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操作性 a C++ library which enables seamless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C++ and the Python programming languag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互操作性
就软件而言,互操作性——这条术语用来描述的是不同的程序(programs)借助于同一套交换格式(exchange formats)来交换数据,读写相同文件格式(file formats)以及采用相同协议(protocols)的能力。(互操作性的这种定义并‘没有’期望那种在不同处理器平台<processor platforms >之上执行相同二进制代码<binary code>的能力。)互操作性的缺乏可能是在程序设计期间对于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缺乏重视的一种后果。实际上,在计算机世界(computing world)的那些并未基于标准的部分当中,互操作性也的确并非理所当然的事情。
根据国际标准ISO/IEC 2382-01 信息技术词表,基础术语(ISO/IEC 2382-0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bulary, Fundamental Terms),互操作性定义如下:“在几乎或几乎无须用户了解各种功能单元的独特特性的情况下,这些功能单元之间进行通讯、执行程序或者传输数据的能力” [1]。
注意,该定义有些含糊不清,因为一个程序的用户可以是另一个程序;而且,如果后者是那套被要求具备互操作性的程序的一部分,那么,很可能它就需要了解其他单元的特性。该定义侧重于互操作性的技术方面,而同时人们还已经指出,互操作性往往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机构问题(organizational issue):互操作性常常对那些有关的组织机构造成显著影响,引发所有权(人们是否愿意共享他们的数据?)、劳动关系(labor relations)(人们是否准备好接受培训?)以及可用性(usability)方面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术语“业务过程互操作性(business process interoperability)”之中则记录了一个更为恰当的定义。
互操作性可以产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济效果(economic consequences),如网络外部效应(network externalities)。假如竞争者的产品不具备互操作性(因为专利权< patents >、商业秘密< trade secrets >、协调障碍< coordination failures >),其结果很可能就是垄断(monopoly)或者市场衰退(market failure)。鉴于这种原因,对于用户群体(user communities)或者政府而言,谨慎的一点可能就是,采取措施来鼓励不同情况下的互操作性。例如,在英国,目前就有一个称为e-GIF的电子政务互操作性首倡计划(eGovernment-based interoperability initiative)。至于用户群体方面,中立第三方(Neutral Third Party)则正在为业务过程互操作性创立种种标准。关于中立方(neutral party)的另一个例子则是来自于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RFC文件(RFC documents)。
https://www.boost.org/doc/libs/1_71_0/libs/python/doc/html/article.html
https://www.boost.org/doc/libs/1_71_0/libs/python/doc/html/index.html