各个列表中删除并追加到输出列表中。这个选择再删除、追加元素的过程迭代下去直到各个列表被耗尽。如果在某个时候无法选出元素,说明这个类继承体系的依赖序是不一致的,因而无法线性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