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区代码 critical section Locks and critical sections in multiple threads

临界区

 

在同步的程序设计中,临界区段Critical section)指的是一个访问共享资源(例如:共享设备或是共享存储器)的程序片段,而这些共享资源有无法同时被多个线程访问的特性。

当有线程进入临界区段时,其他线程或是行程必须等待(例如:bounded waiting 等待法),有一些同步的机制必须在临界区段的进入点与离开点实现,以确保这些共享资源是被异或的使用,例如:semaphore

只能被单一线程访问的设备,例如:打印机

一个最简单的实现方法就是当线程(Thread)进入临界区段时,禁止改变处理器;在uni-processor系统上,可以用“禁止中断(CLI)”来完成,避免发生系统调用(System Call)导致的上下文交换(Context switching);当离开临界区段时,处理器回复原先的状态。

Windows操作系统的临界区

Windows操作系统,CRITICAL_SECTION是一种同步对象类型,用于同一个进程内的多线程同步访问资源。如果是跨进程同步,需要使用互斥锁(mutex)。

临界区对象首先需要初始化,通过调用操作系统API函数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各个线程调用函数 EnterCriticalSection, TryEnterCriticalSection, 或LeaveCriticalSection来使用临界区。使用结束后或者重初始化临界区之前,需要调用 DeleteCriticalSection 。

WINNT.H中定义的临界区数据结构如下:

struct RTL_CRITICAL_SECTION
{
   PRTL_CRITICAL_SECTION_DEBUG DebugInfo;
   LONG LockCount;
   LONG RecursionCount;
   HANDLE OwningThread;
   HANDLE LockSemaphore;
   ULONG_PTR SpinCount;
};

结构的各域的解释:

  • DebugInfo 此字段为一个指针,指向系统分配的结构RTL_CRITICAL_SECTION_DEBUG。这一结构中包含更多极有价值的信息,也定义于 WINNT.H 中。
  • LockCount 被初始化为数值 -1;此数值等于或大于 0 时,表示此临界区被占用。当其不等于 -1 时,OwningThread 字段包含了拥有此临界区的线程 ID。此字段与 (RecursionCount-1) 数值之间的差值表示有多少个其他线程在等待获得该临界区。
  • RecursionCount 初始值为0. 此字段包含所有者线程已经获得该临界区的次数。如果该数值为零,下一个尝试获取该临界区的线程将会成功。
  • OwningThread 此字段包含当前占用此临界区的线程的线程标识符(应为DWORD而不是HANDLE)。此线程 ID 与 GetCurrentThreadId 之类的 API 所返回的 ID 相同。
  • LockSemaphore 是一个自复位的Event内核对象句柄。首次发生线程申请该临界区被阻止时,操作系统自动创建该句柄。应当调用 DeleteCriticalSection(它将发出一个调用该事件的 CloseHandle 调用,并在必要时释放该调试结构),否则将会发生资源泄漏。
  • SpinCount 仅用于多处理器系统。MSDN文档:“在多处理器系统中,如果该临界区不可用,调用线程将在对与该临界区相关的信号执行等待操作之前,旋转 dwSpinCount 次。如果该临界区在旋转操作期间变为可用,该调用线程就避免了等待操作。”自旋计数可以在多处理器计算机上提供更佳性能,其原因在于在一个循环中自旋通常要快于进入内核模式等待状态。此字段默认值为零,但可以用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AndSpinCount API 将其设置为一个不同值。

RTL_CRITICAL_SECTION_DEBUG结构如下: struct _RTL_CRITICAL_SECTION_DEBUG {

   WORD   Type;
   WORD   CreatorBackTraceIndex;
   RTL_CRITICAL_SECTION *CriticalSection;
   LIST_ENTRY ProcessLocksList;
   DWORD EntryCount;
   DWORD ContentionCount;
   DWORD Spare[ 2 ];

} 结构的各域的解释:

  • Type 此字段未使用,被初始化为数值 0。
  • CreatorBackTraceIndex 此字段仅用于诊断情形中。在注册表项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Image File Execution Options\YourProgram 之下是 keyfield、GlobalFlag 和 StackTraceDatabaseSizeInMb 值。注意,只有在运行稍后说明的 Gflags 命令时才会显示这些值。这些注册表值的设置正确时,CreatorBackTraceIndex 字段将由堆栈跟踪中所用的一个索引值填充。在 MSDN 中搜索 GFlags 文档中的短语“create user mode stack trace database”和“enlarging the user-mode stack trace database”。
  • CriticalSection 指向与此结构相关的 RTL_CRITICAL_SECTION
  • ProcessLocksList: LIST_ENTRY 是用于表示双向链表中节点的标准 Windows 数据结构。RTL_CRITICAL_SECTION_DEBUG 包含了链表的一部分,允许向前和向后遍历该临界区。Flink=NULL为表头,Blink=NULL为表尾
  • EntryCount/ContentionCount 这些字段在相同的时间、出于相同的原因被递增。这是不能获得临界区而进入等待状态的线程的数目。与 LockCount 和 RecursionCount 字段不同,这些字段永远都不会递减。
  • Spares 这两个字段未使用,甚至未被初始化。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itical_section

 

https://software.intel.com/zh-cn/articles/managing-lock-contention-large-and-small-critical-sections

 

在多线程应用中,程序员会使用锁来同步线程进入可访问共享资源的代码区域的行为。 受这些锁保护的代码区域被称为关键代码段 (Critical Section)。 如果关键代码段中已存在一个线程,那么其它任何线程都不可进入该代码段。 由此可见,关键代码段采用序列化执行方式。 本文介绍了关键代码段大小这一概念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关键代码段大小指线程在关键代码段中花费的时间长度。

背景

关键代码段可在多个线程尝试访问共享资源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它们还对自身内部的代码执行进行了序列化。 线程应尽量缩短在关键代码段中花费的时间,进而减少其它线程在代码段外闲置等待获得锁的时间 — 这种状态被称之为“锁争用”。 换句话说,关键代码段越小越好。 然而,使用大量独立的小代码段会导致与获取和释放各个独立锁相关的系统开销。 本文中描述的情景阐明了什么时候最适合使用大型或小型关键代码段。

代码示例 1 中的线程函数包含两个关键代码段。 假设这两个关键代码段可保护不同数据,并且函数 DoFunc1 和 DoFunc2 中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 与此同时,假设执行上述两个更新函数中的任意一个所花费的时间都非常短。

 

posted @ 2019-06-11 08:58  papering  阅读(38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